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經網絡(A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下簡稱ANN)是模擬生物神經元的結構而提出的一種信息處理方法。早在1943年,已由心理學家Warren S.Mcculloch和數學家Walth H.Pitts提出神經元數學模型,后被冷落了一段時間,80年代又迅猛興起[1]。ANN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是由于它具有本質的非線形特征、并行處理能力、強魯棒性以及自組織自學習的能力。其中研究得最為成熟的是誤差的反傳模型算法(BP算法,Back Propagation),它的網絡結構及算法直觀、簡單,在工業領域中應用較多。
標簽: Aartificial Network Neural 人工神經網絡
上傳時間: 2014-01-03
上傳用戶:zhangzhenyu
matlab處理指紋圖像,由于指紋的唯一性、可靠性和穩定性,指紋已成為身份識別和鑒定的一個重 要標志,并被公認為“物證之首”。指紋識別作為一種生物識別技術,歷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是未來個人身份認證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傳時間: 2017-06-19
上傳用戶:牛津鞋
遺傳算法 遺傳算法簡稱GA(Genetic Algorithm),在本質上是一種不依賴具體問題的直接搜索方法。遺傳算法在模式識別、神經網絡、圖像處理、機器學習、工業優化控制、自適應控制、生物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都得到應用。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現在人們認為“遺傳算法、自適應系統、細胞自動機、混沌理論與人工智能一樣,都是對今后十年的計算技術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
上傳時間: 2013-12-28
上傳用戶:xfbs821
遺傳算法簡稱GA(Genetic Algorithm),在本質上是一種不依賴具體問題的直接搜索方法。遺傳算法在模式識別、神經網絡、圖像處理、機器學習、工業優化控制、自適應控制、生物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都得到應用。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現在人們認為“遺傳算法、自適應系統、細胞自動機、混沌理論與人工智能一樣,都是對今后十年的計算技術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
上傳時間: 2013-12-15
上傳用戶:lhc9102
遺傳算法簡稱GA(Genetic Algorithm),在本質上是一種不依賴具體問題的直接搜索方法。遺傳算法在模式識別、神經網絡、圖像處理、機器學習、工業優化控制、自適應控制、生物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都得到應用。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現在人們認為“遺傳算法、自適應系統、細胞自動機、混沌理論與人工智能一樣,都是對今后十年的計算技術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
上傳時間: 2017-06-25
上傳用戶:wendy15
基于小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人臉識別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各個方面對快速有效的身份驗證的要求日益迫切。由 于生物特征是人的內在屬性,具有很強的自身穩定性和個體差異性,因此是身份 驗證的理想依據。其中利用人臉特征又是最自然直接的手段,相比其他生物特征, 它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點,易于為用戶接受。從而,人臉識別吸引了越來 越多來自計算機視覺和信號處理等領域的關注,成為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學科 的研究熱點。
上傳時間: 2017-07-15
上傳用戶:qiaoyue
對逆問題的研究,在生物成像中的應用,建模及解的方法
標簽:
上傳時間: 2017-07-16
上傳用戶:wanqunsheng
matlab寫的簡單的聯想網絡實例,模擬dog,meat,light生物條件反射實驗
上傳時間: 2017-08-07
上傳用戶:450976175
指紋識別作為一種生物鑒定技術,為人類的個體的定義提供了一個到目前為止最為快捷和可信的方法。隨著指紋識別的普及,人們之間的信任成本將大大降低,提高人類社會活動的效率。在信息時代,一種安全便捷的身份認證方式顯得越發重要。這個matlab程序是一個簡易的指紋識別程序
上傳時間: 2015-05-26
上傳用戶:1600650036
遺傳算法為群體優化算法,也就是從多個初始解開始進行優化,每個解稱為一個染色體,各染色體之間通過競爭、合作、單獨變異,不斷進化。 優化時先要將實際問題轉換到遺傳空間,就是把實際問題的解用染色體表示,稱為編碼,反過程為解碼,因為優化后要進行評價,所以要返回問題空間,故要進行解碼。SGA采用二進制編碼,染色體就是二進制位串,每一位可稱為一個基因;解碼時應注意將染色體解碼到問題可行域內。 遺傳算法模擬“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進化機制,染色體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用適應度函數衡量。對于優化問題,適應度函數由目標函數變換而來。一般遺傳算法求解最大值問題,如果是最小值問題,則通過取倒數或者加負號處理。SGA要求適應度函數>0,對于<0的問題,要通過加一個足夠大的正數來解決。這樣,適應度函數值大的染色體生存能力強。 遺傳算法有三個進化算子:選擇(復制)、交叉和變異。 SGA中,選擇采用輪盤賭方法,也就是將染色體分布在一個圓盤上,每個染色體占據一定的扇形區域,扇形區域的面積大小和染色體的適應度大小成正比。如果輪盤中心裝一個可以轉動的指針的話,旋轉指針,指針停下來時會指向某一個區域,則該區域對應的染色體被選中。顯然適應度高的染色體由于所占的扇形區域大,因此被選中的幾率高,可能被選中多次,而適應度低的可能一次也選不中,從而被淘汰。算法實現時采用隨機數方法,先將每個染色體的適應度除以所有染色體適應度的和,再累加,使他們根據適應度的大小分布于0-1之間,適應度大的占的區域大,然后隨機生成一個0-1之間的隨機數,隨機數落到哪個區域,對應的染色體就被選中。重復操作,選出群體規模規定數目的染色體。這個操作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但沒有產生新個體。 交叉模擬有性繁殖,由兩個染色體共同作用產生后代,SGA采用單點交叉。由于SGA為二進制編碼,所以染色體為二進制位串,隨機生成一個小于位串長度的隨機整數,交換兩個染色體該點后的那部分位串。參與交叉的染色體是輪盤賭選出來的個體,并且還要根據選擇概率來確定是否進行交叉(生成0-1之間隨機數,看隨機數是否小于規定的交叉概率),否則直接進入變異操作。這個操作是產生新個體的主要方法,不過基因都來自父輩個體。 變異采用位點變異,對于二進制位串,0變為1,1變為0就是變異。采用概率確定變異位,對每一位生成一個0-1之間的隨機數,看是否小于規定的變異概率,小于的變異,否則保持原狀。這個操作能夠使個體不同于父輩而具有自己獨立的特征基因,主要用于跳出局部極值。 遺傳算法認為生物由低級到高級進化,后代比前一代強,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有退化現象,所以采用最佳個體保留法,也就是曾經出現的最好個體,一定要保證生存下來,使后代至少不差于前一代。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把出現的最優個體單獨保存,最后輸出,不影響原來的進化過程;一種是將最優個體保存入子群,也進行選擇、交叉、變異,這樣能充分利用模式,但也可能導致過早收斂。 由于是基本遺傳算法,所以優化能力一般,解決簡單問題尚可,高維、復雜問題就需要進行改進了。 下面為代碼。函數最大值為3905.9262,此時兩個參數均為-2.0480,有時會出現局部極值,此時一個參數為-2.0480,一個為2.0480。算法中變異概率pm=0.05,交叉概率pc=0.8。如果不采用最優模式保留,結果會更豐富些,也就是算法最后不一定收斂于極值點,當然局部收斂現象也會有所減少,但最終尋得的解不一定是本次執行中曾找到過的最好解。
標簽: 遺傳算法
上傳時間: 2015-06-04
上傳用戶:芃溱溱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