本論文主要研究自激式RF電源的功率控制,主要分為七個部分:第部分主要介紹ICP儀器的發展歷史、RF電源的主流技術路線及國內外研究現狀,指出了存在的部分問題,確立了本文研究主題。第二部分簡介了ICP儀器的系統結構,重點介紹等離子炬光源以及自激式RF電源。首先從系統的角度介紹了ICP儀器的組成及工作原理,然后對等離子矩光源的產生條件及生成機理作了說明,并且對其在點火過程中表現的負載特性作了分析,最后從ICP儀器的分析性能方面說明了它對RF電源的設計要求,明確RF電源的設計指標。第三部分詳細介紹了自激式RF電源的實現原理。按照信號流向首先介紹了作為跟蹤等離子矩特性的振蕩源——鎖相環的原理,分別對其中的鑒相器、環路濾波器、壓控振蕩器和驅動電路等做了詳細介紹。然后介紹了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確定了主要元件參數,并介紹了適用于自激式RF電源的電路結構。最后對阻抗匹配原理作了介紹,并重點介紹了集中參數元件匹配網絡。第四部分詳細介紹了本文所做的設計工作,包含軟硬件設計。這部分仍然是按信號流向作說明,根據自激式RF電源的結構特點,針對這幾部分選擇合適的電路結構、元件參數等設計完成鎖相環路、高效率E類推挽功率放大電路以及阻抗匹配網絡。除此之外,還包括電路中的主要信號采樣與檢測、熱設計、電磁兼容設計以及軟件部分的設計說明。第五部分對本文采取的功率控制流程與策略作詳細說明,介紹了如何通過改善控制流程和控制策略以提高RF電源性能。第六部分對所設計的RF電源進行了測試,表明本設計達到了預定的設計指標,說明此方法的可行性與實用性,并且分析了等離子炬的負載變化過程,對RF電源的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第七部分作了全文總結與展望。所設計RF電源成功點燃等離子炬,期間通過對RF電源的測試,并在ICP-AES整機上進行了系統驗證,測試證明所設計的自激式RF電源與同類電源相比性能有所提升。
上傳時間: 2022-06-23
上傳用戶:
[導讀]從能耗角度來看,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工業設備從傳統的AC馬達過渡到體積更小、更為高效的BLDC馬達具有重大意義,但設計BLDC控制算法的復雜性阻止了工程師們實現這種過渡的積極性。關鍵詞:馬達設計FOCBLDC控制技術從手機中的小型振動馬達到家用洗衣機和空調中使用的更復雜的馬達,馬達已成為消費領域中的日常裝置。馬達同樣也是工業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應用中廣泛運用,如驅動風扇、泵等各種機械設備。這些馬達的能量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研究表明,僅在中國,馬達所消耗的能源占工業總能耗的60%至70%,其中風扇和泵所消耗的能源占中國整體功耗的近四分之一。盡管這個數字在其他國家可能沒那么高,但降低電子系統中的馬達能耗已在全球成為必須優先考慮的議題。一個多世紀以來,傳統的交流(AC)馬達已被廣泛使用。交流馬達是設計最簡單的感應馬達,但他們卻造成了大量能源的浪費。這是因為交流馬達只輸出恒定速度,不能隨工作條件的變化進行自適應。現在已有一些調節交流馬達速度的簡單方法(例如,可以提供三種速度選擇的標準家用風扇),但這些方法的應用范圍有限,而且難以轉移到更為復雜的系統。
上傳時間: 2022-06-25
上傳用戶:
摘要:針對永磁同步電機速度估算及定子電阻變化引起的穩定性問題,根據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法的原理,在同步旋轉坐標系下,提出永磁同步電機轉速估算與定子電阻辨識的自適應律,建立永磁同步電機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及定子電阻在線辨識的數學模型.通過控制系統簡化,確定調速控制系統中電流調節器與速度調節器的傳遞函數,并對電流調節器與速度調節器的控制增益進行了設計.仿真結果表明:控制系統對定子電阻變化魯棒性好,轉速估算與速度調節精度高,驗證了本控制系統的可行性.關鍵詞:永磁同步電機;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模型參考自適應;定子電阻;在線辨識;控制增益
上傳時間: 2022-06-25
上傳用戶:1208020161
本文主要超薄芯片的背面金屬化中的一些問題,闡述了兩種主要的背面金屬化工藝的建立,并解決了這兩個工藝中關鍵問題,使得工藝獲得好的成品率,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實現了大規模量產。流程(一)介紹了一種通過技術轉移在上海先進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ASMC)開發的一種特殊工藝,工藝采用特殊背面去應力工藝,通過機械應力和背銀沾污的控制,將背面金屬和硅片的黏附力和金硅接觸電阻大大改善。論文同時闡述了一種自創的檢驗黏附力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的監控,大幅度提高了產品良率,本論文的研究課題來源于企業的大規模生產實踐,對于同類的低壓低導通電阻VDMOS產品有實用的參考意義。流程(二)討論了在半導體器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金-硅合金工藝的失效模式及其解決辦法。并介紹了我公司獨創的刻蝕-淀積-合金以及應力控制同時完成的方案。通過這種技術,使得金硅合金質量得到大步的提升,并同時大大減少了背金工藝中的碎片問題,為企業獲得了很好的效益。
上傳時間: 2022-06-26
上傳用戶:1208020161
無刷直流電動機是現代工業設備中重要的運動部件,保留了有刷直流電動機寬闊而平滑的優良調速性能,同時又克服了有刷直流電動機機械換向帶來的一系列的缺點,在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本論文闡述了無刷直流電動機的系統構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無刷直流電動機的數學模型、等效電路、傳遞函數以及調速原理。采用轉速電流雙閉環控制與H PWM.L ON的脈寬調制方法驅動控制無刷直流電機,并在MATLAB/Simulink平臺上進行了計算機仿真。仿真結果表明,控制系統有較好的動靜態特性。論文還分析了經典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各自的優缺點,并介紹了結合二者優點的模糊自適應PID控制的優點。在MATLAB/Simulink平臺進行了基于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器的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的計算機建模仿真。與采用經典PID控制器的控制系統相比,采用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器的控制系統的動靜態特性都得到改善。本論文設計了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的硬件,包括控制單元、功率變換單元,并進行了電磁兼容性設計。控制單元以TI的TMS320F2812DSP控制器為核心,設計了位置傳感器接口電路、人機界面電路、電平轉換電路、電流采樣電路以及采樣調理電路等。功率變換單元以三菱的IPM PS21 563.P為核心,設計了整流電路、逆變電路、能耗制動電路以及多項保護電路。設計了基于TMS320F281 2 DSP控制器的速度電流雙閉環電機驅動控制程序、位置檢測程序、電流采樣程序、人機界面程序以及各項安全保護程序等。在對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進行調試后,對控制系統進行了實驗,通過實驗波形,檢驗了控制系統的工作性能。本文最后對整個系統的設計進行了總結,并對本系統存在的問題和后續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看法。
上傳時間: 2022-06-28
上傳用戶:
本書從應用的角度介紹了智能信息處理和智能控制在國民經濟和發展高新技術中的重要作用斤書中論述的智能技術中的人工神經網絡和智能信號處理,反映了近年來在該領域中主要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其中有些是作者創新的理論成果,而關于控制系統的智能設計、智能調度與決策部分,則是從工程和技術的角度探討了智能控制的一些方法和實際問題,在實際應用方面,書中論述的智能技術在地震勘探和指紋自動識別系統中的應用以及模糊自適應控制在船舶自動駕駛儀中的應用等內容.都是有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研究成果的總結。
上傳時間: 2022-07-08
上傳用戶:
本書為張井剛版過程控制與自動化儀表課本,需要自取。
上傳時間: 2022-07-08
上傳用戶:
LabVIEW在儀器控制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把你儀器給你,讀懂指令,然后估計半小時就可以編寫好一個完整的儀器控制系統。從儀器配置到數據發送,數據接收,到數據生成報表。如果使用其他語言,例如VB,VC之類的,寫過儀器控制的同學來說,這個問題,寫個界面,就要寫半天,還得什么進制轉換啊,各種操作,麻煩多了。但是,如果你采用LabVIEW,這些問題,都是小兒科了。所以,你想做儀器控制,選擇LabVIEW吧,這樣,你將節省很多很多時間。到現在為止,我寫過好多個儀器控制的,比如keithley20002400萬用表,Ruska7250壓力計等等,還有很多利用MODBUS總線通訊的儀器。常見的儀器通訊協議大概就SCPI,MODBUS等等,當然還有自定義的,搞過單片機和上位機的,應該都比較熟悉,可以自己定義協議,然后發命令給單片機,單片機回送數據。歸結起來,都是使用的VISA,使用LabVIEW的VISA驅動來編程還是很方便的。
上傳時間: 2022-07-11
上傳用戶:
磁懸浮技術具有無摩擦、無磨損、無需潤滑以及壽命較長等一系列優點,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機械工業和生命科學等高科技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背景。隨著磁懸浮技術的廣泛應用,對磁懸浮系統的控制已成為首要問題。本設計以PID控制為原理,設計出PID控制器對磁懸浮系統進行控制。在分析磁懸浮系統構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建立磁懸浮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并以此為研究對象,設計了PID控制器,確定控制方案,運用MATLAB軟件進行仿真,得出較好的控制參數,并對磁懸浮控制系統進行實時控制,驗證控制參數。最后,本設計對以后研究工作的重點進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PID控制器自產生以來,一直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應用最廣、也是最成熟的控制器。目前大多數工業控制器都是PID控制器或其改進型。盡管在控制領域,各種新型控制器不斷涌現,但PID控制器還是以其結構簡單、易實現、魯棒性強等優點,處于主導地位。
上傳時間: 2022-07-19
上傳用戶:得之我幸78
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現代控制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應用。主要內容包括:控制理論的基礎概念、線性控制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線性控制系統的運動與離散化、線性控制系統的能控與能觀測性、狀態反饋與狀態觀測器、最優控制系統設計、隨機系統與卡爾曼濾波、控制系統的李亞普諾夫意義下的穩定性理論、自適應控制系統設計、魯棒控制系統設計、智能控制。各章均有理論的應用部分及相應的例題、習題和習題答案。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自動控制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包括工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科技人員培訓與自學教材
標簽: 控制理論
上傳時間: 2022-08-09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