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表越來越多的使用, 各種類型的抄表器(既M-BUA主站)需求也隨之增加。M-BUS接口電路作為抄表器的一個主要模塊, 決定了抄表器性能的好壞, 也較為影響抄表器的成本高低。現今大多數抄表器都是延用TI 推薦的M-BUS接口電路方案(或是做了一些小的修改) ,該方案電路復雜,成本也較高,并不太適合大眾化抄表器的使用。筆者根據M-BUS的工作原理,結合自身多年的電路開發經驗,設計出一款簡單實用、穩定可靠、成本低廉的主站M-BUS接口電路。這款接口電路經電路模擬仿真以及實際抄表測試,性能良好,工作可靠,完全可以替代TI 的M-BUS接口電路方案。電路原理根據主站M-BUS的工作原理:發送:傳號電壓: 24V~36V ( CJ-T188-2004 :20.8V~42V )空號電壓:傳號電壓- 12V ( CJ-T188-2004 :傳號電壓- 10V )接收:傳號電流:≤ 1.5mA空號電流: 11~20mA1. 發送電路發送電路的設計主要需要考慮的問題有:發送傳、空號電壓的變化量要大于等于12V(10V);電路的驅動能力,幾十上百個智能表不能影響發送電壓低于12V。用一個直流穩壓器應該可以滿足這些要求。圖1 是發送電路框圖。
上傳時間: 2022-06-22
上傳用戶:XuVshu
摘要:由于網絡通信技術的不斷提高,網絡伺服系統成為目前伺服系統的發展方向。把網路引入同服控制系統,在控制器和伺服驅動器之間通過網絡進行數據通信,使控制器和驅動器之間數據傳輸在速度和可靠性方面大大的提高,同時也提供了精確的多軸同步功能。但目前由于-些特殊領域的應用,無網絡接口的伺服系統仍被某些行業所使用。目前基于以太網的現場控制網絡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現場控制領域。傳統的以太網術采用CSMA/CD介質訪問方式為競爭式的共享介質技術,對間歇傳輸、突發性長報文傳輸有著很高的效率。在節點數少、負載輕的情況下,以太網具有很好的效率。當節點數增多、數據通信量增大、負載加重的情況下以太網的效率下降很多。關鍵詞:EtherCAT,SPI模塊;設計實現
上傳時間: 2022-06-22
上傳用戶:XuVshu
Lan9252的SPI接口原理圖,用于ethercat的從站設計
上傳時間: 2022-06-22
上傳用戶:
EVB-LAN9252-SPI快速入門指南,用于ethercat的從站設計
標簽: lan9252
上傳時間: 2022-06-22
上傳用戶:
文檔為基于C8051F040的PROFIBUS-DP從站設計總結文檔,是一份不錯的參考資料,感興趣的可以下載看看,,,,,,,,,,,,,
上傳時間: 2022-06-27
上傳用戶:
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控制網絡所需負擔的工作也日趨繁重,整個網絡中傳遞信息的規模和復雜度也在不斷增長,這給控制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伺服系統作為一種對控制精度、動態響應等性能指標要求很高的控制系統,也必須面對這些問題。本論文研究了將工業以太網技術應用于伺服系統的方法。通過將EtherCAT工業以太網協議與CANopen規范相結合,以TMS320F2812系列DSP為平臺,設計并實現了伺服驅動器的工業以太網通信接口,組建了網絡化的運動控制系統。通過分析EtherCAT與CANopen相關技術細節,闡述了將CANopen 與EtherCAT相結合的關鍵點,給出了多種運動控制模式的設計方式,分析了軟件設計和實現的只體方法和要點。本文按照分層和模塊化的方式給出了通信接口的設計過程,按層次分為三個大的模塊:EtherCAT通信模塊、CoE通信模塊與CANopen運動控制模塊。對各個模塊又根據功能分為多個子模塊,其中EtherCAT通信模塊主要包括:EtherCAT狀態機服務、郵箱服務和過程數據服務;CoE通信模塊包括:服務數據對象(SDO)服務、過程數據對象(PDO)服務、對象字典服務;運動控制模塊包括設備狀態機服務和多種運動控制模式的實現模塊。對每個模塊本文都給出了具體的設計與實現過程。本文實現了四種運動控制模式下的實際控制結果,包括周期同步的位置與速度模式以及位置與速度軌跡規劃模式。實驗結果表明,系統能夠滿足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同步協調的控制要求。最后對所做工作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上傳時間: 2022-07-05
上傳用戶:zhanglei193
ETHERCAT協議標準第四章數據鏈路層應用協議中文版,ETG發布
上傳時間: 2022-07-24
上傳用戶:canderile
ETHERCAT協議標準第三章數據鏈路層協議中文版,ETG發布
上傳時間: 2022-07-24
上傳用戶:
ETHERCAT協議標準第二章物理層協議中文版,ETG協會發布
上傳時間: 2022-07-24
上傳用戶:xsr1983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運行情況直接影響到電力系統的可靠、經濟運行。一個變電站運行情況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二次設備的工作性能。現在的變電站有三種運行模式:一種是常規變電站,一種是部分實現微機管理、具有一定自動化水平的變電站,再有一種是實現無人值班、全面微機化的綜合自動化變電站。在常規變電站中,其繼電保護、中央信號系統、變送器、遠動及故障錄波裝置等所有二次設備都是采用傳統的分立式設備,而且站內配備大量控制、保護、記錄用屏盤。使裝備設置復雜,占地面積大,日常維護管理工作繁重。這種常規變電站的一個致命弱點是不具備自診斷能力,對二次系統本身的故障無法監測。因此,這種常規變電站已逐漸被淘汰。 要提高變電站運行的可靠性及經濟性,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變電站運行管理的自動化水平,實現變電站的綜合自動化,以微機化的新型二次設備取代傳統使用的分立式設備。開發集保護、控制、監測及遠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設備,并實現設備共享、信息資源共享,使變電站設計簡捷、布局緊湊,運行更加可靠安全。 隨著微型計算機技術、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原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應用到變電站的二次設備中去,使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得到不斷的更新換代。該項研究把一種新型的低壓電能量測量芯片與高性能的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結合起來,利用DSP體積小、功能強、功耗低、速度快、性價比高等優點,設計出新型的變電站線路測控單元,實現對高壓線路的測量、監視和控制,這種新型的二次設備比傳統的二次設備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相應速度。 與此同時,網絡理論和技術的發展,也使變電站監控系統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集中控制型逐步過渡到功能分散、模塊化的分散網絡型,通過現場總線,使主控室和現場之間的聯系變成了串行通信聯系,從而提高的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CAN總線應用于變電站的監控系統中,組成變電站的數據通信網絡,可以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和容錯能力。 該文就以上的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和設計,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在簡單介紹新型電能測量芯片和DSP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變電站測控單元的設計方案,并從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主要部分是對測量模塊的設計;二是系統的通信接口模塊設計,從硬件和軟件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通信模塊的三種不同的通信接口的設計,分別是RS-232串行通信、RS-485總線通信、CAN總線通信;三是在分析現代測控系統發展歷史,指出了現場總線測控系統的優越性;四是設計出的測控系統單元的基礎上,利用CAN現場總線構建變電站的綜合監控系統。 該文提出的方案、技術以及結論對于變電站監控系統和自綜合動化系統的研究開發、工程設計都具有實際的參考意義。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fhzm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