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應用技術選編(1) 第一章 單片機系統綜合應用技術 11.1 且使用 8098單片機的幾點體會 2 1.2 單片機的冷啟動與熱啟動 31.3 大容量動態存儲器在單片機系統中的應用111.4 MCS-51單片機系統中動態 RAM的刷新技巧141.5 MCS-51單片機系統中外RAM空間超64KB的擴展方法161.6 8031單片機P0口和P2口的應用開發 181.7 74LS164在 8031單片機中的兩種用法261.8 用于 8031單片機的快速I/O接口281.9 MCS-51定時器定時常數初值的精確設定法301.10 8253的翻轉問題及 MC6840的替代方法321.11 MCS-51單片機外部中斷源的擴展設計351.12 MCS-51單片機多外中斷擴展方法401.13 用優先權編碼器74LS348擴展51系列單片機的外中斷源421.14 用優先權編碼器74LS148擴展51系列單片機的外中斷源471.15 8031單片機與 BG5119A漢字庫的接口方法521.16 可背插 SRAM的日歷時鐘 DS1216及其應用551.17 實時日歷時鐘集成電路MSM5832及其時序601.18 實時日歷時鐘集成電路MSM5832的接口技術631.19 實時時鐘/日歷芯片MC146818及其應用671.20 與 SICE仿真器通訊的IBM-PC機通訊程序的改進741.21 代碼形式參數匯編子程序的應用821.22 單片機應用系統中的查表程序設計861.23 用狀態綜合法設計鍵盤監控程序901.24 單片機系統程序的加密技術961.25 MCS-96單片機程序保密的幾種方法1001.26 GAL輸出宏單元原理及使用105 1.27 通用陣列邏輯 GAL應用于步進電機控制實例110 第二章 傳感器與前向通道接口技術1172.1 集成溫度傳感器 LM134及其應用1182.2 AD590集成溫度一電流傳感器原理及應用1242.3 集成溫度傳感器 AD590的應用1292.4 GS-800和 GS-130可燃氣體傳感器1332.5 集成化霍爾開關傳感器1352.6 一種新穎實用的氧氣/頻率轉換電路1392.7 MCS-51單片機與數字式溫度傳感器的接口設計1422.8 數字式溫度傳感器 SWC與 8031的接口及應用1452.9 低成本高精度壓力傳感器微機接口設計1472.10 峰值檢測電路原理及應用1512.11 用 LF398制作的實用峰值和谷值保持電路1532.12 AD637集成真有效值轉換器1562.13 傳感器信號調理模塊 ZB311622.14 2B31模塊在稱重智能儀表中的應用1662.15 傳感器信號調理模塊 2B30/2B31及其應用1692.16 高精度光纖位移測量系統的電路設計1752.17 集成電壓一電流轉換器 XTR100的工作原理及應用1792.18 傳感器信號變送器 F693及其應用1852.19 一種用兩片 VFC32構成的隔離放大器電路1912.20 實用線性隔離放大器1922.21 電橋放大電路中 7650的一些應用問題1942.22 A/D轉換器 ICL7109的應用研究1962.23 5G14433模數轉換器的啟停控制2002.24 ADC1130模數轉換器及其使用2042.25 16位 A/D轉換器 ADC1143及其與 80C31單片機的接口2082.26 串行 I/O D/A A/D轉換器與單片機的接口2132.27 單片機應用系統中的數字化傳感器接口技術2162.28 ADVFC32 A/D轉換接口技術2202.29 V/F和 F/V轉換器 TD650原理與應用2242.30 AD650與 MC-51單片機的接口技術2302.31 利用VCO電路與單片機接口實現A/D轉換2352.32 LM2907/2917系列F/V變換器在汽車檢測中的應用2382.33 單信號多通道輸入法改善 A/D轉換器性能2412.34 用多片 A們轉換芯片提高 A/D轉換速度2452.35 實時數控增益調整與浮點 ADC電路2492.36 電荷耦合器件的單片機驅動2532.37 電荷耦合器件的結構原理與單片機的軟件定時驅動2582.38 利用模數轉換器提高轉換信號的線性度2622.39 利用微型機解決轉換中的非線性問題2682.40 利用非線性曲線存儲實現線性化的方法2702.41 輸出無非線性誤差的可變電壓源單臂電橋274 第三章 控制系統與后向通道接口技術2793.1 DAC1231與單片機 8031的接口技術2803.2 單路及多路 D八的光電隔離接口技術2843.3 光電隔離高壓驅動器2903.4 TRAIC型光耦在 8031后向通道接口的應用分析2913.5 GD-L型光控晶閘管輸出光耦合器2963.6 用于晶閘管過零觸發的幾種方式3003.7 固態繼電器3043.8 固態繼電器在交流電子開關中的應用3083.9 JCG型參數固態繼電器3123.10 JCG型參數固態繼電器的應用315 3.11 介紹幾種適用于印刷電路板的超小型電磁繼電器3193.12 用TWH8751集成電路構成微機控制的三步進電機驅動電源3223.13 3-4相步進電機控制器 5G87133253.14 5G0602報警電路及應用3283.15 兩種新型溫控光控兀的應用330 第四章 人機對話通道接口技術3334.1 單片機鍵盤接口設計3344.2 由電話機集成電路構成的單片機鍵盤接口電路3364.3 用 GAL設計的一種編碼鍵盤接口3384.4 用 CMOS電路構成的非編碼觸摸鍵盤3424.5 設計薄膜開關應注意的一些問題3454.6 觸摸式電子開關集成電路 5G673及其應用3504.7 8279用于撥碼盤及顯示器的接口設計3544.8 LED數碼管的構造與特點3584.9 LED數碼管的集成驅動器及配套器件3624.10 8279芯片的顯示接口分析及32位數碼管顯示驅動電路設計366 4.11 用三端可調穩壓塊代替LED顯示器的限流電阻3704.12 液晶顯示器件的構造與特點3714.13 LCD七段顯示器與單片機的接口3744.14 液晶顯示器與單片機的接口技術3764.15 可編程LCD控制驅動器PPD72253814.16 微機總線兼容的四位 LCD驅動電路 TSC7211AM3874.17 使用8255的雙極性歸零脈沖驅動液晶顯示器接口3914.18 DMC16230型 LCD顯示模塊的接口技術3954.19 點陣式液晶顯示器原理及應用4034.20 實用液晶顯示電路4094.21 8031控制的 CRT顯示控制接口4144.22 用 8031控制多臺彩色顯示器的實現方法4194.23 高級語言處理器--T6668的結構與典型電路4234.24 延長 T6668語言電路錄放時間的方法4294.25 T6668高級語音開發站4324.26 語言處理器 T6668在電話報警系統中的應用4354.27 新型語音處理器YYH16439 第五章 網絡、通訊控制與多機系統4415.1 IBM-PC/XT和單片機通訊系統的設計4425.2 IBM-PC/XT微機與單片機的兩種通訊接口4485.3 MCS-51單片機與 IBMPC微機的串行通訊4525.4 中央控制端與 MCS-51單片機間的數據通訊4595.5 IBMPC機與 MCS-51單片機的快速數據通訊4665.6 8031單片機與 PC-1500計算機的通訊4735.7 多片 MCS-51系統的一種串行通訊方式4775.8 多單片機處理系統并行通訊的實現4815.9 半雙工遠距離電流環多機通訊接口電路4855.10 多微機系統共享 RAM電路4905.11 串行通訊中的波特率設置4925.12 在MCS-51單片機的串行通訊中實現波特率的自動整定4965.13 J274和 J275在微機分布式測控系統中的應用5005.14 單電纜傳送雙向數據5045.15 新穎的多路遙控兀編譯碼器5055.16 DTMF在單片機無線數據通訊中的應用5085.17 MCS-8031單片機在紅外遙控裝置中的應用5155.18 一種實用光纖數字遙測系統5185.19 智能儀表通訊系統中一種冗余通道的設計5245.20 EIARS-232-C接口使用中的幾個問題528 第六章 電源、電源變換與電源監視5316.1 電源擴展電路5326.2 一種簡單的直流三倍壓電路533 6.3 直流電源變換集成電路5356.4 直流電壓變換器ICL7660的應用5376.5 一種廉價高精密基準電壓源5406.6 精密可調基準電壓源及其應用5416.7 引腳可編程精密基準電壓源AD584及其應用5496.8 幾種新型恒流源集成電路5536.9 CW334三端可調恒流源及應用5576.10 電源電壓監視用芯片TL7705CP簡介5606.11 電源電壓監視用芯片TL7700簡介5646.12 WMS7705B電源監視用芯片簡介5676.13 具有HMOS結構的MCS-51系列單片機提供后備電源的方法570 第七章 系統抗于擾技術5757.1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抗干擾措施5767.2 計算機應用系統抗干擾問題5797.3 微機在工業應用中的抗干擾措施5867.4 利用電源監視TL7705芯片的抗電源于擾新方法5917.5 利用電源監視芯片WMS7705的抗電源干擾新方法5947.6 具有浪涌抑制能力的 TVP 6017.7 瞬變電壓抑制M極管TVP的特性及應用6047.8 單片機實時控制軟件抗干擾編程方法的探討6077.9 一種簡單實用的微機死機自復位抗干擾技術6107.10 單片機程序的監視保護6127.11 軟件 WATCHDOG系統615 7.12 一種實用的"看門狗"電路6187.13 高電壓下測量系統的抗干擾措施619 第八章 應用實例6218.1 單片機在多功能函數發生器中的應用6228.2 單片機波形發生器6298.3 單片機控制的調幅波發生器6338.4 用 8031單片機解調時統信號6368.5 具有 114DB動態范圍的浮點數據采集系統6418.6 電熱恒溫箱單片微機控制系統6468.7 智能 I一、C丑測試儀的原理及設計6528.8 采用 LMS算法的單片機數字交流電橋6568.9 單片微機的數字相位測試儀6598.10 單片機的氣體流量測量6628.11 單片機的相關流量儀6688.12 723型可見分光光度計6758.13 多功能微電腦電子秤6798.14 智能路面回彈檢測儀6838.15 使用 CCD的單片機動態布面檢測系統6878.16 使用 CCD的單片機激光衍射測徑系統6908.17 使用 CCD的單片機動態線徑測量儀6958.18 使用CCD的單片機中型熱軋圓鋼直徑檢測儀7018.19 用 MCS-51單片微機實現織布機的監測7058.20 單片機在工頻參量測試中的應用7098.21 單片機 8098在直線電機控制中的應用715?
上傳時間: 2014-12-28
上傳用戶:liufei
世界移動通信發展歷史概況 1897年,馬可尼在陸地和一艘拖船上完成無線通信實驗,標志無線通信的開始; 1928年,美國警用車輛的車載無線電系統,開始進入實用; 1946年,BELL實驗室在圣路易斯建立第一個公用汽車電話網,后來統稱做城市系統; 1974年,BELL實驗室提出蜂窩移動通信的概念。
上傳時間: 2013-12-09
上傳用戶:klin3139
無刷直流電機
上傳時間: 2013-10-30
上傳用戶:wqq123456
文中分析由車載攝像頭獲取的道路圖像的特點, 提出基于霍夫變換的車道識別算法, 能夠自動提取原始圖像中的車道部分并檢側出圖像中的所有車道線, 實驗表明, 對于不同的天氣狀況和車道種類, 該算法均可得到良好的識別效果。
上傳時間: 2013-10-12
上傳用戶:253189838
無刷電機 霍爾傳感器 反電動勢 控制 原理:無刷直流(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BLDC)電機是一種正快速普及的電機類型,它可在家用電器、汽車、航空航天、消費品、醫療、工業自動化設備和儀器等行業中使用。 正如名稱指出的那樣,BLDC 電機不用電刷來換向,而是使用電子換向。BLDC 電機和有刷直流電機以及感應電機相比,有許多優點。其中包括:
上傳時間: 2013-11-24
上傳用戶:miaochun888
第一章 面陣圖像傳感器系統集成電路11. 1 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圖像傳感器系統集成電路11. 1. 1 PAL制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11. 1. 2 通用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181. 1. 3 NTSC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641. 1. 4 圖像傳感器時序和同步產生電路1061. 1. 5 圖像傳感器串聯驅動電路1501. 1. 6 圖像傳感器并聯驅動電路1651. 1. 7 圖像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1691. 1. 8 圖像傳感器采樣和保持放大電路1761. 1. 9 TCK211型圖像傳感器檢測和接口電路1821. 2 三星(SAMSUNG)圖像傳感器系統集成電路1931. 2. 1 CCIR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1941. 2. 2 NTSC. EIA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2031. 2. 3 圖像傳感器時序和同步產生電路2401. 2. 4 圖像傳感器驅動電路2501. 2. 5 圖像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2571. 3 LG圖像傳感器系統集成電路2631. 3. 1 NTSC. CCIR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2641. 3. 2 圖像傳感器時序和同步產生電路2841. 3. 3 圖像傳感器驅動電路3021. 3. 4 圖像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310第二章 線陣及其他圖像傳感器系統集成電路3242. 1 東芝TCD系列線陣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3242. 2 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線陣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3532. 3 日立面陣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4012. 4 CMOS圖像傳感器應用電路435第三章 磁傳感器應用電路4603. 1 差動磁阻傳感器應用電路4603. 2 磁場傳感器應用電路4793. 3 轉速傳感器應用電路4873. 4 角度傳感器應用電路4993. 5 齒輪傳感器應用電路5143. 6 霍爾傳感器應用電路5183. 7 霍爾效應鎖定集成電路應用5463. 8 無接觸電位器式傳感器應用電路5583. 9 位置傳感器應用電路5603. 10 其他磁傳感器應用電路574 《現代傳感器集成電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前國外各類最新和最常用的傳感器集成電路的實用電路。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產品集成電路的原理電路和應用電路及其名稱、型號、主要技術參數等都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本書分為三章,主要介紹各類面陣和線陣圖像傳感器集成電路及磁傳感器應用電路等技術資料。書中內容取材新穎,所選電路型號多、參數全、實用性強,是各領域從事自動控制研究、生產、設計、維修的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的工具書。為PDS文件,可在本站下載PDG閱讀工具:pdg閱讀器下載|pdg文件閱讀器下載
上傳時間: 2013-10-27
上傳用戶:梧桐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echnology)又稱無接觸電能傳輸(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CPT)技術早在1890 年,由著名電氣工程師(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提出。
上傳時間: 2013-10-20
上傳用戶:zhliu007
ZigBee技術是一種應用于短距離范圍內,低傳輸數據速率下的各種電子設備之間的無線通信技術。ZigBee名字來源于蜂群使用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通信方式,蜜蜂通過跳ZigZag形狀的舞蹈來通知發現的新食物源的位置、距離和方向等信息,以此作為新一代無線通訊技術的名稱。ZigBee過去又稱為“HomeRF Lite”、“RF-EasyLink”或“FireFly”無線電技術,目前統一稱為ZigBee技術。 2、ZigBee技術的特點 自從馬可尼發明無線電以來,無線通信技術一直向著不斷提高數據速率和傳輸距離的方向發展。例如:廣域網范圍內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3G)目的在于提供多媒體無線服務,局域網范圍內的標準從IEEE802.11的1Mbit/s到IEEE802.11g的54Mbit/s的數據速率。而當前得到廣泛研究的ZigBee技術則致力于提供一種廉價的固定、便攜或者移動設備使用的極低復雜度、成本和功耗的低速率無線通信技術。這種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如下特點: 功耗低:工作模式情況下,ZigBee技術傳輸速率低,傳輸數據量很小,因此信號的收發時間很短,其次在非工作模式時,ZigBee節點處于休眠模式。設備搜索時延一般為30ms,休眠激活時延為15ms,活動設備信道接入時延為15ms。由于工作時間較短、收發信息功耗較低且采用了休眠模式,使得ZigBee節點非常省電,ZigBee節點的電池工作時間可以長達6個月到2年左右。同時,由于電池時間取決于很多因素,例如:電池種類、容量和應用場合,ZigBee技術在協議上對電池使用也作了優化。對于典型應用,堿性電池可以使用數年,對于某些工作時間和總時間(工作時間+休眠時間)之比小于1%的情況,電池的壽命甚至可以超過10年。 數據傳輸可靠:ZigBee的媒體接入控制層(MAC層)采用talk-when-ready的碰撞避免機制。在這種完全確認的數據傳輸機制下,當有數據傳送需求時則立刻傳送,發送的每個數據包都必須等待接收方的確認信息,并進行確認信息回復,若沒有得到確認信息的回復就表示發生了碰撞,將再傳一次,采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系統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同時為需要固定帶寬的通信業務預留了專用時隙,避免了發送數據時的競爭和沖突。同時ZigBee針對時延敏感的應用做了優化,通信時延和休眠狀態激活的時延都非常短。 網絡容量大:ZigBee低速率、低功耗和短距離傳輸的特點使它非常適宜支持簡單器件。ZigBee定義了兩種器件:全功能器件(FFD)和簡化功能器件(RFD)。對全功能器件,要求它支持所有的49個基本參數。而對簡化功能器件,在最小配置時只要求它支持38個基本參數。一個全功能器件可以與簡化功能器件和其他全功能器件通話,可以按3種方式工作,分別為:個域網協調器、協調器或器件。而簡化功能器件只能與全功能器件通話,僅用于非常簡單的應用。一個ZigBee的網絡最多包括有255個ZigBee網路節點,其中一個是主控(Master)設備,其余則是從屬(Slave)設備。若是通過網絡協調器(Network Coordinator),整個網絡最多可以支持超過64000個ZigBee網路節點,再加上各個Network Coordinator可互相連接,整個ZigBee網絡節點的數目將十分可觀。 兼容性:ZigBee技術與現有的控制網絡標準無縫集成。通過網絡協調器(Coordinator)自動建立網絡,采用載波偵聽/沖突檢測(CSMA-CA)方式進行信道接入。為了可靠傳遞,還提供全握手協議。
標簽: zigbee
上傳時間: 2013-11-24
上傳用戶:siguazgb
解壓密碼:www.elecfans.com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集成電路規模不斷提高,對電路性能的設計 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勢必對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EDA 工具提出越來越高的 要求。自1972 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開發 的用于集成電路性能分析的電路模擬程序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C Emphasis)誕生以來,為適應現代微電子工業的發展,各種用于集成電路設計的 電路模擬分析工具不斷涌現。HSPICE 是Meta-Software 公司為集成電路設計中 的穩態分析,瞬態分析和頻域分析等電路性能的模擬分析而開發的一個商業化通 用電路模擬程序,它在柏克萊的SPICE(1972 年推出),MicroSim公司的PSPICE (1984 年推出)以及其它電路分析軟件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功能,經 過不斷的改進,目前已被許多公司、大學和研究開發機構廣泛應用。HSPICE 可 與許多主要的EDA 設計工具,諸如Candence,Workview 等兼容,能提供許多重要 的針對集成電路性能的電路仿真和設計結果。采用HSPICE 軟件可以在直流到高 于100MHz 的微波頻率范圍內對電路作精確的仿真、分析和優化。在實際應用中, HSPICE能提供關鍵性的電路模擬和設計方案,并且應用HSPICE進行電路模擬時, 其電路規模僅取決于用戶計算機的實際存儲器容量。 The HSPICE Integrator Program enables qualified EDA vendors to integrate their products with the de facto standard HSPICE simulator, HSPICE RF simulator, and WaveView Analyzer™. In addition, qualified HSPICE Integrator Program members have access to HSPICE integrato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PIs). Collaboration between HSPICE Integrator Program members will enable customers to achieve more thorough design verification in a shorter period of time from the improvements offered by inter-company EDA design solutions.
上傳時間: 2013-11-10
上傳用戶:123312
解壓密碼:www.elecfans.com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集成電路規模不斷提高,對電路性能的設計 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勢必對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EDA 工具提出越來越高的 要求。自1972 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開發 的用于集成電路性能分析的電路模擬程序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C Emphasis)誕生以來,為適應現代微電子工業的發展,各種用于集成電路設計的 電路模擬分析工具不斷涌現。HSPICE 是Meta-Software 公司為集成電路設計中 的穩態分析,瞬態分析和頻域分析等電路性能的模擬分析而開發的一個商業化通 用電路模擬程序,它在柏克萊的SPICE(1972 年推出),MicroSim公司的PSPICE (1984 年推出)以及其它電路分析軟件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功能,經 過不斷的改進,目前已被許多公司、大學和研究開發機構廣泛應用。HSPICE 可 與許多主要的EDA 設計工具,諸如Candence,Workview 等兼容,能提供許多重要 的針對集成電路性能的電路仿真和設計結果。采用HSPICE 軟件可以在直流到高 于100MHz 的微波頻率范圍內對電路作精確的仿真、分析和優化。在實際應用中, HSPICE能提供關鍵性的電路模擬和設計方案,并且應用HSPICE進行電路模擬時, 其電路規模僅取決于用戶計算機的實際存儲器容量。 The HSPICE Integrator Program enables qualified EDA vendors to integrate their products with the de facto standard HSPICE simulator, HSPICE RF simulator, and WaveView Analyzer™. In addition, qualified HSPICE Integrator Program members have access to HSPICE integrato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PIs). Collaboration between HSPICE Integrator Program members will enable customers to achieve more thorough design verification in a shorter period of time from the improvements offered by inter-company EDA design solutions.
上傳時間: 2013-10-18
上傳用戶:s36399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