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FID簡介1.1RFID概念RFID是Radio Frequency l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常稱為感應式電子晶片或近接卡、感應卡、非接觸卡、電子標簽、電子條碼,等等。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一套完整RFID系統由Reader與Transponder兩部份組成,其動作原理為由Reader發射一特定頻率之無限電波能量給Transponder,用以驅動Transponder電路將內部之IDCode送出,此時Reader便接收此IDCode。Transponder的特殊在于免用電池、免接觸、免刷卡故不怕臟污,且晶片密碼為世界唯一無法復制,安全性高、長壽命。RFID的應用非常廣泛,目前典型應用有動物晶片、汽車晶片防盜器、門禁管制、停車場管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RFID標簽有兩種:有源標簽和無源標簽。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間件的設計與系統的多個層相關,如RFID電子標簽的數據采集、標簽數據管理、RFID系統安全等。對于不同層,不同的設計和實現被具體應用所采納。然而,以這種方法設計出來的中間件就會缺乏一致性和靈活性,設計者不能夠以一個統一的框架設計RFID中間件。面向服務的RFID中間件架構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種用于RFID各個應用領域軟件開發的框架,它是一種以服務為中心的包含運行環境、編程架構風格在內的一套新的分布式軟件系統構造方法和環境。使用SOA開發RFID中間件,能很好地改善軟件設計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統一性。SOA是RFID中間件設計的基礎,本文針對RFID中間件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EPC編碼的自動解析、RFID讀寫器的接入、RFID標簽數據的交換或共享、RFID系統安全等,提出了面向服務的RFID中間件平臺架構。本文用SOA的設計原則建立RFID中間件的軟件構架,然后通過系統集成服務的方式——查詢服務、調用服務和提供服務清晰地定義出RFID讀寫器管理服務、標簽信息服務、RFID安全服務等。使其適合于不同的RFID應用,并且根據EPCglobal 標準實現EPC編碼的自動解析,這樣不僅有助于在不同平臺間RFID標簽數據的交換和集成,而且對于不同的應用降低了構建RFID系統的難度。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g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無線電技術在自動識別領域應用中的具體運用。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近年來,隨著,芯片技術、天線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RFID系統的體積和功耗越來越小,成本越來越低,功能日趨靈活,操作快捷方便,加上其擅長多目標識別、運動目標識別、方便物品跟蹤和物流管理的突出特點,RFID系統日益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生產生活場所,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被評為“帶來了一個進化的無線市場”。本章導讀·射頻識別技術的特點·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射頻識別技術的市場展望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通稱電子標簽技術,作為一種快速、實時、準確采集與處理信息的高新技術和信息標準化的基礎,被列為21世紀十大重要技術之一。RFID技術通過對實體對象(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單元、集裝箱、貨運包裝、生產零部件等)的唯一有效標識,被廣泛應用于生產、零售、物流、交通等各個行業。RFID技術已逐漸成為企業提高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企業管理信息化、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缺少的技術工具和手段。RFID技術的興起并不是因為它是一項新技術,而是因為這項技術已經開始成熟并逐漸具備了走向實際應用的能力。RFID技術是從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它是通過磁場或電磁場,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以達到識別目的并交換數據,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目標。與傳統識別方式相比,RFID技術無須直接接觸、無須光學可視、無須人工干預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操作方便快捷。能廣泛用于生產、物流、交通運輸、醫療、防偽、跟蹤、設備和資產管理等需要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應用領域,被認為是條形碼標簽的未來替代品。自動識別的方法有多種,如圖1-1所示,每種方法各有其特點和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