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寫一個語言分析解釋器,開發環境visual c++ 6.0
標簽: 分
上傳時間: 2014-01-21
上傳用戶:alan-ee
Dynamic C 程式語言源碼 嵌入式控制系統 ppp網路撥號 連線~
上傳時間: 2014-01-05
上傳用戶:sqq
PCB LAYOUT 術語解釋(TERMS)1. COMPONENT SIDE(零件面、正面)︰大多數零件放置之面。2. SOLDER SIDE(焊錫面、反面)。3. SOLDER MASK(止焊膜面)︰通常指Solder Mask Open 之意。4. TOP PAD︰在零件面上所設計之零件腳PAD,不管是否鑽孔、電鍍。5. BOTTOM PAD:在銲錫面上所設計之零件腳PAD,不管是否鑽孔、電鍍。6. POSITIVE LAYER:單、雙層板之各層線路;多層板之上、下兩層線路及內層走線皆屬之。7. NEGATIVE LAYER:通常指多層板之電源層。8. INNER PAD:多層板之POSITIVE LAYER 內層PAD。9. ANTI-PAD:多層板之NEGATIVE LAYER 上所使用之絕緣範圍,不與零件腳相接。10. THERMAL PAD:多層板內NEGATIVE LAYER 上必須零件腳時所使用之PAD,一般稱為散熱孔或導通孔。11. PAD (銲墊):除了SMD PAD 外,其他PAD 之TOP PAD、BOTTOM PAD 及INNER PAD 之形狀大小皆應相同。12. Moat : 不同信號的 Power& GND plane 之間的分隔線13. Grid : 佈線時的走線格點2. Test Point : ATE 測試點供工廠ICT 測試治具使用ICT 測試點 LAYOUT 注意事項:PCB 的每條TRACE 都要有一個作為測試用之TEST PAD(測試點),其原則如下:1. 一般測試點大小均為30-35mil,元件分布較密時,測試點最小可至30mil.測試點與元件PAD 的距離最小為40mil。2. 測試點與測試點間的間距最小為50-75mil,一般使用75mil。密度高時可使用50mil,3. 測試點必須均勻分佈於PCB 上,避免測試時造成板面受力不均。4. 多層板必須透過貫穿孔(VIA)將測試點留於錫爐著錫面上(Solder Side)。5. 測試點必需放至於Bottom Layer6. 輸出test point report(.asc 檔案powerpcb v3.5)供廠商分析可測率7. 測試點設置處:Setuppadsstacks
上傳時間: 2013-10-22
上傳用戶:pei5
PCB LAYOUT 術語解釋(TERMS)1. COMPONENT SIDE(零件面、正面)︰大多數零件放置之面。2. SOLDER SIDE(焊錫面、反面)。3. SOLDER MASK(止焊膜面)︰通常指Solder Mask Open 之意。4. TOP PAD︰在零件面上所設計之零件腳PAD,不管是否鑽孔、電鍍。5. BOTTOM PAD:在銲錫面上所設計之零件腳PAD,不管是否鑽孔、電鍍。6. POSITIVE LAYER:單、雙層板之各層線路;多層板之上、下兩層線路及內層走線皆屬之。7. NEGATIVE LAYER:通常指多層板之電源層。8. INNER PAD:多層板之POSITIVE LAYER 內層PAD。9. ANTI-PAD:多層板之NEGATIVE LAYER 上所使用之絕緣範圍,不與零件腳相接。10. THERMAL PAD:多層板內NEGATIVE LAYER 上必須零件腳時所使用之PAD,一般稱為散熱孔或導通孔。11. PAD (銲墊):除了SMD PAD 外,其他PAD 之TOP PAD、BOTTOM PAD 及INNER PAD 之形狀大小皆應相同。12. Moat : 不同信號的 Power& GND plane 之間的分隔線13. Grid : 佈線時的走線格點2. Test Point : ATE 測試點供工廠ICT 測試治具使用ICT 測試點 LAYOUT 注意事項:PCB 的每條TRACE 都要有一個作為測試用之TEST PAD(測試點),其原則如下:1. 一般測試點大小均為30-35mil,元件分布較密時,測試點最小可至30mil.測試點與元件PAD 的距離最小為40mil。2. 測試點與測試點間的間距最小為50-75mil,一般使用75mil。密度高時可使用50mil,3. 測試點必須均勻分佈於PCB 上,避免測試時造成板面受力不均。4. 多層板必須透過貫穿孔(VIA)將測試點留於錫爐著錫面上(Solder Side)。5. 測試點必需放至於Bottom Layer6. 輸出test point report(.asc 檔案powerpcb v3.5)供廠商分析可測率7. 測試點設置處:Setuppadsstacks
上傳時間: 2013-11-17
上傳用戶:cjf0304
詞法分析器:源程序的運行方式: 運行程序 輸入一個已存在的文本文檔的文件名。如:input.txt 如果要對整個程序進行語法分析,則按‘y’鍵,否則按‘n’鍵 如果要對程序進行語法分析,則按‘y’鍵,否則按‘n’鍵 程序結束
上傳時間: 2014-01-22
上傳用戶:zhaiyanzhong
設計目的 加深對語法分析程序的任務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語法分析程序的實現方法;掌握簡單語言的狀態轉換圖表示形式極其識別程序的構造。 設計任務 編寫對簡單語言進行語法分析的詞法分析程序。并對輸入串for I=1to 20 do {x:=x+2 y:=y*(2+c) }} 進行語法分析,要求如下: 1。識別其中的關鍵字,標識符,常數,運算符和界符。2,對其中的數字注明其值和類型 3。將識別的結果填入表中并輸出。
上傳時間: 2015-03-30
上傳用戶:lili123
代入法的啟發示搜索 我的代碼實現是:按照自然語言各字母出現頻率的大小從高到低(已經有人作國統計分析了)先生成一張字母出現頻率統計表(A)--------(e),(t,a,o,i,n,s,h,r),(d,l),(c,u,m,w,f,g,y,p,b),(v,k,j,x,q,z) ,再對密文字母計算頻率,并按頻率從高到低生成一張輸入密文字母的統計表(B),通過兩張表的對應關系,不斷用A中的字母去替換B中的字母,搜索不成功時就回退,在這里回朔是一個關鍵。
上傳時間: 2015-10-24
上傳用戶:wanqunsheng
雙色球分析,集成智能選號,已經縮水
標簽: 分
上傳時間: 2016-11-26
上傳用戶:xuanjie
編譯器設計 Analysis-Synthesis Model 分析Analysis: 原始程式轉換成階層結構稱為樹(tree),語法樹(syntax tree) 合成Synthesis: 產生目標碼
標簽: Analysis-Synthesis Analysis Model tree
上傳時間: 2016-12-01
上傳用戶:dengzb84
基于T i n y O S 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體系結構 無線傳感器網絡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廉價的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 無線通信方式形成multi2hop 自組織的網絡系統,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感知 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本文從分析無線傳感器節點Mica 和其上運行的操作系統TinyOS 出發, 著重描述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應用程序體系結構和消息通信機制。
標簽: Wireless Network Sensor WSN
上傳時間: 2013-12-19
上傳用戶:5693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