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5791是一款單通道、20位、無緩沖電壓輸出DAC,采用最高33V的雙極性電源供電。正基準電壓輸入范圍為4V至VDD–2.5V,負基準電壓輸入范圍為VSS + 2.5 V至0V。相對精度最大值為±1 LSB,保證工作單調性,微分非線性(DNL)最大值為±1 LSB。特性分辨率:1ppm積分非線性(INL):1ppm噪聲譜密度:7.5nV/√Hz長期線性穩定性:0.19 LSB溫度漂移:<0.05 ppm/°C建立時間:1μs毛刺脈沖:1 nV-s工作溫度范圍:-40°C至125°C20引腳TSSOP封裝寬電源電壓范圍:最高達±16.5V35 MHz施密特觸發數字接口1.8 V兼容數字接口
上傳時間: 2022-04-28
上傳用戶:XuVshu
基于TMS320F28335的開關電源模塊并聯供電系統原理圖+軟件源碼一、系統方案本系統主要由DC-DC主回路模塊、信號采樣模塊、主控模塊、電源模塊組成,下面分別論證這幾個模塊的選擇。1.1 DC-DC主回路的論證與選擇方案一:采用推挽拓撲。 推挽拓撲因其變壓器工作在雙端磁化情況下而適合應用在低壓大電流的場合。但是,推挽電路中的高頻變壓器如果在繞制中兩臂不對稱,就會使變壓器因磁通不平衡而飽和,從何導致開關管燒毀;同時,由于電路中需要兩個開關管,系統損耗將會很大。方案二:采用Boost升壓拓撲。 Boost電路結構簡單、元件少,因此損耗較少,電路轉換效率高。但是,Boost電路只能實現升壓而不能降壓,而且輸入/輸出不隔離。方案三:采用單端反激拓撲。 單端反激電路結構簡單,適合應用在大電壓小功率的場合。由于不需要儲能電感,輸出電阻大等原因,電路并聯使用時均流性較好。方案論證:上述方案中,方案一系統損耗大,方案二不能實現輸入輸出隔離,而方案三雖然對高頻變壓器設計要求較高,但系統要求兩個DCDC模塊并聯,并且對效率有一定要求。因此,選擇單端反激電路作為本系統的主回路拓撲。1.2 控制方法及實現方案方案一:采用專用的開關電源芯片及并聯開關電源均流芯片。這種方案的優點是技藝成熟,且均流的精度高,實現成本較低。但這種方案的缺點是控制系統的性能取決于外圍電路元件參數的選擇,如果參數選擇不當,則輸出電壓難以維持穩定。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DSP TMS320C28335作為主控,實現PWM輸出,并控制A/D對輸入輸出的電壓電流信號進行采樣,從而進行可靠的閉環控制。與模擬控制方法相比,數字控制方法靈活性高、可靠性好、抗干擾能力強。但DSP成本不低,而且功耗較大,對系統的效率有一定影響。方案論證:上述方案中,考慮到題目要求的電流比例可調的指標,方案一較難實現,并且方案二開發簡單,可以縮短開發周期。所以,選擇方案二來實現本系統要求。
標簽: tms320f28335 開關電源
上傳時間: 2022-05-06
上傳用戶:
part1也已上傳:https://dl.21ic.com/download/part1-385449.html 本書系統介紹電容器的基礎知識及在各種實際應用電路中的工作原理,包括 RC 積分、 RC 微分、濾波電容、旁路電容、去耦電容、耦合電容、諧振電容、自舉電容、 PN 結電容、加速電容、密勒電容、安規電容等。本書強調工程應用,包含大量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電路案例講解,涉及高速 PCB、高頻電子、運算放大器、功率放大、開關電源等多個領域,內容豐富實用,敘述條理清晰,對工程師系統掌握電容器的實際應用有很大的幫助,可作為初學者的輔助學習教材,也可作為工程師進行電路設計、制作與調試的參考書。第 1 章 電容器基礎知識第 2 章 電容器標稱容值為什么這么怪第 3 章 電容器為什么能夠儲能第 4 章 介電常數是如何提升電容量的第 5 章 介質材料是如何損耗能量的第 6 章 絕緣電阻與介電常數的關系第 7 章 電容器的失效模式第 8 章 RC 積分電路的復位應用第 9 章 門電路組成的積分型單穩態觸發器第 10 章 555 定時芯片應用:單穩態負邊沿觸發器第 11 章 RC 多諧振蕩器電路工作原理第 12 章 這個微分電路是冒牌的嗎第 13 章 門電路組成的微分型單穩態觸發器第 14 章 555 定時器芯片應用:單穩態正邊沿觸發器第 15 章 電容器的放電特性及其應用第 16 章 施密特觸發器構成的多諧振蕩器第 17 章 電容器的串聯及其應用第 18 章 電容器的并聯及其應用第 19 章 電源濾波電路基本原理第 20 章 從低通濾波器認識電源濾波電路第 21 章 從電容充放電認識低通濾波器第 22 章 降壓式開關電源中的電容器第 23 章 電源濾波電容的容量越大越好嗎第 24 章 電源濾波電容的容量多大才合適第 25 章 RC 滯后型移相式振蕩電路第 26 章 電源濾波電容中的戰斗機:鋁電解電容第 27 章 旁路電容工作原理(數字電路)第 28 章 旁路電容 0.1μF 的由來(1)第 29 章 旁路電容 0 1μF 的由來(2)第 30 章 旁路電容的 PCB 布局布線第 31 章 PCB 平面層電容可以做旁路電容嗎第 32 章 旁路電容工作原理(模擬電路)第 33 章 旁路電容與去耦電容的聯系與區別第 34 章 旁路電容中的戰斗機:陶瓷電容第 35 章 交流信號是如何通過耦合電容的第 36 章 為什么使用電容進行信號的耦合第 37 章 耦合電容的容量多大才合適
標簽: 電容
上傳時間: 2022-05-07
上傳用戶:
part2也已上傳:https://dl.21ic.com/download/part2-385450.html 本書系統介紹電容器的基礎知識及在各種實際應用電路中的工作原理,包括 RC 積分、 RC 微分、濾波電容、旁路電容、去耦電容、耦合電容、諧振電容、自舉電容、 PN 結電容、加速電容、密勒電容、安規電容等。本書強調工程應用,包含大量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電路案例講解,涉及高速 PCB、高頻電子、運算放大器、功率放大、開關電源等多個領域,內容豐富實用,敘述條理清晰,對工程師系統掌握電容器的實際應用有很大的幫助,可作為初學者的輔助學習教材,也可作為工程師進行電路設計、制作與調試的參考書。第 1 章 電容器基礎知識第 2 章 電容器標稱容值為什么這么怪第 3 章 電容器為什么能夠儲能第 4 章 介電常數是如何提升電容量的第 5 章 介質材料是如何損耗能量的第 6 章 絕緣電阻與介電常數的關系第 7 章 電容器的失效模式第 8 章 RC 積分電路的復位應用第 9 章 門電路組成的積分型單穩態觸發器第 10 章 555 定時芯片應用:單穩態負邊沿觸發器第 11 章 RC 多諧振蕩器電路工作原理第 12 章 這個微分電路是冒牌的嗎第 13 章 門電路組成的微分型單穩態觸發器第 14 章 555 定時器芯片應用:單穩態正邊沿觸發器第 15 章 電容器的放電特性及其應用第 16 章 施密特觸發器構成的多諧振蕩器第 17 章 電容器的串聯及其應用第 18 章 電容器的并聯及其應用第 19 章 電源濾波電路基本原理第 20 章 從低通濾波器認識電源濾波電路第 21 章 從電容充放電認識低通濾波器第 22 章 降壓式開關電源中的電容器第 23 章 電源濾波電容的容量越大越好嗎第 24 章 電源濾波電容的容量多大才合適第 25 章 RC 滯后型移相式振蕩電路第 26 章 電源濾波電容中的戰斗機:鋁電解電容第 27 章 旁路電容工作原理(數字電路)第 28 章 旁路電容 0.1μF 的由來(1)第 29 章 旁路電容 0 1μF 的由來(2)第 30 章 旁路電容的 PCB 布局布線第 31 章 PCB 平面層電容可以做旁路電容嗎第 32 章 旁路電容工作原理(模擬電路)第 33 章 旁路電容與去耦電容的聯系與區別第 34 章 旁路電容中的戰斗機:陶瓷電容第 35 章 交流信號是如何通過耦合電容的第 36 章 為什么使用電容進行信號的耦合第 37 章 耦合電容的容量多大才合
標簽: 電容
上傳時間: 2022-05-07
上傳用戶:
PID控制器結構清晰,參數可調,適用于各種控制對象,PID控制器的核心思想是針對控制對象的控制需求,建立描述對象動態特性的數學模型,通過PID參數整定實現在比例,微分,積分三個方面參數調整的控制策略來達到最佳系統響應和控制效果
上傳時間: 2022-05-12
上傳用戶:qdxqdxqdxqdx
本書是自適應信號處理領域的一本經典教材。全書共17章,內容包括:自適應LMS橫向濾波器、自適應格型濾波器、自適應遞歸濾波器、頻域和子帶自適應濾波器、盲自適應濾波器、神經網絡、非線性自適應濾波器等及其在通信與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目錄背景與預覽第1章 隨機過程與模型第2章 維納濾波器第3章 線性預測第4章 最速下降算法第5章 最小均方自適應濾波器第6章 歸一化最小均方自適應濾波器第7章 頻域和子帶自適應濾波器第8章 最小二乘法第9章 遞歸最小二乘自適應濾波器第10章 卡爾曼濾波器第11章 平方根自適應濾波器第12章 階遞歸自適應濾波器第13章 有限精度效應第14章 時變系統的跟蹤第15章 無限脈沖響應自適應濾波器第16章 盲反卷積第17章 反向傳播學習后記附錄A 復變量附錄B 對向量微分附錄C 拉格朗日乘子法附錄D 估計理論附錄E 特征分析附錄F 旋轉和映射附錄G 復數Wishart分布術語參考文獻 現在網上流傳的技術類書籍好多都是預覽版本,此書為全本,非常難得,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自適應濾波器
上傳時間: 2022-05-14
上傳用戶:默默
William_H._Press,_Saul_A._Teukolsky,_William_T._V 的Numerical recipes,第三版,數值計算領域的經典書籍,涵蓋各種數值算法,微分、積分、求解方程的根等等,內容十分豐富。
標簽: 數值計算
上傳時間: 2022-05-22
上傳用戶:zhanglei193
電子產品的設計一般先從功能框圖開始,然后細化到原理圖,還要經過很復雜和繁瑣的調試驗證過程,最終才能完成。為了驗證原理圖的正確性,都要焊接實驗板(樣板),或使用易于插件的“面包板”,每個節點都必須正確和可靠,連接或焊接過程都是細致而耗時的工作,在器件很多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每次調整都要打樣,耗時長而成本高,在設計集成電路時更是如此,急需在制造之前驗證集成電路的功能。這種現實需要就迫使人們想用他辦法來解決。 根據電路理論,人們可以建立起節點方程和回路方程,通過解這些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就可以得到結果,也就是說可以通過計算來獲得電路的工作情況。但包含電感、電容等器件的電路形成的是一組微分方程組,人工計算依然是累人的活,而計算機則可以大展身手,通過其強大的存儲、計算和圖形顯示能力就能輕松完成,很快得到結果。基于這種思想,人們開發出電路仿真軟件,通過快速的仿真,代替耗時且累人的反復調測,提高設計速度和效率,也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最早、最出色的仿真軟件就是SPICE。SPICE是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s Emphasis的縮寫,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Berkeley)分校的電工和計算機科學系開發,骨干是Ron Rohrer和Larry Nagel,開始是使用FORTRAN語言設計的仿真軟件,用于快速可靠地驗證集成電路中的電路設計以及預測電路的性能。第一個版本SPICE1于1971年推出,通過圍繞晶體管建立電流和電壓變量來仿真電路的行為,稱為模擬仿真或電路級仿真,且只能模擬100個晶體管的電路。1975年SPICE2發布,開始正式實用化,1983年發布的SPICE2G.6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工業標準,它包含超過15000條FORTRON語句,運行于多種中小型計算機上。1985年SPICE3推出,轉為用C語言開發,易于運行于UNIX工作站,還增加了圖形后處理工具和原理圖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器件模型和分析功能。在1988年SPICE被定為美國國家標準。Spice仿真器采用修改的節點分析法來建立電路方程組,提供非線性直流分析,非線性瞬態分析(實域分析)和線性小信號分析(頻域分析)等。其中瞬態分析是最費時的驗證方法,通常是利用數值積分法把非線性微分方程變成一組代數方程組,然后用高斯消去法來求解,因為這些線性方程僅僅在積分時刻點是有效的,而隨著仿真器進展到下一個積分步長,積分方法必須重復來得到新的線性方程組,如果信號變化得特別快,積分步長應該取得非常小以便積分方法能收斂到正確的解,因此瞬態分析需要大量的數學操作。隨著SPICE的發布,其他一些機構也加入研究行列,更有一些軟件供應商也看中這個商機,紛紛推出基于SPICE3的各種商業軟件,如XSPICE、PSPICE、ISSPICE、T-SPICE、HSPICE等等,功能更強,更方便使用,使SPICE成為電子電路仿真的主流軟件,一些軟件公司也是通過SPICE相關軟件得到發展,并逐漸成為現在的EDA軟件公司,成為知識創造財富的實例。因為SPICE仿真需要相關的元器件仿真模型庫,還催生了依靠提供器件模型為生的公司和個人,但中國人都樂于奉獻,沒錢當然不會買,這種公司在中國是無法存在的(http://www.aeng.com/spicemodeling.asp )。SPICE軟件也有一定局限性,有些電路無法仿真或仿真時因不能收斂而失敗,特別是用于數模混合電路及脈沖電路時尤其如此。就算通過仿真,最終還是要通過實際制作電路板調試和驗證,仿真只是使這個過程大大縮短,次數大大減少,也就降低了成本。軟件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所以就有相應的價值,但中國人的人工費低廉而有的是時間,干得好干得快才讓人討厭,軟件在中國也就不值錢了。
上傳時間: 2022-05-25
上傳用戶:
本書以單級放大器、運算放大器以及數模轉換器數為重點,介紹模擬集成電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特別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模擬集成電路的仿真技術,是模擬集成電路分析、設計和 仿真的入門書。 全書共分 10 章和 7 個附錄。第 1 章介紹模擬集成電路的發展與設計方法。第 2、3 章介紹單級放 大器、電流鏡和差分放大器等基本模擬電路的原理。第 4 章是電路噪聲分析計算與仿真。第 5 章介紹 運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與分析、仿真方法。第 6、7 章以雙端輸入單端輸出運算放大器以及全差分運算 放大器為例,介紹運算放大器的設計仿真方法;第 8、9 章以帶隙電壓基準和電流基準電路為例,介紹 了參考電壓源和電流源的設計方法,其中對溫度補償技術作了詳細分析;第 10 章為模擬與數字轉換電 路(ADC),重點介紹了 ADC 的概念與工作原理以及采用 Verilog-A 語言進行系統設計的方法。本書 的附錄全面介紹了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軟件環境以及仿真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集成電路設計相關專業工程碩士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 材,并可供模擬集成電路工程師參考。
標簽: 模擬集成電路
上傳時間: 2022-06-02
上傳用戶:
《微積分解題方法與技巧》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書田。本書以面向21世紀的微積分課程教材內容為準,按題型歸類,以講思路與舉例題相結合的思維方式敘述,講述解題思路的源頭,歸納總結具有共性題目的解題規律、解題方法,講述解題技巧源自何方,解題簡捷、具有新意,可使讀者思路暢達、縱向馳騁,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書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內涵的理解及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并對重要定理和初學者易犯的錯誤從多側面講解,重點評述,釋疑解難,使讀者盡快掌握微積分課程的基本內容。本書是經濟類、管理類學生學習微積分課程必備的輔導教材,是報考碩士研究生讀者的精品之選,是極為有益的教學參考用書,是無師自通的自學指導書。本書是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微積分課程的輔導書,與國內通用的各類優秀的《微積分》教材相匹配,同步使用,全書共分九章,內容包括:函數與極限、導數與微分、微分中值定理與導數應用、不定積分、定積分、多元函數微積分、無窮級數、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初步等。
標簽: 微積分
上傳時間: 2022-06-04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