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間件的設計與系統的多個層相關,如Rfid電子標簽的數據采集、標簽數據管理、Rfid系統安全等。對于不同層,不同的設計和實現被具體應用所采納。然而,以這種方法設計出來的中間件就會缺乏一致性和靈活性,設計者不能夠以一個統一的框架設計Rfid中間件。面向服務的Rfid中間件架構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種用于Rfid各個應用領域軟件開發的框架,它是一種以服務為中心的包含運行環境、編程架構風格在內的一套新的分布式軟件系統構造方法和環境。使用SOA開發Rfid中間件,能很好地改善軟件設計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統一性。SOA是Rfid中間件設計的基礎,本文針對Rfid中間件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EPC編碼的自動解析、Rfid讀寫器的接入、Rfid標簽數據的交換或共享、Rfid系統安全等,提出了面向服務的Rfid中間件平臺架構。本文用SOA的設計原則建立Rfid中間件的軟件構架,然后通過系統集成服務的方式——查詢服務、調用服務和提供服務清晰地定義出Rfid讀寫器管理服務、標簽信息服務、Rfid安全服務等。使其適合于不同的Rfid應用,并且根據EPCglobal 標準實現EPC編碼的自動解析,這樣不僅有助于在不同平臺間Rfid標簽數據的交換和集成,而且對于不同的應用降低了構建Rfid系統的難度。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g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無線電技術在自動識別領域應用中的具體運用。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近年來,隨著,芯片技術、天線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Rfid系統的體積和功耗越來越小,成本越來越低,功能日趨靈活,操作快捷方便,加上其擅長多目標識別、運動目標識別、方便物品跟蹤和物流管理的突出特點,Rfid系統日益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生產生活場所,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被評為“帶來了一個進化的無線市場”。本章導讀·射頻識別技術的特點·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射頻識別技術的市場展望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通稱電子標簽技術,作為一種快速、實時、準確采集與處理信息的高新技術和信息標準化的基礎,被列為21世紀十大重要技術之一。Rfid技術通過對實體對象(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單元、集裝箱、貨運包裝、生產零部件等)的唯一有效標識,被廣泛應用于生產、零售、物流、交通等各個行業。Rfid技術已逐漸成為企業提高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企業管理信息化、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缺少的技術工具和手段。Rfid技術的興起并不是因為它是一項新技術,而是因為這項技術已經開始成熟并逐漸具備了走向實際應用的能力。Rfid技術是從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它是通過磁場或電磁場,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以達到識別目的并交換數據,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目標。與傳統識別方式相比,Rfid技術無須直接接觸、無須光學可視、無須人工干預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操作方便快捷。能廣泛用于生產、物流、交通運輸、醫療、防偽、跟蹤、設備和資產管理等需要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應用領域,被認為是條形碼標簽的未來替代品。自動識別的方法有多種,如圖1-1所示,每種方法各有其特點和應用領域。
主要內容一、物聯網概念的提出與演進二、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物聯網發展概況三、物聯網中的關鍵問題與典型案例四、物聯網相關標準發展概況五、Rfid與嵌入式系統物聯網概念的提出與演進1999年,EPC global前身麻省理工Auto-ID中心提出"Internet of Things"的構想:物品上裝置的電子標簽存儲唯一的EPC碼,利用Rfid技術完成標簽數據的自動采集,通過與互聯網相連的EPC IS服務器提供對應該EPC的物品信息-物品信息互聯網絡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名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術報告:“物聯網”是信息和通信技術(ICTs)中的新維度from anytime,any place connectivity for anyone,we will now have connectivity for anything Rfid技術、傳感器技術和嵌入式智能技術是物聯網的基礎使能性技術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Smart Planet"首先,各種創新的感應科技被嵌入各種物體和設施中,令物質世界被極大程度的數據化第二,隨著網絡的高度發達,人、數據和各種事物都將以不同方式聯入網絡第三,先進的技術和超級計算機則可以對這些堆積如山的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將生硬的數據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洞察,并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行動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