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頂級窗口 toplevel = XtVaAppInitialize[&app, "Form", NULL, 0, &argc, argv, NULL, NULL] n = 0 XtSetArg[args[n], XmNwidth, 500] n++ XtSetArg[args[n], XmNheight, 500] n++ XtSetValues[toplevel, args, n] //建立主窗口 form = XmCreateForm[toplevel, "form", NULL, 0] XtManageChild[form] //建立菜單條 n = 0 XtSetArg[args[n], XmNtopAttachment, XmATTACH_FORM] n++ XtSetArg[args[n], XmNleftAttachment, XmATTACH_FORM] n++ XtSetArg[args[n], XmNrightAttachment, XmATTACH_FORM] n++ menubar = XmCreateMenuBar[form, "menubar", args, n] XtManageChild[menubar] create_menu[menubar]
標簽: NULL XtVaAppInitialize toplevel Form
上傳時間: 2013-12-19
上傳用戶:亞亞娟娟123
OTSU Gray-level image segmentation using Otsu s method. Iseg = OTSU(I,n) computes a segmented image (Iseg) containing n classes by means of Otsu s n-thresholding method (Otsu N, 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s, IEEE Trans. Syst. Man Cybern. 9:62-66 1979). Thresholds are computed to maximize a separability criterion of the resultant classes in gray levels. OTSU(I) is equivalent to OTSU(I,2). By default, n=2 and the corresponding Iseg is therefore a binary image. The pixel values for Iseg are [0 1] if n=2, [0 0.5 1] if n=3, [0 0.333 0.666 1] if n=4, ... [Iseg,sep] = OTSU(I,n) returns the value (sep) of the separability criterion within the range [0 1]. Zero is obtained only with images having less than n gray level, whereas one (optimal value) is obtained only with n-valued images.
標簽: OTSU segmentation Gray-level segmented
上傳時間: 2017-04-24
上傳用戶:yuzsu
int show_char(int n, const char *name, chtype code) { const int height = 16 int row = 4 + (n height) int col = (n / height) * COLS / 2 mvprintw(row, col, " *s : ", COLS/4, name) addch(code) return n + 1 }
標簽: int const show_char chtype
上傳時間: 2017-06-12
上傳用戶:3到15
跨數據庫平臺: n 支持 oracle 的OCI n 支持DB2的CLI, n 支持ODBC(通過ODBC,可支持SQL SERVER,MySQL等) Ø 跨OS平臺: n 標準C++語言,支持 unix/linux/windows Ø 使用簡單: n 只有一個頭文件 n 接口簡潔.otl_stream, otl_connect, otl_exception等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 n 相對 ProC等嵌入式開發,代碼能相應減少 Ø 性能: n 直接訪問數據庫API接口,具有API接口的高效率,可靠性 Ø 穩定性: n 開源代碼,唯一的代碼文件otlv4.h,可以了解所有基于數據庫API的實現細節 n 從1996年開始,到今已10余年. Ø 可讀性及可維護性: n 標準C++代碼,不需要任何預處理 n 使用流的形式,輸入輸出異常簡潔 n 減少大量代碼, n 代碼結構更加簡潔 參考資料: http://otl.sourceforge.net/
上傳時間: 2017-06-14
上傳用戶:cainaifa
給定N個整數,找出它們中的最大值。在輸入時可以連續輸幾組數,每組數中,第一行包括一個整數N(1〈=N〈=10000),第二行包括N個整數,每個的絕對值小于10^9,當一組數中,第一行為0時就退出程序。在輸出時,每組數就有一行中顯示它的最大值
標簽: 整數
上傳時間: 2013-12-02
上傳用戶:410805624
【問題描述】 在一個N*N的點陣中,如N=4,你現在站在(1,1),出口在(4,4)。你可以通過上、下、左、右四種移動方法,在迷宮內行走,但是同一個位置不可以訪問兩次,亦不可以越界。表格最上面的一行加黑數字A[1..4]分別表示迷宮第I列中需要訪問并僅可以訪問的格子數。右邊一行加下劃線數字B[1..4]則表示迷宮第I行需要訪問并僅可以訪問的格子數。如圖中帶括號紅色數字就是一條符合條件的路線。 給定N,A[1..N] B[1..N]。輸出一條符合條件的路線,若無解,輸出NO ANSWER。(使用U,D,L,R分別表示上、下、左、右。) 2 2 1 2 (4,4) 1 (2,3) (3,3) (4,3) 3 (1,2) (2,2) 2 (1,1) 1 【輸入格式】 第一行是數m (n < 6 )。第二行有n個數,表示a[1]..a[n]。第三行有n個數,表示b[1]..b[n]。 【輸出格式】 僅有一行。若有解則輸出一條可行路線,否則輸出“NO ANSWER”。
標簽: 點陣
上傳時間: 2014-06-21
上傳用戶:llandlu
歐拉定理 對于互質的整數a和n,有aφ(n) ≡ 1 mod n
上傳時間: 2014-01-02
上傳用戶:330402686
反激式開關電源變壓器設計的詳細步驟85W反激變壓器設計的詳細步驟 1. 確定電源規格. 1).輸入電壓范圍Vin=90—265Vac; 2).輸出電壓/負載電流:Vout1=42V/2A, Pout=84W 3).轉換的效率=0.80 Pin=84/0.8=105W 2. 工作頻率,匝比, 最低輸入電壓和最大占空比確定. Vmos*0.8>Vinmax+n(Vo+Vf)600*0.8>373+n(42+1)得n<2.5Vd*0.8>Vinmax/n+Vo400*0.8>373/n+42得n>1.34 所以n取1.6最低輸入電壓Vinmin=√[(Vacmin√2)* (Vacmin√2)-2Pin(T/2-tc)/Cin=(90√2*90√2-2*105*(20/2-3)/0.00015=80V取:工作頻率fosc=60KHz, 最大占空比Dmax=n(Vo+Vf)/[n(Vo+Vf)+Vinmin]= 1.6(42+1)/[1.6(42+1)+80]=0.45 Ton(max)=1/f*Dmax=0.45/60000=7.5us 3. 變壓器初級峰值電流的計算. Iin-avg=1/3Pin/Vinmin=1/3*105/80=0.4AΔIp1=2Iin-avg/D=2*0.4/0.45=1.78AIpk1=Pout/?/Vinmin*D+ΔIp1=84/0.8/80/0.45=2.79A 4. 變壓器初級電感量的計算. 由式子Vdc=Lp*dip/dt,得: Lp= Vinmin*Ton(max)/ΔIp1 =80*0.0000075/1.78 =337uH 取Lp=337 uH 5.變壓器鐵芯的選擇. 根據式子Aw*Ae=Pt*1000000/[2*ko*kc*fosc*Bm*j*?],其中: Pt(標稱輸出功率)= Pout=84W Ko(窗口的銅填充系數)=0.4 Kc(磁芯填充系數)=1(對于鐵氧體), 變壓器磁通密度Bm=1500Gs j(電流密度): j=4A/mm2;Aw*Ae=84*1000000/[2*0.4*1*60*103*1500Gs*4*0.80]=0.7cm4 考慮到繞線空間,選擇窗口面積大的磁芯,查表: ER40/45鐵氧體磁芯的有效截面積Ae=1.51cm2 ER40/45的功率容量乘積為 Ap = 3.7cm4 >0.7cm4 故選擇ER40/45鐵氧體磁芯. 6.變壓器初級匝數 1).由Np=Vinmin*Ton/[Ae*Bm],得: Np=80*7.5*10n-6/[1.52*10n-4*0.15] =26.31 取 Np =27T 7. 變壓器次級匝數的計算. Ns1(42v)=Np/n=27/1.6=16.875 取Ns1 = 17T Ns2(15v)=(15+1)* Ns1/(42+1)=6.3T 取Ns2 = 7T
上傳時間: 2022-04-15
上傳用戶:
抽樣z變換頻率抽樣理論:我們將先闡明:(1)z變換與DFT的關系(抽樣z變換),在此基礎上引出抽樣z變換的概念,并進一步深入討論頻域抽樣不失真條件。(2)頻域抽樣理論(頻域抽樣不失真條件)(3)頻域內插公式一、z變換與DFT關系(1)引入連續傅里葉變換引出離散傅里葉變換定義式。離散傅里葉變換看作是序列的傅里葉變換在 頻 域 再 抽 樣 后 的 變 換 對.在Z變換與L變換中,又可了解到序列的傅里葉 變換就是單位圓上的Z 變 換.所以對序列的傅里葉變換進行頻域抽樣時, 自 然可以看作是對單位圓上的 Z變換進行抽樣. (2)推導Z 變 換 的 定 義 式 (正 變 換) 重 寫 如 下: 取z=ejw 代 入 定 義 式, 得 到 單 位 圓 上 Z 變 換 為w是 單 位 圓 上 各 點 的 數 字 角 頻 率.再 進 行 抽 樣-- N 等 分.這 樣w=2kπ/N, 即w值為0,2π/N,4π/N,6π/N…, 考慮到x(n)是N點有限長序列, 因而n只需0~N-1即可。將w=2kπ/N代入并改變上下限, 得 則這正是離散傅里葉變換 (DFT)正變換定義式.
上傳時間: 2014-12-28
上傳用戶:zhaistone
三種方法讀取鍵值 使用者設計行列鍵盤介面,一般常採用三種方法讀取鍵值。 中斷式 在鍵盤按下時產生一個外部中斷通知CPU,並由中斷處理程式通過不同位址讀資料線上的狀態判斷哪個按鍵被按下。 本實驗採用中斷式實現使用者鍵盤介面。 掃描法 對鍵盤上的某一行送低電位,其他為高電位,然後讀取列值,若列值中有一位是低,表明該行與低電位對應列的鍵被按下。否則掃描下一行。 反轉法 先將所有行掃描線輸出低電位,讀列值,若列值有一位是低表明有鍵按下;接著所有列掃描線輸出低電位,再讀行值。 根據讀到的值組合就可以查表得到鍵碼。4x4鍵盤按4行4列組成如圖電路結構。按鍵按下將會使行列連成通路,這也是見的使用者鍵盤設計電路。 //-----------4X4鍵盤程序--------------// uchar keboard(void) { uchar xxa,yyb,i,key; if((PINC&0x0f)!=0x0f) //是否有按鍵按下 {delayms(1); //延時去抖動 if((PINC&0x0f)!=0x0f) //有按下則判斷 { xxa=~(PINC|0xf0); //0000xxxx DDRC=0x0f; PORTC=0xf0; delay_1ms(); yyb=~(PINC|0x0f); //xxxx0000 DDRC=0xf0; //復位 PORTC=0x0f; while((PINC&0x0f)!=0x0f) //按鍵是否放開 { display(data); } i=4; //計算返回碼 while(xxa!=0) { xxa=xxa>>1; i--; } if(yyb==0x80) key=i; else if(yyb==0x40) key=4+i; else if(yyb==0x20) key=8+i; else if(yyb==0x10) key=12+i; return key; //返回按下的鍵盤碼 } } else return 17; //沒有按鍵按下 }
上傳時間: 2013-11-12
上傳用戶:a67376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