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介紹 Allegro 如何載入 Netlist,進而認識新式轉法和舊式轉法有何不同及優缺點的分析,透過本章學習可以對 Allegro 和 Capture 之間的互動關係,同時也能體驗出 Allegro 和 Capture 同步變更屬性等強大功能。Netlist 是連接線路圖和 Allegro Layout 圖檔的橋樑。在這裏所介紹的 Netlist 資料的轉入動作只是針對由 Capture(線路圖部分)產生的 Netlist 轉入 Allegro(Layout部分)1. 在 OrCAD Capture 中設計好線路圖。2. 然後由 OrCAD Capture 產生 Netlist(annotate 是在進行線路圖根據第五步產生的資料進行編改)。 3. 把產生的 Netlist 轉入 Allegro(layout 工作系統)。 4. 在 Allegro 中進行 PCB 的 layout。 5. 把在 Allegro 中產生的 back annotate(Logic)轉出(在實際 layout 時可能對原有的 Netlist 有改動過),並轉入 OrCAD Capture 裏進行回編。
上傳時間: 2022-04-28
上傳用戶:kingwide
電機學 第四版出版時間:2011年版內容簡介 本書共10章。前8章闡述磁路、變壓器、直流電機、交流電機理論的共同問題、感應電機、同步電機、機電能量轉換原理,以及單相串激電動機、永磁電動機和開關磁阻電動機;后兩章闡述控制電機和電機的發熱與冷卻。除第8、9、10三章以外,每章后面附有習題和部分答案。為引導學生用計算機來求解電機問題,針對感應電機的穩態運行計算,編入相應的計算機源程序。書末編有9個附錄,對于希望深入理解電機理論及其工程應用的學生和青年教師,會有一定幫助。全書的編寫方針為“削枝強干,推陳出新”。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和其他強、弱電結合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有關科技人員作為參考用書。目錄前言主要符號表緒論 0.1 電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0.2 電機發展簡史 0.3 我國電機工業發展概況 0.4 電機的分析方法 0.5 本課程的任務 0.6 課程特點和學習方法建議第1章 磁路 1.1 磁路的基本定律 1.2 常用的鐵磁材料及其特性 1.3 磁路的計算 1.4 電抗與磁導的關系 習題第2章 變壓器 2.1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2.2 變壓器的空載運行 2.3 變壓器的負載運行和基本方程 2.4 變壓器的等效電路 2.5 等效電路參數的測定 2.6 三相變壓器 2.7 標幺值 2.8 變壓器的運行特性 2.9 變壓器的并聯運行 2.1 0三繞組變壓器、自耦變壓器和儀用互感器 小結 習題第3章 直流電機 3.1 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3.2 直流電樞繞組 …… 第4章 交流電機理論的共同問題第5章 感應電機第6章 同步電機第7章 機電能量轉換原理第8章 單相串激電動機、永磁電動機和開關磁阻電動機第9章 控制電機第10章 電機的發熱和冷卻附錄參考文獻
標簽: 電機學
上傳時間: 2022-05-09
上傳用戶:
本文為一個名叫 Besiding的雙足機器人建立了完整的力學模型和控制模型,使機器人能在平面上實現穩定的動態行走。并且對模型的可靠性和實用性進行了仿真計算,結果證實了文中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這個名為 Besiding的機器人有10個自由度,從機械學的角度看,其結構能實現基本的步行動作為了使建立的模型利于計算機控制和編程計算,文章采用了一種遞推的 Newton Euler方法來建立機器人的力學模型,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利用遞推計算的辦法來形成力學方程中動力矩陣和關聯矩陣的元素,這就使得非常復雜的動力學方程在編程計算的時候顯得非常簡潔、有效,在這個基礎上,文章對步行策略進行了設計,并得到了實現穩定的動態行走所必須滿足的力學條件在 Besiding機器人的控制問題上,文章采用的是跟蹤式的PD控制法,具體措施是首先把機器人的行走過程按一個很小的時間區間分成許多時間域,其次把機器人的力學方程在每個時間領域里線性化,然后在這個時間域內對機器人進行PD控制。其實這種控制方法允許對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特性參數進行設計,這就更容易使控制系統達到我們的要求:另外,Besiding還添加一個控制環節,使其具有一定的魯棒性,來抵消由于實際機器人的某些力學參數很難精確測量所帶來的對穩定性的負面影響文章的最后對力學模型和控制用Maab進行了仿真計算,列出一些重要的計算結果,對穩定性、跟蹤誤差、響應性能等重要的控制指標進行了分析。其結果顯示,文章所采用的建模方法、行走策略和控制措施是合理的、有效的實用的。關鍵詞:雙足機器人、力學模型、動態步行、行走策略、控制模型、仿真計算
上傳時間: 2022-06-19
上傳用戶:slq1234567890
本開發板相對以往開發板的特點是綜合性比較高、把短路冒去掉了 省去接線的麻煩更加方便了初學者、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產品,提供USB2.0和串口兩種通信方式,USB實現供電、編程、仿真、通信多種功能,另外還提供了Atmel單片機的ISP接口。此板兼容STC、SST、Atmel、Philips等51家族的所有單片機。如果使用ISP編程建議使用開發板自帶的單片機,因為每個廠燒錄程序的方式不一樣。HC6800開發板有著豐富的外部資源。 通過對該開發實驗儀的學習,學員不僅可以輕松快速地掌握單片機軟件系統的開發(C語言、匯編語言),而且還能快速掌握硬件電路的設計及嵌入系統開發流程。 本套件配有豐富的實例源碼、原理圖等,特別適合單片機初學者,大中專院校師生,單片機開發工程師選用,也是畢業設計和電子競賽不可多得的參考板
標簽: 單片機
上傳時間: 2022-06-19
上傳用戶:qingfengchizhu
近年來,隨著個人數據通信的發展,功能強大的便攜式數據終端和多媒體終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實現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能實現數據通信的目標,要求傳統的計算機網絡由有線向無線、由固定向移動、由單一業務向多媒體發展,這一要求促進了無線局域網技術的發展。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認為無線局域網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本課題采用TSMC 0.18um CMOS工藝實現用于IEEE 802.1la協議的5GHz無線局域網接收機射頻前端集成電路一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和下變頻器電路(Downconverter),低噪聲放大器是射頻接收機前端的主要部分,其作用是在盡可能少引入噪聲的條件下對天線接收到的微弱信號進行放大。下變須器是接收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低噪聲放大器的輸出射頻信號與本振信號進行混頻,產生中頻信號。論文對射頻前端集成電路的原理進行了分析,比較了不同電路結構的性能,給出了射頻前端集成電路的電路設計、版圖設計、仿真結果和測試方案,仿真結果表明,此次設計的射頻前端集成電路具有低噪聲、低功耗的特點,其它性能也完全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
射頻功率放大器在雷達、無線通信、導航、衛星通訊、電子對抗設備等系統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現代無線通信的關鍵設備.與傳統的行被放大器相比,射頻固態功率放大器具有體積小、動態范圍大、功耗低、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由于射頻功率放大器在軍事和個人通信系統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使得功率放大器的研制變得十分重要,因此對該課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設計射頻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常見工藝有GaAs,SiGe BiCMOS和CMOS等.GaAs工藝具有較好的射頻特性和輸出功率能力,但其價格昂貴,工藝一致性差;CMOS工藝的功率輸出能力不大,很難應用于高輸出功率的場合;而SiGe BiCMOS工藝的性能介于GaAS和CMOS工藝之間,價格相對低廉并和CMOS電路兼容,非常適合于中功率應用場合.本文介紹了應用與無線局域網和Ka波段的射頻集成功率放大器的設計和實現,分別使用了CMOS,SiGe BiCMOS,GaAs三種工藝.(1)由SMIC 0.18um CMOS工藝實現的放大器工作頻率為2.4GHz,采用了兩級共源共柵電路結構,在5V電源電壓下仿真結果為小信號增益22dB左右,1dB壓縮點處輸出功率為20dBm左右且功率附加教率PAE大于15%,最大飽和輸出功率大于24dBm且PAE大于20%,芯片面積為1.4mm*0.96mm;(2)由IBM SPAE 0.35um SiGe BiCMOS工藝實現的功率放大器工作頻率為5.25GHz,分為前置推動級和末級功率級,電源電壓為3.3V,仿真結果為小信號增益28dB左右,1dB壓縮點處輸出功率大于26dBm,功率附加效率大于15%,最大飽和輸出功率為29.5dBm,芯片面積為1.56mm"1.2mm;(3)由WIN 0.15um GaAs工藝實現的功率放大器工作頻率為27-32GHz,使用了三級功率放大器結構,在電源電壓為5V下仿真結果為1dB壓縮點的輸出功率Pras 26dBm,增益在20dB以上,最大飽和輸出功率為29.9dBm且PAE大于25%,芯片面積為2.76mm"1.15mm.論文按照電路設計、仿真、版圖設計、流片和芯片測試的順序詳細介紹了功率放大器芯片的設計過程,對三種工藝實現的功率放大器進行了對比,并通過各自的仿真結果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shjgzh
這是STM32F1開發指南(精英版)-寄存器版本開發手冊,主要用于正點原子的精英開發板的學習和研究。 本手冊將結合《STM32 參考手冊》和《Cortex-M3 權威指南》兩者的優點,并從寄存器級 別出發,深入淺出,向讀者展示 STM32 的各種功能。總共配有 38 個實例,基本上每個實例在 均配有軟硬件設計,在介紹完軟硬件之后,馬上附上實例代碼,并帶有詳細注釋及說明,讓讀者快速理解代碼。STM32 擁有非常多的寄存器,其中斷管理更是復雜,對于新手來說,看ST 提供的庫函數 雖然可以很好的使用,但是沒法深入理解,一旦出錯,查問題就非常痛苦了。另外,庫函數在效率和代碼量上面都是不如直接操作寄存器的。 這些實例涵蓋了 STM32 的絕大部分內部資源,并且提供很多實用級別的程序,如:內存 管理、文件系統讀寫、圖片解碼、IAP 等。所有實例在 MDK5.10 編譯器下編譯通過,大家只需 下載程序到 ALIENTEK MiniSTM32 開發板,即可驗證實驗。 不管你是一個 STM32 初學者,還是一個老手,本手冊都非常適合。尤其對于初學者,本 手冊將手把手的教你如何使用 MDK,包括新建工程、編譯、仿真、下載調試等一系列步驟, 讓你輕松上手。本手冊不適用于想通過庫函數學習 STM32 的讀者,因為本手冊的絕大部分內 容都是直接操作 STM32 寄存器的。 本手冊的實驗平臺是 ALIENTEK MiniSTM32 V3.0 開發板,有這款開發板的朋友則直接可 以拿本手冊配套的光盤上的例程在開發板上運行、驗證。而沒有這款開發板而又想要的朋友, 可以上淘寶購買。當然你如果有了一款自己的開發板,而又不想再買,也是可以的,只要你的 板子上有 ALIENTEK MiniSTM32 V3.0 開發板上的相同資源(需要實驗用到的),代碼一般都 是可以通用的,你需要做的就只是把底層的驅動函數(一般是 IO 操作)稍做修改,使之適合 你的開發板即可
上傳時間: 2022-06-21
上傳用戶:1208020161
《電路設計與制版——Protel99入門與提高》一書以Protel99的基本使用為內容,講述了Protel99原理圖編輯器和PCB編輯器的各種基本功能及其使用方法。作為該書的姊妹篇,本書以Protel99的高級應用為內容,通過精心選擇的設計實例,著重講述了原理圖繪制和PCB設計的典型方法和技巧。此外,還詳細介紹了Protel99設計管理器的使用和管理、信號完整性分析工具的應用、Protel99電路仿真的方法以及可編程邏輯器件的設計等內容。因此,通過這兩本書的結合使用,可以為不同類型的讀者提供一個完整的Protel99學習方案。本書由12章正文和4個附錄組成。·第1章:詳細介紹了Protel99的體系結構以及設計管理器的使用和定制。·第2-4章:詳細介紹了Protel99原理圖庫元件的創建與管理,原理圖繪制的典型技巧,模板文件的創建與使用,全局編輯功能的使用,零件自動編號、電子表格編輯器、統計圖編輯器、文本編輯器和同步器的使用,以及各種報表文件的生成等內容。·第5-9章:詳細介紹了PCB庫元件的創建與管理、PCB設計的典型技巧、網絡表文件加載過程中典型問題的解決、全局編輯功能、PCB瀏覽器和類編輯器的使用等內容,并結合電路設計實例,講述了電路板的元件布局、手工布線技巧與自動布線方法。第l0章:詳細介紹了Protel99信號完整性分析工具和波形分析器的使用。第11章:詳細講述了Protel99電路仿真的基本步驟、仿真電路原理圖的設置、仿真元件的創建和仿真波形分析器的使用等內容。第12章:介紹了Protel99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工具的使用。附錄1:列出了電路設計中常用的原理圖庫元件。附錄2:列出了Protel99電子表格編輯器中的常用公式。附錄3:列出了PCB庫元件。附錄4:列出了PLD原理圖庫元件。
上傳時間: 2022-06-24
上傳用戶:
<h2>原理圖schematic </h2><h3>元件<h3>LTSpice提供了nmos(pmos)和nmos4(pmos4)兩種nmos(pmos)。其中nmos(pmos)表示襯底(B)和源極(S)相連。mos和mos4能調整的屬性不同,如圖:本例中要設置mos管的W-0.18u,L=0.18u,選用nmos4和pmos4.<h3>布線<h3>如圖1,其中,mos管Gate靠近的那一極好像是 Source,所以PMOS要ctrl+R,ctrl+R,Ctr+.2,注意加電路名稱,功能(如果需要),參數設定。<h2>封裝<h2>電路設計采用層次化的方式,為了上層電路的調用,往往把底層的電路做好后進行封裝,其實進行封裝不僅有利于上層電路調用,還有利于測試。建一個New Symbol,該Symbol里的pin的名稱必須和封裝電路中的一樣。ctrl + A(Attribute Editor中Symbol Type選Block,其他都保持不填。與.asc文件放入同一文件夾。注意:令.asy和.asc文件命名相同,并放在一個文件夾下即可,不需特別關聯。
上傳時間: 2022-06-27
上傳用戶:1208020161
自從VHDL在1987年成為IEEE標準之后,就因其在電路模型系建立、仿真、綜合等方面的強大功能而被廣泛用于復雜數字邏輯電路的設計中。
上傳時間: 2022-07-02
上傳用戶:k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