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貪心算法來實現最優裝載的實際問題,貪心算法有時候并不是最優的
標簽: 算法
上傳時間: 2019-06-20
上傳用戶:計算機容易禿頭
%========================開始提取加噪信號的各類特征值================================ for n=1:1:50; m=n*Ns; x=(n-1)*Ns; for i=x+1:m; %提取加噪信號'signal_with_noise=y+noise'的前256個元素,抽取50次 y0(i)=signal_with_noise(i); end Y=fft(y0); %對調制信號進行快速傅里葉算法(離散) y1=hilbert(y0) ; %調制信號實部的解析式 factor=0; %開始求零中心歸一化瞬時幅度譜密度的最大值gamma_max for i=x+1:m; factor=factor+y0(i); end ms=factor/(m-x); an_i=y0./ms; acn_i=an_i-1; end gamma_max=max(fft(acn_i.*acn_i))/Ns
上傳時間: 2020-04-07
上傳用戶:如拷貝般復制
%========================開始提取加噪信號的各類特征值================================ for n=1:1:50; m=n*Ns; x=(n-1)*Ns; for i=x+1:m; %提取加噪信號'signal_with_noise=y+noise'的前256個元素,抽取50次 y0(i)=signal_with_noise(i); end Y=fft(y0); %對調制信號進行快速傅里葉算法(離散) y1=hilbert(y0) ; %調制信號實部的解析式 factor=0; %開始求零中心歸一化瞬時幅度譜密度的最大值gamma_max for i=x+1:m; factor=factor+y0(i); end ms=factor/(m-x); an_i=y0./ms; acn_i=an_i-1; end gamma_max=max(fft(acn_i.*acn_i))/Ns
上傳時間: 2020-04-07
上傳用戶:如拷貝般復制
蟻群算法基本模型STEP1(外循環)若滿足算法停止規則,停止計算,輸出計算得到的最好解給定外循環的最大數目,表明有足夠的螞蟻工作當前最優解連續K次相同而停止,K是給定的整數,表示算法已收斂◆給定優化問題的下界和誤差值,當算法得到的目標值同下界之差小于給定的誤差值時,算法終止否則使螞蟻s(1≤s≤m)從起點出發,用L(S)表示螞蟻S行走的城市集合,初始L(s)為空集。設m只螞蟻在圖的相鄰節點間移動,協作異步地得到解。螞蟻計算出下一步所有可達節點的一步轉移概率,并按此概率實現一步移動,依此往復。一步轉移概率由圖中每條邊上的兩類參數決定:信息素值、可見度(即先驗值)。信息素的更新有2種方式:揮發——所有路徑上信息素以一定比率減少增強——給評價值“好”(有螞蟻走過)的邊增加信息素蟻群算法基木模型令我們以求解平面上n個城市的TSP問題(1,2,…,n)表示城市號為例說明ACA的模型。n個城市的TSP問題就是尋找通過n個城市各次且最后回到出發點的最短路徑蟻群算法研究現狀令ACA是模擬自然界中真實蟻群的覓食行為而形成的一種模擬進化算法。10年多來的研究結果已經表明:ACA用于組合優化具有很強的發現較好解的能力,具有分布式計算易于與其他方法相結合、魯棒性強等優點,在動態環境下也表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和健壯性。在求解TSP、QAP問題方面,與遺傳算法、模擬退火算法等算法比較,ACA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之一。
標簽: 螞蟻算法
上傳時間: 2022-03-10
上傳用戶:
本書是作者多年從事算法研究的經驗總結。書中所有案例均因國內各大 MATLAB 技術論壇網友的切身需求而精心設計,其中不少案例所涉及的內容和求解方法在國內現巳出版的MATLAB書籍中鮮有介紹。本書采用案例形式,以智能算法為主線,講解了遺傳算法、免疫算法、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魚群算法、蟻群算法和神經網絡算法等最常用的智能算法的 MATLAB實現。本書共給出30個案例,每個案例都是一個使用智能算法解決問題的具體實例,所有案例均由理論講解、案例背景、MATLAB 程序實現和擴展閱讀四個部分組成,并配有完整的原創程序,使讀者在掌握算法的同時更能快速提高使用算法求解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傳時間: 2022-07-04
上傳用戶:
AD濾波算法函數模塊說明: 一、該模塊包含濾波算法有:中位值濾波、中位值平均濾波、遞推平均濾波、一階滯后濾波。用戶可根據項目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濾波算法。1.1、中位值濾波:連續采樣N次(N取奇數),把N次采樣值按大小排列,取中間值為本次有效值。適用范圍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動干擾,對溫度、液位的變化緩慢的被測參數有良好的濾波效果。不過對流量、速度等快速變化的參數不宜。1.2、中位值平均濾波:連續采用N個數據,去掉一個最大值和一個最小值,然后計算N-2個數據的算術平均值。適用范圍:對應偶然出現的脈沖性干擾,可消除由于脈沖干擾所引起的采樣值偏差。但是測量速度較慢, 比較浪費RAM。1.3遞推平均濾波:把連續取N個采樣值看成一個隊列,隊列的長度固定為N,每次采樣到一個新數據放入隊尾,并扔掉原來隊首的一次數據,把隊列中得N個數據進行算術平均運算,就可以獲得新的濾波結果。適用范圍:對周期性干擾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適用于高頻振蕩的系統。缺點是靈敏度低,對偶然出現的脈沖性干擾的抑制作用較差,不易消除由于脈沖干擾所引起的采樣值偏差,不適用于脈沖干擾比較嚴重的場合。1.4、一階滯后濾波:對周期性干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適用于波動頻率較高得場合。缺點就是相位滯后,靈敏度低,滯后程度取決于a的大小,不能消除濾波頻率高于采樣頻率1/2的干擾信號。本次濾波結果result=(1-a)*本次采樣值+a*上次值。a=(0~1)
上傳時間: 2022-07-28
上傳用戶:
本文對直驅式變速恒頻風力發電領域的關鍵技術從理論到仿真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詳細分析直驅式風力發電系統的特點和已有最大功率跟蹤算法的基礎上,確立了由梯形波永磁同步發電機、三相不可控整流橋、直流升壓電路、全橋逆變器構成的并網主電路拓撲結構,提出了通過控制直流升壓電路的占空比,以使風機獲得最大功率的跟蹤算法,同時增加速度估算控制方法,以提高系統的響應速度。 由直流升壓電路中儲能大電感的存在,迫使發電機的各相電流為梯形波,為了發電機輸出功率平穩,減小系統的轉矩脈動,則發電機的電動勢最好是梯形波。梯形波永磁同步發電機發出的三相電壓為梯形波,通過整流橋整流之后,獲得脈動較小的整流直流電壓,特別適合于大電感濾波,同時電磁轉矩脈動小,系統振動噪聲低。該電機可以和風力機直接耦合,適用于大型低速風力發電系統。三相不可控整流具有可靠性高,簡化硬件電路;直流變換電路可將整流后的直流電壓提升到逆變器所需的幅值基本恒定的直流電壓,經逆變器逆變后并網。最大功率跟蹤算法的提出能夠使風電系統快速跟蹤風速的變化,維持最佳葉尖速比,捕獲最大風能。 本文還利用仿真軟件MATLAB/Simulink平臺搭建了仿真模塊并進行了動態仿真,對所設計的最大功率跟蹤算法進行仿真分析。結果表明,該算法具有較快的系統響應,速度估算器也能較快的跟蹤變化的實際轉速。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ibinxny
超聲波電機(Ultrasonic Motor)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原理電機,其原理不同于傳統的電磁型電機,它是利用壓電陶瓷的逆壓電效應激發超聲振動,借助彈性體諧振放大,通過摩擦耦合產生旋轉運動或直線運動.其顯著特點是低轉速、大力矩、可用于直接驅動、結構簡單、電磁兼容性好并具有斷電自鎖等功能,在某些特殊領域內已取得了一席之地.超聲波電機形式多樣,其中縱扭復合型超聲波電機的輸出力矩最高能達到行波型超聲波電機的十幾倍,且控制性能更好,因此縱扭復合型超聲波電機的研究可以便超聲波電機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前幾年,輸出力矩大于1Nm的超聲波電機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幾家研究機構,國內對于大力矩高精度電機的研究幾乎是空白.近幾年,國內紛紛對具有大力矩輸出特性的縱扭復合型超聲波電機展開了研究,浙江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清華大學等.該文以具有大力矩輸出的縱扭復合型超聲波電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摩擦驅動模型、振動模態、摩擦材料的選擇、電機結構設計及優化和測控系統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研制了兩套樣機,每套樣機的最大力矩在10Nm以上,且定位精度達到0.025度,形成了大力矩高精度縱扭復合型超聲波電機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上傳時間: 2013-05-21
上傳用戶:zzbin_2000
本課題就是從研究永磁電機的設計著手,最大程度的改進電動機本體的性能,設計出符合伺服驅動要求的永磁同步電動機,然后針對設計出來的具體電機開發相應的驅動控制電路以及相關的控制軟件,使電動機、驅動控制電路和控制軟件三者相互配合,從整體上提高整個伺服控制系統的性能。 論文首先介紹永磁電機的發展前景和基本結構;接著具體論述如何使用Visual Basic 6.0和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永磁同步電動機設計,為電機設計引入一種較新的方法,使電機許多性能參數得到進一步較為精確的量化,設計者可據此對電機性能進行更可靠的評估,從而為電機性能結構的改進提供了基礎、指明了方向;然后,論文著重研究如何使用DSP實現對永磁同步電動機的伺服控制,控制部分從電機矢量控制理論入手,引入一套全新的電機轉子初始位置確定理論和算法,還涉及到正弦波脈寬調制和電壓空間矢量調制理論,系統的速度位置環采用滑模變結構控制方法,這些在論文中都做了詳細地論述,從軟件和硬件兩個角度分別具體闡述了整個伺服控制系統的實現過程。最后整個控制系統實現與PC機上的VB程序進行串行通訊,使用者可通過PC機提供的控制界面程序方便的監控伺服系統的運行狀況,同時文中還實現了對整個控制系統的Matlab建模及其仿真。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qiuqing
作為數控機床、機器人等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加工制造、汽車等行業的發展,永磁交流伺服系統成為國內外研究和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同時隨著功率電子器件和微處理器的進步,伺服系統也逐步向全數字化方向發展,全數字化系統具有可靠性高、實現新控制策略容易、功能豐富等優點。 本文論述了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脈寬調制控制的最新發展,分析了從基礎理論到最新的控制算法的有關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控制的許多問題。在對永磁同步電動機(PMSM)的數學模型和控制理論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在PMSM 的電壓空間矢量的弱磁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提出一種基于空間矢量PWM (SVPWM)的PMSM 定子磁鏈弱磁控制定方法,在電機轉速達到基本轉速之前采用最大轉矩/電流策略控制,超過基本轉速之后采用弱磁擴速的電流控制策略,使電機具有更大的調速空間,該策略可實現電壓矢量近似連續調節,有效減小了PMSM 的轉矩脈動,提高了系統的性能,仿真結果證明了這一結論。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研制開發了一套基于TMS320LF2407A 的高性能全數字永磁交流調速系統。該系統以空間矢量PWM 控制為核心。
上傳時間: 2013-06-08
上傳用戶:bjgao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