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嵌入式系統(tǒng)在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以ARM和以FPGA為核心的嵌入式系統(tǒng)是當前嵌入式研究的熱點,而相關研究的開展需要功能強大的開發(fā)平臺支持,因此基于ARM和FPGA的開發(fā)平臺設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分別設計了一款基于PXA270的ARM開發(fā)平臺和一款基于Virtex5的FPGA開發(fā)平臺,主要針對電源管理、接口設計、板級時序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利用PADS Logic設計工具完成了系統(tǒng)原理圖設計,并借助Hyperlynx SI仿真工具,對PCB的板級設計問題進行了分析,實現了平臺PCB的可靠設計。最后對平臺各模塊進行了調試,通過在平臺上運行操作系統(tǒng)并加載可執(zhí)行程序的方法驗證了平臺整體功能。 本文的特色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結合PXA270處理器內部的電源管理單元和MAX1586A集成電源管理芯片,實現了PXA270開發(fā)平臺的動態(tài)電源管理,有效降低了平臺功耗; (2)平臺實現了FF/BT/STUART、USB Host/Client、SD/MMC、AC'97、LCD和擴展VGA、PCMCIA/CF等多種接口,具有良好的開發(fā)靈活性和通用性; (3)對開發(fā)平臺PCB板級走線中可能出現的反射、串擾、時序沖突等問題進行評估,給出了布線約束方案,使系統(tǒng)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
上傳時間: 2013-07-06
上傳用戶:gps6888
印刷線路板制作技術大全-RF產品設計過程中降低信號耦合的PCB布線技巧
上傳時間: 2013-07-08
上傳用戶:小碼農lz
在高速PCB設計中,過孔設計是一個重要因素,它由孔、孔周圍的焊盤區(qū)和POWER層隔離區(qū)組成,通常分為盲孔、埋孔和通孔三類。在PCB設計過程中通過對過孔的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分析,總結出高速PCB
上傳時間: 2013-06-17
上傳用戶:xfbs821
印刷線路板制作技術大全-高速PCB設計指南:改進電路設計規(guī)程提高可測試性隨著微型化程度不斷提高,元件和布線技術也取得巨大發(fā)展,例如BGA外殼封裝的高集成度的微型IC,以及導體之間的絕緣
上傳時間: 2013-06-26
上傳用戶:waitingfy
2440核心板的PCB圖,供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大家多交流,謝謝。
上傳時間: 2013-05-30
上傳用戶:han_zh
先看一個實測的案例,在一塊多層PCB 上,工程師把PCB 的周圍敷上了一圈銅,如圖1 所示。在這個敷銅的處理上,工程師僅在銅皮的開始部分放置了幾個過孔,把這個銅皮連接到了地層上,其他地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zukfu
這篇論文在系統(tǒng)分析國內外雷達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選定以ARM為內核的基于ARM+FPGA的雷達伺服控制器為研究對象。 首先,根據雷達伺服控制系統(tǒng)功能要求與性能指標,進行系統(tǒng)的硬件設計:選擇基于ARM920T的S3C2410和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EP1C12Q240作為主控芯片,ARM與FPGA的連接形式采用中斷+存儲器的形式;將ARM與FPGA上多余的引腳引出作為將來升級的需要;還畫出ARM+FPGA的雷達伺服控制器的系統(tǒng)圖并制作了PCB板。 其次,選用PID對伺服系統(tǒng)進行控制,模糊神經網絡綜合了模糊控制和神經網絡的優(yōu)點,并利用模糊神經網絡算法對PID參數進行在線調整。用Matlab7.1進行仿真,其結果表明:該控制算法對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性能較常規(guī)PID得到較大改善。 最后,根據FPGA在伺服系統(tǒng)主要任務,用VHDL語言和原理圖在FPGA芯片中分別編制實現DAC0832接口控制功能、光電編碼器與脈沖發(fā)生電路的程序代碼;并在Quartus II6.0環(huán)境下通過仿真,且得到仿真的波形符合系統(tǒng)功能要求。采用C語言編寫在ARM中實現模糊神經網絡PID控制算法的代碼,通過CodeWarrior for ARM的編譯無誤后,生成可執(zhí)行文件.axf,,調用AXD進行在線仿真調試。仿真結果表明:模糊神經網絡PID算法對伺服系統(tǒng)能夠進行有效控制。 結果表明:ARM作為伺服控制器的內核,其性價比與集成度高:用FPGA芯片實現接口電路使伺服控制器的可靠性高、速度快、可配置及連接方式靈活。因此采用基于ARM+FPGA的雷達伺服控制器,提高了系統(tǒng)的開放性、實時性、可靠性,降低了系統(tǒng)功耗,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上傳時間: 2013-06-30
上傳用戶:Ruzzcoy
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是一種用于巡查輸電線路故障的自動裝置,巡線中采用機器人技術可以減輕作業(yè)強度、降低費用、提高巡檢質量。 本文采用PHILIPS公司的32位ARM處理器LPC2210為核心設計了巡線機器人運動控制器;采用NS公司的專用電機驅動芯片LMD18245設計了電機驅動部分;應用ProtelDXP設計了控制器及電機驅動電路的原理圖及PCB布線;針對機器人工作在架空輸電線路上,存在電磁干擾及雨雪天氣的影響,設計了控制器的屏蔽封裝,保證了控制器的穩(wěn)定性;控制器電路結構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從而使硬件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上傳時間: 2013-06-30
上傳用戶:遠遠ssad
pcb布線技巧內含6張pdf,講述數字模擬混合布線技巧-pcb routing technique includes six pdf
標簽: pcb
上傳時間: 2013-07-19
上傳用戶:ruan2570406
自“9.11”后,隨著人們對安防需求的升級,門禁控制系統(tǒng)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不斷提高門禁系統(tǒng)的安全性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第四代門禁系統(tǒng)結合了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利用人體本身具有的物理特征(如指紋、虹膜、臉型、掌紋等)或行為特征(如步態(tài)、簽名等)來確定人的身份,取代或加強傳統(tǒng)的身份識別方法。 論文采用掌形識別為控制方案,基于ARM920T內核的EP9315芯片為門禁系統(tǒng)CPU,設計和調試了系統(tǒng)的硬件平臺。 論文研究了掌形識別算法,進行了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研究了掌形中的手形特征,提出了一種基于骨架特征的手形識別算法,很好的克服了手指旋轉給識別帶來的干擾。 然后研究了掌形中的掌紋特征,通過系列圖像處理,分離出手掌的三條主線,提取主線端點,并在主線上等間隔采樣,利用端點和采樣點進行匹配,擁有很高的識別率。 最后結合手形與掌紋特征,實現掌形識別。依據手形特征對掌形庫進行粗分類,利用掌紋特征進行匹配,算法擁有很快的識別速度與穩(wěn)定較高的識別率。對分類規(guī)則提出了新思路與方法。 論文還提出了基于ARM的門禁系統(tǒng)方案。成功設計了以基于ARM920T內核的EP9315芯片為CPU的最小系統(tǒng),設計PCB圖并制板,最后調試了系統(tǒng)的底層電路。 論文的研究設計工作,通過提高掌形識別算法的識別率,達到了提高門禁系統(tǒng)安全性的目的;ARM平臺的設計與調試,在工程實際中有參考價值。
標簽: ARM 識別 系統(tǒng)研究 門禁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zsj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