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第一页_禁久久精品乱码_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_久草精品视频

蟲蟲首頁| 資源下載| 資源專輯| 精品軟件
登錄| 注冊

1代天線座

  • Keil 軟件實例教程 1

    Keil 軟件實例教程 1. 單片機開發(fā)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樣離不開軟件,我們寫的匯編語言源程序要變?yōu)镃PU可以執(zhí)行的機器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手工匯編,另一種是機器匯編,目前已極少使用手工匯編的方法了。機器匯編是通過匯編軟件將源程序變?yōu)闄C器碼,用于MCS-51 單片機的匯編軟件有早期的A51,隨著單片機開發(fā)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從普遍使用匯編語言到逐漸使用高級語言開發(fā),單片機的開發(fā)軟件也在不斷發(fā)展,Keil 軟件是目前最流行開發(fā)MCS-51 系列單片機的軟件,這從近年來各仿真機廠商紛紛宣布全面支持Keil 即可看出。Keil 提供了包括C編譯器、宏匯編、連接器、庫管理和一個功能強大的仿真調(diào)試器等在內(nèi)的完整開發(fā)方案,通過一個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uVision)將這些部份組合在一起。運行Keil 軟件需要Pentium 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 以上空閑的硬盤空間、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統(tǒng)。掌握這一軟件的使用對于使用51 系列單片機的愛好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C 語言編程,那么Keil 幾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選(目前在國內(nèi)你只能買到該軟件、而你買的仿真機也很可能只支持該軟件),即使不使用C 語言而僅用匯編語言編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環(huán)境、強大的軟件仿真調(diào)試工具也會令你事半功倍。我們將通過一些實例來學習Keil 軟件的使用,在這一部份我們將學習如何輸入源程序,建立工程、對工程進行詳細的設置,以及如何將源程序變?yōu)槟繕舜a。圖1 所示電路圖使用89C51 單片機作為主芯片,這種單片機性屬于MCS-51 系列,其內(nèi)部有4K 的FLASH ROM,可以反復擦寫,非常適于做實驗。89C51 的P1 引腳上接8 個發(fā)光二極管,P3.2~P3.4 引腳上接4 個按鈕開關,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讓接在P1 引腳上的發(fā)光二極管依次循環(huán)點亮。 一、Keil 工程的建立首先啟動Keil 軟件的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這里假設讀者已正確安裝了該軟件,可以從桌面上直接雙擊uVision 的圖標以啟動該軟件。UVison啟動后,程序窗口的左邊有一個工程管理窗口,該窗口有3 個標簽,分別是Files、Regs、和Books,這三個標簽頁分別顯示當前項目的文件結構、CPU 的寄存器及部份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值(調(diào)試時才出現(xiàn))和所選CPU 的附加說明文件,如果是第一次啟動Keil,那么這三個標簽頁全是空的。

    標簽: Keil 軟件 教程

    上傳時間: 2013-11-25

    上傳用戶:hanbeidang

  • arm指令集(1)

    arm指令集(1)  ARM跳轉指令可以從當前指令向前或向后的32MB地址空間跳轉。這類跳轉指令有以下4種。   (1)B 跳4專指令   B〔條件) (地址)   B指令屬于ARM指令集,是最簡單的分支指令。一旦遇到一個B指令,ARM處理器將立即跳轉到給定的地址,從那里繼續(xù)執(zhí)行。注意:存儲在分支指令中的實際值是相對當前R15的值的一個偏移量,而不是一個絕對地址。它的值由匯編器來計算,是24位有符號數(shù),左移兩位后有符號擴展為32位,表示的有效偏移位為26位(+/- 32 MB)。   (2)BL 帶返回的跳轉指令   BI,〔條件) (地址)   BL指令也屬于ARM指令集,是另一個分支指令。就在分支之前,在寄存器R14中裝載上R15的內(nèi)容,因此可以重新裝載R14到R15中來返回到這個分支之后的那個指令處執(zhí)行,它是子例程的一個基本但強力的實現(xiàn)。   (3)BLX 帶返回和狀態(tài)切換的跳轉指令   BLX <地址>   BLX指令有兩種格式,第1種格式的BLX指令記作BLX(1)。BLX(1)從ARM指令集跳轉到指令中指定的目標地址,并將程序狀態(tài)切換到Thumb狀態(tài),該指令同時將PC寄存器的內(nèi)容復制到LR寄存器中。   BLX(1)指令屬于無條件執(zhí)行的指令。   第2種格式的BLX指令記作BLX(2)。BLX(2)指令從ARM指令集跳轉到指令中指定的目標地址,目標地址的指令可以是ARM指令,也可以是Thumb指令。目標地址放在指令中的寄存器<dest>中,該地址的bit[0]值為0,目標地址處的指令類型由CPSR中的T位決定。該指令同時將PC寄存器的內(nèi)容復制到LR寄存器中。   (4)BX 帶狀態(tài)切換的跳轉指令   BX(條件) (dest)   BX指令跳轉到指令中指定的目標地址,目標地址處的指令可以是ARM指令,也可以是Thumb指令。目標地址值為指令的值和0xFl·FFFFFF做“與”操作的結果,目標地址處的指令類型由寄存器決定。

    標簽: arm 指令集

    上傳時間: 2014-12-27

    上傳用戶:laomv123

  • PCA9541 2 to 1 I2C-bus master

    The PCA9541 is a 2-to-1 I2C-bus master selector designed for high reliability dual masterI2C-bus applications where system operation is required, even when one master fails orthe controller card is removed for maintenance. The two masters (for example, primaryand back-up) are located on separate I2C-buses that connect to the same downstreamI2C-bus slave devices. I2C-bus commands are sent by either I2C-bus master and are usedto select one master at a time. Either master at any time can gain control of the slavedevices if the other master is disabled or removed from the system. The failed master isisolated from the system and will not aff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on-line masterand the slave devices on the downstream I2C-bus.

    標簽: master C-bus 9541 PCA

    上傳時間: 2013-10-09

    上傳用戶:3294322651

  • 800A全自動STC單片機實驗開發(fā)板軟硬件說明

    800A全自動STC單片機實驗開發(fā)板軟硬件說明:① 將下載編程通信線的DB9串行通信RS232插頭,插入PC機的RS232串行通信座,用以實現(xiàn)對STC單片機下載編程的通信。② 將下載編程通信線的USB插頭(與DB9串行通信RS232插頭線較短的一端,注意別搞錯,否則不能工作),插入PC機的USB通信座,用以實現(xiàn)對全自動STC單片機實驗開發(fā)板的供電。③ 將下載編程通信線的USB插頭(與DB9串行通信RS232插頭線較長的一端,注意別搞錯,否則不能工作),插入全自動STC單片機實驗開發(fā)板上的USB座,以實現(xiàn)對其下載編程的通信和供電。3. 所需軟件① 各類文本編輯器軟件,如Eidt,記事本等,編輯匯編語言源程序*.ASM;② 集成環(huán)境WAVE6000軟件:將匯編語言源程序編譯成*.hex文件(也可直接在此環(huán)境下編輯匯編語言源程序*.ASM);③ 官方提供的STC-ISP軟件(http//www.MCU-Memory.com):將匯編語言源程序編譯成的*.hex文件在線下載到STC單片機中。4. 使用說明4.1 WAVE6000軟件使用說明① 在“WAVE6000”目錄中的“BIN”子目錄下,雙擊右圖偉福標志執(zhí)行偉福軟件,若跳出“檢查電源……”的對話框,點擊“取消”,跳出如下畫面(下圖僅左上部分)。

    標簽: 800A STC 全自動 單片機實驗

    上傳時間: 2013-11-10

    上傳用戶:zuozuo1215

  • 抽樣z變換頻率抽樣理論

    抽樣z變換頻率抽樣理論:我們將先闡明:(1)z變換與DFT的關系(抽樣z變換),在此基礎上引出抽樣z變換的概念,并進一步深入討論頻域抽樣不失真條件。(2)頻域抽樣理論(頻域抽樣不失真條件)(3)頻域內(nèi)插公式一、z變換與DFT關系 (1)引入連續(xù)傅里葉變換引出離散傅里葉變換定義式。離散傅里葉變換看作是序列的傅里葉變換在 頻 域 再 抽 樣 后 的 變 換 對.在Z變換與L變換中,又可了解到序列的傅里葉 變換就是單位圓上的Z 變 換.所以對序列的傅里葉變換進行頻域抽樣時, 自 然可以看作是對單位圓上的 Z變換進行抽樣. (2)推導Z 變 換 的 定 義 式 (正 變 換) 重 寫 如 下:  取z=ejw 代 入 定 義 式,  得 到 單 位 圓 上 Z 變 換 為w是 單 位 圓 上 各 點 的 數(shù) 字 角 頻 率.再 進 行 抽 樣-- N 等 分.這 樣w=2kπ/N, 即w值為0,2π/N,4π/N,6π/N…, 考慮到x(n)是N點有限長序列, 因而n只需0~N-1即可。將w=2kπ/N代入并改變上下限,  得 則這正是離散傅里葉變換 (DFT)正變換定義式.

    標簽: 抽樣 變換 頻率

    上傳時間: 2014-12-28

    上傳用戶:zhaistone

  • Proteus Professional 7.1 sp2 中

    Proteus Professional 7.1 sp2 中文破解版 下載

    標簽: Professional Proteus 7.1 sp2

    上傳時間: 2013-11-08

    上傳用戶:hwl453472107

  • 微型機算計發(fā)展概述

    微型機算計發(fā)展概述人類從原始社會學會使用工具以來到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歷了三次大的產(chǎn)業(yè)革命:農(nóng)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信息革命。而信息革命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為代表的。人類已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時期。其中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之快,是任何其他技術都無法相提并論的自從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到現(xiàn)在已50多年的歷史。計算機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四代:第一代:電子管電路計算機,電子管數(shù):18800個;繼電器數(shù)量:5000個;耗電量:150KW;重量:30t;占地面積:150平方米;運算速度:5000次加法運算/s。第二代:晶體管電路計算機(60年代初)第三代: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第四代:大規(guī)模(LSI)和超大規(guī)模(VSLI)集成電路計算機。第四代計算機基本情況:運算速度為每秒幾千億次到幾萬億次;從數(shù)值計算和數(shù)據(jù)處理到目前進行知識處理的人工智能階段;計算機不僅可以處理文字、字符、圖形圖象信息,而且可以處理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計算機正朝著智能化和多媒體化方向發(fā)展。微型計算機的定義:以微處理器為核心,再配上半導體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電路、系統(tǒng)總線及其它支持邏輯電路組成的計算機稱微型計算機。在1971年美國Intel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塊微處理器芯片4004以來,差不多每隔2~3年就推出一代新的微處理器產(chǎn)品;如今已推出了第五代微處理器。因為微處理器是微型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微型計算機的性能,所以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是以微處理器的發(fā)展而更新?lián)Q代的。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1.第一代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1971~1973年)——4位CPU和低檔8位處理器,典型的產(chǎn)品有:Intel 4004、改進型的4040,是4位處理器,以它為核心構成的微機是MCS-4。Intel 8008是8位通用微處理器,以它為核心所構的微機是MCS-8。參數(shù):芯片采用PMOS工藝;集成度為2000管/片;時鐘頻率1MHz;平均指令執(zhí)行時間為20μs。2.第二代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1973~1978年)——成熟的8位CPU,典型的產(chǎn)品有:Intel 8080(1973年由Intel公司推出)MC6800 (1974年由美國Motorola推出。Z-80 (1975年由Zilog公司推出。Intel 8085 (1976年由Intel公司推出,是Intel 8080的改進型。MOS 6502,由MOS公司推出,它是IBM PC機問世之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微型計算機Apple2(蘋果機)的CPU。第二代微處理器的參數(shù):芯片工藝采用NMOS工藝,集成度達到5000~9000管/片;時鐘頻率2~4MHz;平均指令執(zhí)行時間為1~2μs;具有多種尋址方式,指令系統(tǒng)完善,基本指令100多條。特點:具有中斷、DMA等控制功能;也考慮了兼容性、接口標準化和通用性、配套的外圍電路功能和種類齊全。在軟件方面:主要是匯編,還有一些簡單的高級語言和操作系統(tǒng)。

    標簽: 微型機 發(fā)展

    上傳時間: 2013-11-24

    上傳用戶:蔣清華嗯

  • 單片機音樂中音調(diào)和節(jié)拍的確定方法

    單片機音樂中音調(diào)和節(jié)拍的確定方法:調(diào)號-音樂上指用以確定樂曲主音高度的符號。很明顯一個八度就有12個半音。A、B、C、D、E、F、G。經(jīng)過聲學家的研究,全世界都用這些字母來表示固定的音高。比如,A這個音,標準的音高為每秒鐘振動440周。 升C調(diào):1=#C,也就是降D調(diào):1=BD;277(頻率)升D調(diào):1=#D,也就是降E調(diào):1=BE;311升F調(diào):1=#F,也就是降G調(diào):1=BG;369升G調(diào):1=#G,也就是降A調(diào):1=BA;415升A調(diào):1=#A,也就是降B調(diào):1=BB。466,C 262   #C277   D 294   #D(bE)311  E 330   F 349   #F369   G 392  #G415A 440.    #A466    B 494 所謂1=A,就是說,這首歌曲的“導”要唱得同A一樣高,人們也把這首歌曲叫做A調(diào)歌曲,或叫“唱A調(diào)”。1=C,就是說,這首歌曲的“導”要唱得同C一樣高,或者說“這歌曲唱C調(diào)”。同樣是“導”,不同的調(diào)唱起來的高低是不一樣的。各調(diào)的對應的標準頻率為: 單片機演奏音樂時音調(diào)和節(jié)拍的確定方法 經(jīng)常看到一些剛學單片機的朋友對單片機演奏音樂比較有興趣,本人也曾是這樣。在此,本人將就這方面的知識做一些簡介,但愿能對單片機演奏音樂比較有興趣而又不知其解的朋友能有所啟迪。 一般說來,單片機演奏音樂基本都是單音頻率,它不包含相應幅度的諧波頻率,也就是說不能象電子琴那樣能奏出多種音色的聲音。因此單片機奏樂只需弄清楚兩個概念即可,也就是“音調(diào)”和“節(jié)拍”。音調(diào)表示一個音符唱多高的頻率,節(jié)拍表示一個音符唱多長的時間。 在音樂中所謂“音調(diào)”,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音高”。在音樂中常把中央C上方的A音定為標準音高,其頻率f=440Hz。當兩個聲音信號的頻率相差一倍時,也即f2=2f1時,則稱f2比f1高一個倍頻程, 在音樂中1(do)與 ,2(來)與 ……正好相差一個倍頻程,在音樂學中稱它相差一個八度音。在一個八度音內(nèi),有12個半音。以1—i八音區(qū)為例, 12個半音是:1—#1、#1—2、2—#2、#2—3、3—4、4—#4,#4—5、5一#5、#5—6、6—#6、#6—7、7—i。這12個音階的分度基本上是以對數(shù)關系來劃分的。如果我們只要知道了這十二個音符的音高,也就是其基本音調(diào)的頻率,我們就可根據(jù)倍頻程的關系得到其他音符基本音調(diào)的頻率。 知道了一個音符的頻率后,怎樣讓單片機發(fā)出相應頻率的聲音呢?一般說來,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單片機的定時器定時中斷,將單片機上對應蜂鳴器的I/O口來回取反,或者說來回清零,置位,從而讓蜂鳴器發(fā)出聲音,為了讓單片機發(fā)出不同頻率的聲音,我們只需將定時器予置不同的定時值就可實現(xiàn)。那么怎樣確定一個頻率所對應的定時器的定時值呢?以標準音高A為例:   A的頻率f = 440 Hz,其對應的周期為:T = 1/ f = 1/440 =2272μs 由上圖可知,單片機上對應蜂鳴器的I/O口來回取反的時間應為:t = T/2 = 2272/2 = 1136μs這個時間t也就是單片機上定時器應有的中斷觸發(fā)時間。一般情況下,單片機奏樂時,其定時器為工作方式1,它以振蕩器的十二分頻信號為計數(shù)脈沖。設振蕩器頻率為f0,則定時器的予置初值由下式來確定:    t = 12 *(TALL – THL)/ f0 式中TALL = 216 = 65536,THL為定時器待確定的計數(shù)初值。因此定時器的高低計數(shù)器的初值為:     TH = THL / 256 = ( TALL – t* f0/12) / 256    TL = THL % 256 = ( TALL – t* f0/12) %256  將t=1136μs代入上面兩式(注意:計算時應將時間和頻率的單位換算一致),即可求出標準音高A在單片機晶振頻率f0=12Mhz,定時器在工作方式1下的定時器高低計數(shù)器的予置初值為 :    TH440Hz = (65536 – 1136 * 12/12) /256 = FBH    TL440Hz = (65536 – 1136 * 12/12)%256 = 90H根據(jù)上面的求解方法,我們就可求出其他音調(diào)相應的計數(shù)器的予置初值。 音符的節(jié)拍我們可以舉例來說明。在一張樂譜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表達式,如1=C  、1=G …… 等等,這里1=C,1=G表示樂譜的曲調(diào),和我們前面所談的音調(diào)有很大的關聯(lián), 、 就是用來表示節(jié)拍的。以 為例加以說明,它表示樂譜中以四分音符為節(jié)拍,每一小結有三拍。比如:      其中1 、2 為一拍,3、4、5為一拍,6為一拍共三拍。1 、2的時長為四分音符的一半,即為八分音符長,3、4的時長為八分音符的一半,即為十六分音符長,5的時長為四分音符的一半,即為八分音符長,6的時長為四分音符長。那么一拍到底該唱多長呢?一般說來,如果樂曲沒有特殊說明,一拍的時長大約為400—500ms 。我們以一拍的時長為400ms為例,則當以四分音符為節(jié)拍時,四分音符的時長就為400ms,八分音符的時長就為200ms,十六分音符的時長就為100ms。可見,在單片機上控制一個音符唱多長可采用循環(huán)延時的方法來實現(xiàn)。首先,我們確定一個基本時長的延時程序,比如說以十六分音符的時長為基本延時時間,那么,對于一個音符,如果它為十六分音符,則只需調(diào)用一次延時程序,如果它為八分音符,則只需調(diào)用二次延時程序,如果它為四分音符,則只需調(diào)用四次延時程序,依次類推。通過上面關于一個音符音調(diào)和節(jié)拍的確定方法,我們就可以在單片機上實現(xiàn)演奏音樂了。具體的實現(xiàn)方法為:將樂譜中的每個音符的音調(diào)及節(jié)拍變換成相應的音調(diào)參數(shù)和節(jié)拍參數(shù),將他們做成數(shù)據(jù)表格,存放在存儲器中,通過程序取出一個音符的相關參數(shù),播放該音符,該音符唱完后,接著取出下一個音符的相關參數(shù)……,如此直到播放完畢最后一個音符,根據(jù)需要也可循環(huán)不停地播放整個樂曲。另外,對于樂曲中的休止符,一般將其音調(diào)參數(shù)設為FFH,F(xiàn)FH,其節(jié)拍參數(shù)與其他音符的節(jié)拍參數(shù)確定方法一致,樂曲結束用節(jié)拍參數(shù)為00H來表示。下面給出部分音符(三個八度音)的頻率以及以單片機晶振頻率f0=12Mhz,定時器在工作方式1下的定時器高低計數(shù)器的予置初值 : C調(diào)音符  頻率Hz 262 277 293 311 329 349 370 392 415 440 466 494TH/TL F88B F8F2 F95B F9B7 FA14 FA66 FAB9 FB03 FB4A FB8F FBCF FC0BC調(diào)音符 1 1# 2 2# 3 4 4# 5 5# 6 6# 7頻率Hz 523 553 586 621 658 697 739 783 830 879 931 987TH/TL FC43 FC78 FCAB FCDB FD08 FD33 FD5B FD81 FDA5 FDC7 FDE7 FE05C調(diào)音符  頻率Hz 1045 1106 1171 1241 1316 1393 1476 1563 1658 1755 1860 1971TH/TL FB21 FE3C FE55 FE6D FE84 FE99 FEAD FEC0 FE02 FEE3 FEF3 FF02

    標簽: 單片機 音調(diào)

    上傳時間: 2013-10-20

    上傳用戶:哈哈haha

  • 萬年歷算法

    公歷是全世界通用的歷法以地球繞太陽的一周為一年一年365 天,分為12 個月1 3 5 7 8 10 12 月為31 天2 月為28 天其余月份為30 天事實上地球繞太陽一周共365 天5 小時48 分46 秒比公歷一年多出5 小時48分46 秒為使年誤差不累積公歷年用閏年法來消除年誤差 由于每年多出5 小時48 分46 秒每4 年累計多出23小時15 分4 秒接近1 天天文學家就規(guī)定每4 年有一個閏年把2 月由28 天改為29 天凡是公歷年代能被4 整除的那一年就是閏年但是這樣一來每4 年又少了44 分56 秒為了更準確地計時天文學家又規(guī)定凡能被100 整除的年份只有能被400 整除才是閏年即每400 年要減掉3 個閏年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實際上每400 年的誤差只有2 小時53 分20 秒已相當準確了。

    標簽: 萬年歷 算法

    上傳時間: 2014-12-28

    上傳用戶:liufei

  • 子空間模式識別方法

    提出了一種改進的LSM-ALSM子空間模式識別方法,將LSM的旋轉策略引入ALSM,使子空間之間互不關聯(lián)的情況得到改善,提高了ALSM對相似樣本的區(qū)分能力。討論中以性能函數(shù)代替經(jīng)驗函數(shù)來確定拒識規(guī)則的參數(shù),實現(xiàn)了識別率、誤識率與拒識率之間的最佳平衡;通過對有限字符集的實驗結果表明,LSM-ALSM算法有效地改善了分類器的識別率和可靠性。關 鍵 詞 學習子空間; 性能函數(shù); 散布矩陣; 最小描述長度在子空間模式識別方法中,一個線性子空間代表一個模式類別,該子空間由反映類別本質(zhì)的一組特征矢量張成,分類器根據(jù)輸入樣本在各子空間上的投影長度將其歸為相應的類別。典型的子空間算法有以下三種[1, 2]:CLAFIC(Class-feature Information Compression)算法以相關矩陣的部分特征向量來構造子空間,實現(xiàn)了特征信息的壓縮,但對樣本的利用為一次性,不能根據(jù)分類結果進行調(diào)整和學習,對樣本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學習子空間方法(Leaning Subspace Method, LSM)通過旋轉子空間來拉大樣本所屬類別與最近鄰類別的距離,以此提高分類能力,但對樣本的訓練順序敏感,同一樣本訓練的順序不同對子空間構造的影響就不同;平均學習子空間算法(Averaged Learning Subspace Method, ALSM)是在迭代訓練過程中,用錯誤分類的樣本去調(diào)整散布矩陣,訓練結果與樣本輸入順序無關,所有樣本平均參與訓練,其不足之處是各模式的子空間之間相互獨立。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改進的子空間模式識別方法。子空間模式識別的基本原理1.1 子空間的分類規(guī)則子空間模式識別方法的每一類別由一個子空間表示,子空間分類器的基本分類規(guī)則是按矢量在各子空間上的投影長度大小,將樣本歸類到最大長度所對應的類別,在類x()iω的子空間上投影長度的平方為()211,2,,()argmax()jMTkkjpg===Σx􀀢 (1)式中 函數(shù)稱為分類函數(shù);為子空間基矢量。兩類的分類情況如圖1所示。

    標簽: 子空間 模式 識別方法

    上傳時間: 2013-12-25

    上傳用戶:熊少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盐源县| 高安市| 绍兴县| 固始县| 西贡区| 江达县| 宝清县| 广元市| 呼伦贝尔市| 宿州市| 浦东新区| 吴川市| 吉安县| 达拉特旗| 曲周县| 安陆市| 临高县| 扎兰屯市| 清流县| 宜都市| 南投县| 呼和浩特市| 太原市| 海盐县| 永安市| 固镇县| 木里| 石门县| 罗定市| 宁明县| 淮南市| 阿合奇县| 搜索| 水富县| 龙井市| 黔东| 石台县| 康定县| 和田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