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會重點介紹業務規則、業務流程以及業務事件這幾種實現技術,同時以 SOA 以及軟件工程方面的相關技術貫穿其中,使讀者理解這些技術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可能的業務應用場景。 因此本文在組織上首先分別對業務規則、業務流程以及業務事件處理技術進行闡述,包括這些技術的發展過程、在銀行業的使用場景,對于軟件開發整個過程的影響,并且著重闡述引入這些技術后應如何進行軟件資產的復用,以及這些技術的技術架構。然后會結合 SOA以及軟件工程方法描述這些技術之間的關系,最后勾勒出采用這些技術后的銀行應用及技術架構。
上傳時間: 2015-03-31
上傳用戶:356528782
PS/2 設備接口用于許多現代的鼠標和鍵盤 它是由 IBM 開發并且最初出現在 IBM 技術參考手冊里 但 是 當我知道的時候這篇文件就已經很多年沒有印刷了 因此關于這個內容現在沒有官方的出版物 我 無法訪問 IBM 的技術參考手冊 所以本網頁中的所有信息都來自于我自己的經驗及本頁最下面列出的 參考的幫助
上傳時間: 2016-06-22
上傳用戶:doudou123
IBM-PC匯編語言復習資料,包含復習范圍及考試樣題。
標簽: 匯編
上傳時間: 2016-06-24
上傳用戶:savvym
IBM公司智慧地球戰略的內容經及我國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對策
標簽: 地球
上傳時間: 2016-10-30
上傳用戶:hbhs1998
linux 下 jdk 、IBMMQ9.0安裝及相關操作
上傳時間: 2017-04-10
上傳用戶:TomZ
《嵌入式LINUX 應用程序開發標準教程》作者:華清遠見 自由開源軟件在嵌入式應用上,受到青睞,Linux 日益成為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統之一。隨著摩托羅拉手機A760、IBM 智能型手表WatchPad、夏普PDA Zaurus 等一款款高性能“智能數碼產品”的出現,以及Motolola、三星、MontaVista、飛利浦、Nokia、IBM、SUN 等眾多國際頂級巨頭的加入,嵌入式Linux 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了。目前,國外不少大學、研究機構和知名公司都加入了嵌入式Linux 的開發工作,成熟的嵌入式Linux 產品不斷涌現。
上傳時間: 2018-12-20
上傳用戶:1569496102
詳解5G的六大關鍵技術013 年 12 月,我國第四代移動通信(4G)牌照發放,4G 技術正式走向商用。與此同時, 面向下一代移動通信需求的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研發也早已在世界范圍內如火如荼地 展開。5G 研發的進程如何,在研發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在 5G 研發剛起步的情況下,如何建立一套全面的 5G 關鍵技術評估指標體系和 評估方法,實現客觀有效的第三方評估,服務技術與資源管理的發展需要,同樣 是當前 5G 技術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作為國家無線電管理技術機構,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正積 極參與到 5G 相關的組織與研究項目中。目前,監測中心頻譜工程實驗室正在大 力建設基于面向服務的架構(SOA)的開放式電磁兼容分析測試平臺,實現大規 模軟件、硬件及高性能測試儀器儀表的集成與應用,將為無線電管理機構、科研 院所及業界相關單位等提供良好的無線電系統研究、開發與驗證實驗環境。面向 5G 關鍵技術評估工作,監測中心計劃利用該平臺搭建 5G 系統測試與驗證環境, 從而實現對 5G 各項關鍵技術客觀高效的評估。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20125101110
1997年,國際象棋名家卡斯帕羅夫象棋對弈IBM超級電腦深藍,最后結果是大師輸了。2016年,世界頂級圍棋高手李世石與AI圍棋對決,最后竟以1:4慘敗于谷歌阿爾法狗。今年4月,AI電競團隊OpenAI Five與人類戰隊對決《dota》,2:0 完勝世界冠軍OG戰隊。人工智能憑什么能夠戰勝人類?答案是AI背后的超級計算機算力。AI通過算力處理大量的相關數據,并以神經網絡不斷學習成長,最終獲得技能,戰勝人類選手。算力經濟,算力時代,算力改變世界,算力驅動未來。現在很多領域都在談論算力,到底什么是算力?
標簽: 人工智能
上傳時間: 2022-05-30
上傳用戶:
一、引言自1956年IBM推出第一臺硬盤驅動器IBM RAMAC 350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其間雖沒有CPU那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高速發展與技術飛躍,但我們也確實看到,在這幾十年里,硬盤驅動器從控制技術、接口標準、機械結構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正是這一系列技術上的研究與突破,使我們今天終于用上了容量更大、體積更小、速度更快、性能更可靠、價格更便宜的硬盤。如今,雖然號稱新一代驅動器的JAZ,DVD-ROM,DVD-RAM,CD-RW,MO,PD等紛紛登陸大容量驅動器市場,但硬盤以其容量大、體積小、速度快、價格便宜等優點,依然當之無愧地成為桌面電腦最主要的外部存儲器,也是我們每一臺PC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二、硬盤磁頭技術1、磁頭磁頭是硬盤中最昂貴的部件,也是硬盤技術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環。傳統的磁頭是讀寫合一的電碗感應式磁頭,但是,硬盤的讀、寫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為此,這種二合一磁頭在設計時必須要同時兼顧到讀/兩種特性,從而造成了硬盤設計上的局限。而MR磁頭(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頭,采用的是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采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MR磁頭不能進行寫操作),讀取磁頭則采用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這樣,在設計時就可以針對兩者的不同特性分別進行優化,以得到最好的讀/寫性能。另外,MR磁頭是通過阻值變化而不是電流變化去感應信號幅度,因而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讀取數據的準確性也相應提高。而且由于讀取的信號幅度與磁道寬度無關,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從而提高了盤片密度,達到200MB/英寸2,而使用傳統的磁頭只能達到20MB/英寸2,這也是MR磁頭被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頭已得到廣泛應用,而采用多層結構和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頭(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漸普及。
上傳時間: 2022-06-18
上傳用戶: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lntel(英特爾)、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組成的數字顯示工作組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推出的接口標準,其外觀是一個24針的接插件(中-1。DVI接口采用高速串行的方式傳輸數據,在正常的使用情況下,DVI傳輸從計算機引出后直接連接到顯示終蠟,中間只經過兩對匹配的連接器和長度比較短的DVI線纜,DVI信號在這種情況下的傳輸一般都不會存在什么問題。當前在工業控制等惡劣環境領域DVI接口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頻繁,在工業控制環境下,DVI傳輸需要經過除標準傳輸線纜外的其它環境,如底板、轉接線等,傳輸線的長度也可能比較長,而且當前在工業控制領域基于DVI接口的電路基本上仍然采用原有的VGA接口電路的方式進行設計,在信號引出時仍采用傳統連接器,而不是專用的差分連接器。以上這些情況都導致在工業控制環境下DVI信號傳輸經常出現信號完整性問題]。本文針對常見的DVI信號完整性問題,提出了基于電路仿真的解決方法,并結合具體的硬件平臺詳細說明了該方法的實現過程。使用基于電路仿真的方法可以得到DVI傳輸的極限情況,合理為設計留有裕度。最后通過高速示波器對電路的測試驗證了仿真方法
上傳時間: 2022-06-18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