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第一页_禁久久精品乱码_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野_久草精品视频

蟲蟲首頁| 資源下載| 資源專輯| 精品軟件
登錄| 注冊

局域網(wǎng)通信

  • EZ-USB FX系列單片機USB外圍設備設計與應用

    EZ-USB FX系列單片機USB外圍設備設計與應用:PART 1 USB的基本概念第1章 USB的基本特性1.1 USB簡介21.2 USB的發(fā)展歷程31.2.1 USB 1.131.2.2 USB 2.041.2.3 USB與IEEE 1394的比較41.3 USB基本架構與總線架構61.4 USB的總線結構81.5 USB數(shù)據(jù)流的模式與管線的概念91.6 USB硬件規(guī)范101.6.1 USB的硬件特性111.6.2 USB接口的電氣特性121.6.3USB的電源管理141.7 USB的編碼方式141.8 結論161.9 問題與討論16第2章 USB通信協(xié)議2.1 USB通信協(xié)議172.2 USB封包中的數(shù)據(jù)域類型182.2.1 數(shù)據(jù)域位的格式182.3 封包格式192.4 USB傳輸?shù)念愋?32.4.1 控制傳輸242.4.2 中斷傳輸292.4.3 批量傳輸292.4.4 等時傳輸292.5 USB數(shù)據(jù)交換格式302.6 USB描述符342.7 USB設備請求422.8 USB設備群組442.9 結論462.10 問題與討論46第3章 設備列舉3.1注冊表編輯器473.2設備列舉的步驟493.3設備列舉步驟的實現(xiàn)--使用CATC分析工具513.4結論613.5問題與討論61第4章 USB芯片與EZUSB4.1USB芯片的簡介624.2USB接口芯片644.2.1Philips接口芯片644.2.2National Semiconductor接口芯片664.3內含USB單元的微處理器684.3.1Motorola694.3.2Microchip694.3.3SIEMENS704.3.4Cypress714.4USB芯片總攬介紹734.5USB芯片的選擇與評估744.6問題與討論80第5章 設備與驅動程序5.1階層式的驅動程序815.2主機的驅動程序835.3驅動程序的選擇865.4結論865.5問題與討論87第6章 HID群組6.1HID簡介886.2HID群組的傳輸速率886.3HID描述符906.3.1報告描述符936.3.2主要 main 項目類型966.3.3整體 global 項目卷標976.3.4區(qū)域 local 項目卷標986.3.5簡易的報告描述符996.3.6Descriptor Tool 描述符工具 1006.3.7兼容測試程序1016.4HID設備的基本請求1026.5Windows通信程序1036.6問題與討論106PART 2 硬件技術篇第7章 EZUSB FX簡介7.1簡介1097.2EZUSB FX硬件框圖1097.3封包與PID碼1117.4主機是個主控者1137.4.1從主機接收數(shù)據(jù)1137.4.2傳送數(shù)據(jù)至主機1137.5USB方向1137.6幀1147.7EZUSB FX傳輸類型1147.7.1批量傳輸1147.7.2中斷傳輸1147.7.3等時傳輸1157.7.4控制傳輸1157.8設備列舉1167.9USB核心1167.10EZUSB FX單片機1177.11重新設備列舉1177.12EZUSB FX端點1187.12.1EZUSB FX批量端點1187.12.2EZUSB FX控制端點01187.12.3EZUSB FX中斷端點1197.12.4EZUSB FX等時端點1197.13快速傳送模式1197.14中斷1207.15重置與電源管理1207.16EZUSB 2100系列1207.17FX系列--從FIFO1227.18FX系列--GPIF 通用型可程序化的接口 1227.19AN2122/26各種特性的摘要1227.20修訂ID1237.21引腳描述123第8章 EZUSB FX CPU8.1簡介1308.28051增強模式1308.3EZUSB FX所增強的部分1318.4EZUSB FX寄存器接口1318.5EZUSB FX內部RAM1318.6I/O端口1328.7中斷1328.8電源控制1338.9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 1348.10內部總線1358.11重置136第9章 EZUSB FX內存9.1簡介1379.28051內存1389.3擴充的EZUSB FX內存1399.4CS#與OE#信號1409.5EZUSB FX ROM版本141第10章 EZUSB FX輸入/輸出端口10.1簡介14310.2I/O端口14310.3EZUSB輸入/輸出端口寄存器14610.3.1端口配置寄存器14710.3.2I/O端口寄存器14710.4EZUSB FX輸入/輸出端口寄存器14910.5EZUSB FX端口配置表15110.6I2C控制器15610.78051 I2C控制器15610.8控制位15810.8.1START位15810.8.2STOP位15810.8.3LASTRD位15810.9狀態(tài)位15910.9.1DONE位15910.9.2ACK位15910.9.3BERR位15910.9.4ID1, ID015910.10送出 WRITE I2C數(shù)據(jù)16010.11接收 READ I2C數(shù)據(jù)16010.12I2C激活加載器16010.13SFR尋址 FX 16210.14端口A~E的SFR控制165第11章 EZUSB FX設備列舉與重新設備列舉11.1簡介16711.2預設的USB設備16911.3USB核心對于EP0設備請求的響應17011.4固件下載17111.5設備列舉模式17211.6沒有存在EEPROM17311.7存在著EEPROM, 第一個字節(jié)是0xB0 0xB4, FX系列11.8存在著EEPROM, 第一個字節(jié)是0xB2 0xB6, FX系列11.9配置字節(jié)0,FX系列17711.10重新設備列舉 ReNumerationTM 17811.11多重重新設備列舉 ReNumerationTM 17911.12預設描述符179第12章 EZUSB FX批量傳輸12.1簡介18812.2批量輸入傳輸18912.3中斷傳輸19112.4EZUSB FX批量IN的例子19112.5批量OUT傳輸19212.6端點對19412.7IN端點對的狀態(tài)19412.8OUT端點對的狀態(tài)19512.9使用批量緩沖區(qū)內存19512.10Data Toggle控制19612.11輪詢的批量傳輸?shù)姆独?9712.12設備列舉說明19912.13批量端點中斷19912.14中斷批量傳輸?shù)姆独?0112.15設備列舉說明20512.16自動指針器205第13章 EZUSB控制端點013.1簡介20913.2控制端點EP021013.3USB請求21213.3.1取得狀態(tài) Get_Status 21413.3.2設置特性(Set_Feature)21713.3.3清除特性(Clear_Feature)21813.3.4取得描述符(Get_Descriptor)21913.3.5設置描述符(Set Descriptor)22313.3.6設置配置(Set_Configuration)22513.3.7取得配置(Get_Configuration)22513.3.8設置接口(Set_Interface)22513.3.9取得接口(Get_Interface)22613.3.10設置地址(Set_Address)22713.3.11同步幀22713.3.12固件加載228第14章 EZUSB FX等時傳輸14.1簡介22914.2等時IN傳輸23014.2.1初始化設置23014.2.2IN數(shù)據(jù)傳輸23014.3等時OUT傳輸23114.3.1初始化設置23114.3.2數(shù)據(jù)傳輸23214.4設置等時FIFO的大小23214.5等時傳輸速度23414.5.1EZUSB 2100系列23414.5.2EZUSB FX系列23514.6快速傳輸 僅存于2100系列 23614.6.1快速寫入23614.6.2快速讀取23714.7快速傳輸?shù)臅r序 僅存于2100系列 23714.7.1快速寫入波形23814.7.2快速讀取波形23914.8快速傳輸速度(僅存于2100系列)23914.9其余的等時寄存器24014.9.1除能等時寄存器24014.9.20字節(jié)計數(shù)位24114.10以無數(shù)據(jù)來響應等時IN令牌24214.11使用等時FIFO242第15章 EZUSB FX中斷15.1簡介24315.2USB核心中斷24415.3喚醒中斷24415.4USB中斷信號源24515.5SUTOK與SUDAV中斷24815.6SOF中斷24915.7中止 suspend 中斷24915.8USB重置中斷24915.9批量端點中斷25015.10USB自動向量25015.11USB自動向量譯碼25115.12I2C中斷25215.13IN批量NAK中斷 僅存于AN2122/26與FX系列 25315.14I2C STOP反相中斷 僅存于AN2122/26與FX系列 25415.15從FIFO中斷 INT4 255第16章 EZUSB FX重置16.1簡介25716.2EZUSB FX打開電源重置 POR 25716.38051重置的釋放25916.3.1RAM的下載26016.3.2下載EEPROM26016.3.3外部ROM26016.48051重置所產生的影響26016.5USB總線重置26116.6EZUSB脫離26216.7各種重置狀態(tài)的總結263第17章 EZUSB FX電源管理17.1簡介26517.2中止 suspend 26617.3回復 resume 26717.4遠程喚醒 remote wakeup 269第18章 EZUSB FX系統(tǒng)18.1簡介27118.2DMA寄存器描述27218.2.1來源. 目的. 傳輸長度地址寄存器27218.2.2DMA起始與狀態(tài)寄存器27518.2.3DMA同步突發(fā)使能寄存器27518.2.4虛擬寄存器27818.3RD/FRD與WR/FWR DMA閃控的選擇27818.4DMA閃控波形與延伸位的交互影響27918.4.1DMA外部寫入27918.4.2DMA外部讀取280第19章 EZUSB FX寄存器19.1簡介28219.2批量數(shù)據(jù)緩沖區(qū)寄存器28319.3等時數(shù)據(jù)FIFO寄存器28419.4等時字節(jié)計數(shù)寄存器28519.5CPU寄存器28719.6I/O端口配置寄存器28819.7I/O端口A~C輸入/輸出寄存器28919.8230 Kbaud UART操作--AN2122/26寄存器29119.9等時控制/狀態(tài)寄存器29119.10I2C寄存器29219.11中斷29419.12端點0控制與狀態(tài)寄存器29919.13端點1~7的控制與狀態(tài)寄存器30019.14整體USB寄存器30519.15快速傳輸30919.16SETUP數(shù)據(jù)31119.17等時FIFO的容量大小31119.18通用I/F中斷使能31219.19通用中斷請求31219.20輸入/輸出端口寄存器D與E31319.20.1端口D輸出31319.20.2輸入端口D腳位31319.20.3端口D輸出使能31319.20.4端口E輸出31319.20.5輸入端口E腳位31419.20.6端口E輸出使能31419.21端口設置31419.22接口配置31419.23端口A與端口C切換配置31619.23.1端口A切換配置#231619.23.2端口C切換配置#231719.24DMA寄存器31919.24.1來源. 目的. 傳輸長度地址寄存器31919.24.2DMA起始與狀態(tài)寄存器32019.24.3DMA同步突發(fā)使能寄存器32019.24.4選擇8051 A/D總線作為外部FIFO321PART 3 固件技術篇第20章 EZUSB FX固件架構與函數(shù)庫20.1固件架構總覽32320.2固件架構的建立32520.3固件架構的副函數(shù)鉤子32520.3.1工作分配器32620.3.2設備請求 device request 32620.3.3USB中斷服務例程32920.4固件架構整體變量33220.5描述符表33320.5.1設備描述符33320.5.2配置描述符33420.5.3接口描述符33420.5.4端點描述符33520.5.5字符串描述符33520.5.6群組描述符33520.6EZUSB FX固件的函數(shù)庫33620.6.1包含文件 *.H 33620.6.2子程序33620.6.3整體變量33820.7固件架構的原始程序代碼338第21章 EZUSB FX固件范例程序21.1范例程序的簡介34621.2外圍I/O測試程序34721.3端點對, EP_PAIR范例35221.4批量測試, BulkTest范例36221.5等時傳輸, ISOstrm范例36821.6問題與討論373PART 4 實驗篇第22章 EZUSB FX仿真器22?1簡介37522?2所需的工具37622?3EZUSB FX框圖37722.4EZUSB最終版本的系統(tǒng)框圖37822?5第一次下載程序37822.6EZUSB FX開發(fā)系統(tǒng)框圖37922.7設置開發(fā)環(huán)境38022.8EZUSB FX開發(fā)工具組的內容38122.9EZUSB FX開發(fā)工具組軟件38222.9.1初步安裝程序38222.9.2確認主機 個人計算機 是否支持USB38222.10安裝EZUSB控制平臺. 驅動程序以及文件38322.11EZUSB FX開發(fā)電路板38522.11.1簡介38522.11.2開發(fā)電路板的瀏覽38522.11.3所使用的8051資源38622.11.4詳細電路38622.11.5LED的顯示38722.11.6Jumper38722.11.7連接器39122.11.8內存映象圖39222.11.9PLD信號39422.11.10PLD源文件文件39522.11.11雛形板的擴充連接器P1~P639722.11.12Philips PCF8574 I/O擴充IC40022.12DMA USB FX I/O LAB開發(fā)工具介紹40122.12.1USBFX簡介40122.12.2USBFX及外圍整體環(huán)境介紹40322?12?3USBFX與PC連接軟件介紹40422.12.4USBFX硬件功能介紹404第23章 LED顯示器輸出實驗23.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40923.2固件設計41023.3.1固件架構文件FW.C41123.3.2描述符文件DESCR.A5141223.3.3外圍接口文件PERIPH.C41723.4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42123.5Windows程序, VB設計42323.6INF文件的編寫設計42423.7結論42623.8問題與討論427第24章 七段顯示器與鍵盤的輸入/輸出實驗24.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42824.2固件設計43124.2.1七段顯示器43124.2.24×4鍵盤掃描43324.3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43424.4Windows程序, VB設計43624.5問題與討論437第25章 LCD文字型液晶顯示器輸出實驗25.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43825.1.1液晶顯示器LCD43825.2固件設計45225.3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45625.4Windows程序, VB設計45725.5問題與討論458第26章 LED點陣輸出實驗26.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45926.2固件設計46326.3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46326.4Windows程序, VB設計46526.5問題與討論465第27章 步進電機輸出實驗27.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46627.1.11相激磁46727.1.22相激磁46727.1.31-2相激磁46827?1?4PMM8713介紹46927.2固件設計47327.3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47427.4Windows程序, VB設計47627.5問題與討論477第28章 I2C接口輸入/輸出實驗28.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47828.2固件設計48128.3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48328.4Windows程序, VB設計48428.5問題與討論485第29章 A/D轉換器與D/A轉換器的輸入/輸出實驗29.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48629.1.1A/D轉換器48629.1.2D/A轉換器49029.2固件設計49329.2.1A/D轉換器的固件設計49329.2.2D/A轉換器的固件設計49629.3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49729.4Windows程序, VB設計49829.5問題與討論499第30章 LCG繪圖型液晶顯示器輸出實驗30.1硬件設計與基本概念50030.1.1繪圖型LCD50030.1.2繪圖型LCD控制指令集50330.1.3繪圖型LCD讀取與寫入時序圖50530.2固件設計50630.2.1LCG驅動程序50630.2.2USB固件碼51330.3固件程序代碼的編譯與鏈接51630.4Windows程序, VB設計51730.5問題與討論518附錄A Cypress控制平臺的操作A.1EZUSB控制平臺總覽519A.2主畫面520A.3熱插拔新的USB設備521A.4各種工具欄的使用524A.5故障排除526A.6控制平臺的進階操作527A.7測試Unary Op工具欄上的按鈕功能528A.8測試制造商請求的工具欄 2100 系列的開發(fā)電路板 529A.9測試等時傳輸工具欄532A.10測試批量傳輸工具欄533A.11測試重置管線工具欄535A.12測試設置接口工具欄537A.13測試制造商請求工具欄 FX系列開發(fā)電路板A.14執(zhí)行Get Device Descriptor 操作來驗證開發(fā)板的功能是否正確539A.15從EZUSB控制平臺中, 加載dev_io的范例并且加以執(zhí)行540A.16從Keil偵錯應用程序中, 加載dev_io范例程序代碼, 然后再加以執(zhí)行542A.17將dev_io 目標文件移開, 且使用Keil IDE 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 來重建545A.18在偵錯器下執(zhí)行dev_io目標文件, 并且使用具有偵錯能力的IDE547A.19在EZUSB控制平臺下, 執(zhí)行ep_pair目標文件A.20如何修改fw范例, 并在開發(fā)電路板上產生等時傳輸550附錄BEZUSB 2100系列及EZUSB FX系列引腳表B.1EZUSB 2100系列引腳表555B?2EZUSB FX系列引腳圖表561附錄C EZUSB FX寄存器總覽附錄D EEPROM燒錄方式

    標簽: EZ-USB USB 單片機 外圍設備

    上傳時間: 2013-11-21

    上傳用戶:努力努力再努力

  • PC機與單片機通信實例-表決器

    PC機與單片機通信實例:表決器單片機要同時處理很多部分的功能,如:按鍵處理、LED處理、通信處理等。而單片機程序是串行執(zhí)行的。如何讓眾多任務同時進行或者看起來同時進行?并行:真正意義上的同時進行。并發(fā):宏觀上是同時的,而在微觀上是輪流進行的。即看起來是同時進行的。例如:面前的CRT顯示器,電子束是逐點順序點亮熒光屏上的像素。由于點亮的速度足夠快,很短時間便可掃過整個屏幕,以致于在宏觀上看,所有的像素都是同時刷新的。

    標簽: PC機與單片機 通信 表決器

    上傳時間: 2013-10-28

    上傳用戶:spman

  • PC機之間串口通信的實現(xiàn)

    PC機之間串口通信的實現(xiàn)一、實驗目的 1.熟悉微機接口實驗裝置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2.掌握通信接口芯片8251和8250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學會串行通信程序的編制方法。 二、實驗內容與要求 1.基本要求主機接收開關量輸入的數(shù)據(jù)(二進制或十六進制),從鍵盤上按“傳輸”鍵(可自行定義),就將該數(shù)據(jù)通過8251A傳輸出去。終端接收后在顯示器上顯示數(shù)據(jù)。具體操作說明如下:(1)出現(xiàn)提示信息“start with R in the board!”,通過調整乒乓開關的狀態(tài),設置8位數(shù)據(jù);(2)在小鍵盤上按“R”鍵,系統(tǒng)將此時乒乓開關的狀態(tài)讀入計算機I中,并顯示出來,同時顯示經串行通訊后,計算機II接收到的數(shù)據(jù);(3)完成后,系統(tǒng)提示“do you want to send another data? Y/N”,根據(jù)用戶需要,在鍵盤按下“Y”鍵,則重復步驟(1),進行另一數(shù)據(jù)的通訊;在鍵盤按除“Y”鍵外的任意鍵,將退出本程序。2.提高要求 能夠進行出錯處理,例如采用奇偶校驗,出錯重傳或者采用接收方回傳和發(fā)送方確認來保證發(fā)送和接收正確。 三、設計報告要求 1.設計目的和內容 2.總體設計 3.硬件設計:原理圖(接線圖)及簡要說明 4.軟件設計框圖及程序清單5.設計結果和體會(包括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四、8251A通用串行輸入/輸出接口芯片由于CPU與接口之間按并行方式傳輸,接口與外設之間按串行方式傳輸,因此,在串行接口中,必須要有“接收移位寄存器”(串→并)和“發(fā)送移位寄存器”(并→串)。能夠完成上述“串←→并”轉換功能的電路,通常稱為“通用異步收發(fā)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典型的芯片有:Intel 8250/8251。8251A異步工作方式:如果8251A編程為異步方式,在需要發(fā)送字符時,必須首先設置TXEN和CTS#為有效狀態(tài),TXEN(Transmitter Enable)是允許發(fā)送信號,是命令寄存器中的一位;CTS#(Clear To Send)是由外設發(fā)來的對CPU請求發(fā)送信號的響應信號。然后就開始發(fā)送過程。在發(fā)送時,每當CPU送往發(fā)送緩沖器一個字符,發(fā)送器自動為這個字符加上1個起始位,并且按照編程要求加上奇/偶校驗位以及1個、1.5個或者2個停止位。串行數(shù)據(jù)以起始位開始,接著是最低有效數(shù)據(jù)位,最高有效位的后面是奇/偶校驗位,然后是停止位。按位發(fā)送的數(shù)據(jù)是以發(fā)送時鐘TXC的下降沿同步的,也就是說這些數(shù)據(jù)總是在發(fā)送時鐘TXC的下降沿從8251A發(fā)出。數(shù)據(jù)傳輸?shù)牟ㄌ芈嗜Q于編程時指定的波特率因子,為發(fā)送器時鐘頻率的1、1/16或1/64。當波特率指定為16時,數(shù)據(jù)傳輸?shù)牟ㄌ芈示褪前l(fā)送器時鐘頻率的1/16。CPU通過數(shù)據(jù)總線將數(shù)據(jù)送到8251A的數(shù)據(jù)輸出緩沖寄存器以后,再傳輸?shù)桨l(fā)送緩沖器,經移位寄存器移位,將并行數(shù)據(jù)變?yōu)榇袛?shù)據(jù),從TxD端送往外部設備。在8251A接收字符時,命令寄存器的接收允許位RxE(Receiver Enable)必須為1。8251A通過檢測RxD引腳上的低電平來準備接收字符,在沒有字符傳送時RxD端為高電平。8251A不斷地檢測RxD引腳,從RxD端上檢測到低電平以后,便認為是串行數(shù)據(jù)的起始位,并且啟動接收控制電路中的一個計數(shù)器來進行計數(shù),計數(shù)器的頻率等于接收器時鐘頻率。計數(shù)器是作為接收器采樣定時,當計數(shù)到相當于半個數(shù)位的傳輸時間時再次對RxD端進行采樣,如果仍為低電平,則確認該數(shù)位是一個有效的起始位。若傳輸一個字符需要16個時鐘,那么就是要在計數(shù)8個時鐘后采樣到低電平。之后,8251A每隔一個數(shù)位的傳輸時間對RxD端采樣一次,依次確定串行數(shù)據(jù)位的值。串行數(shù)據(jù)位順序進入接收移位寄存器,通過校驗并除去停止位,變成并行數(shù)據(jù)以后通過內部數(shù)據(jù)總線送入接收緩沖器,此時發(fā)出有效狀態(tài)的RxRDY信號通知CPU,通知CPU8251A已經收到一個有效的數(shù)據(jù)。一個字符對應的數(shù)據(jù)可以是5~8位。如果一個字符對應的數(shù)據(jù)不到8位,8251A會在移位轉換成并行數(shù)據(jù)的時候,自動把他們的高位補成0。 五、系統(tǒng)總體設計方案根據(jù)系統(tǒng)設計的要求,對系統(tǒng)設計的總體方案進行論證分析如下:1.獲取8位開關量可使用實驗臺上的8255A可編程并行接口芯片,因為只要獲取8位數(shù)據(jù)量,只需使用基本輸入和8位數(shù)據(jù)線,所以將8255A工作在方式0,PA0-PA7接實驗臺上的8位開關量。2.當使用串口進行數(shù)據(jù)傳送時,雖然同步通信速度遠遠高于異步通信,可達500kbit/s,但由于其需要有一個時鐘來實現(xiàn)發(fā)送端和接收端之間的同步,硬件電路復雜,通常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只采用異步通信。3.由于8251A本身沒有時鐘,需要外部提供,所以本設計中使用實驗臺上的8253芯片的計數(shù)器2來實現(xiàn)。4:顯示和鍵盤輸入均使用DOS功能調用來實現(xiàn)。設計思路框圖,如下圖所示: 六、硬件設計硬件電路主要分為8位開關量數(shù)據(jù)獲取電路,串行通信數(shù)據(jù)發(fā)送電路,串行通信數(shù)據(jù)接收電路三個部分。1.8位開關量數(shù)據(jù)獲取電路該電路主要是利用8255并行接口讀取8位乒乓開關的數(shù)據(jù)。此次設計在獲取8位開關數(shù)據(jù)量時采用8255令其工作在方式0,A口輸入8位數(shù)據(jù),CS#接實驗臺上CS1口,對應端口為280H-283H,PA0-PA7接8個開關。2.串行通信電路串行通信電路本設計中8253主要為8251充當頻率發(fā)生器,接線如下圖所示。

    標簽: PC機 串口通信

    上傳時間: 2013-12-19

    上傳用戶:小火車啦啦啦

  • 8251A可編程通信接口

    串行通信的特點串行通信是主機與外設交換信息的一種方式。串行通信中字節(jié)數(shù)據(jù)經一條傳輸線按位串行發(fā)送與串行接收。串行通信節(jié)省通信線路,可遠距離傳送,成本低,廣泛應用在通信及計算機網(wǎng)絡系統(tǒng)中。串行通信中,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低,控制較復雜。光纖技術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為串行通信開辟了美好前景。串行通信的術語全雙工、半雙工、單工全雙工: 通信雙方均有發(fā)送器和接收器,經兩條獨立的傳輸線相連, 雙方可同時接收與發(fā)送。                                      全雙工、半雙工、單工半雙工:通信雙方均有發(fā)送器和接收器,經一條傳輸線相連, 在某一時刻雙方只能一個方向傳輸信息,線路切換后可改變傳輸方向。                        全雙工、半雙工、單工單工:通信一方為發(fā)送器,另一方為接收器,一條傳輸線相連, 進行單向傳輸。同步與異步通信方式同步方式:通信雙方用統(tǒng)一時鐘控制通信過程,                          信息傳輸組成數(shù)據(jù)包(數(shù)據(jù)幀)。每                          幀頭尾是控制代碼,中間是數(shù)據(jù)塊,                          可有數(shù)百字節(jié)。不同的同步傳輸協(xié)                          議有不同的數(shù)據(jù)幀格式。                                     

    標簽: 8251A 可編程 通信接口

    上傳時間: 2013-11-19

    上傳用戶:wvbxj

  • 單片機應用技術選編11

    單片機應用技術選編(11) 目錄   第一章 專題論述 1.1 3種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的分析與比較(2) 1.2 KEIL RTX51 TINY內核的分析與應用(8) 1.3 中間件技術及其發(fā)展展望(13) 1.4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的移植探討(19) 1.5 μC/OSⅡ的移植及其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23) 1.6 片上系統(tǒng)的總線結構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27) 1.7 SoC——VLSI的新發(fā)展(30) 1.8 電力線通信(PLC)技術的發(fā)展(35) 1.9 8位低檔單片機與以太網(wǎng)的互聯(lián)(40) 1.10 單片機系統(tǒng)的電磁兼容性設計(43) 1.11 條碼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應用(48) 第二章 綜合應用 2.1 串行擴展應用平臺設計(54) 2.2 單片機對CF存儲卡文件讀/寫的實現(xiàn)(60) 2.3 基于8051的CF卡文件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65) 2.4 利用DS1302時鐘芯片實現(xiàn)時間鎖的方法(71) 2.5 無線校時解決無電纜協(xié)調控制中的時鐘精度問題(76) 2.6 單片機從機的波特率自適應設置(80) 2.7 漢字的動態(tài)編碼與顯示方案(84) 2.8 PS/2協(xié)議的研究及其在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應用(89) 2.9 PC機標準鼠標及鍵盤的遠距離遙控(94) 2.10 PC標準鍵盤在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應用(99) 2.11 ADC誤差對系統(tǒng)性能影響的分析與研究(104) 2.12 ADμC812單片機A/D轉換及軟件校準方法(109) 2.13 智能卡中射頻前端的設計(114) 2.14 固態(tài)繼電器選型要素(118) 第三章 軟件技術 3.1 單片機C語言中指針的應用(122) 3.2 用Keil C51開發(fā)大型嵌入式程序(127) 3.3 C語言高效編程的幾招(135) 3.4 ASM51調用Franklin C51函數(shù)的實現(xiàn)(139) 3.5 51系列匯編程序設計的優(yōu)化(142) 3.6 常用串行總線數(shù)據(jù)操作的C51編程(144) 3.7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的內核實現(xiàn)(150) 3.8 μC/OSⅡ在MCS51系列中的應用(154) 3.9 基于MCS51單片機的實時內核的設計與實現(xiàn)(158) 3.10 時間片輪轉算法在單片機程序設計中的應用(165) 3.11 如何編制高效的鍵譯程序(169) 3.12 DSP編程的幾個關鍵問題(172) 3.13 DSP軟件編程經驗淺談(177) 3.14 TMS320C6000匯編和C語言的混合編程(183) 3.15 TMS320C28xDSP創(chuàng)建C可調用的匯編程序的簡便方法(188) 3.16 TMS320C6000 DSP自動引導的方法和編程實現(xiàn)(193) 3.17 DSP外掛FLASH的在系統(tǒng)編程及并行引導裝載方法的研究(198) 3.18 基于并口的I2C總線模擬軟件包開發(fā)及應用(203) 第四章 網(wǎng)絡與通信 4.1 用51單片機控制RTL8019AS實現(xiàn)以太網(wǎng)通信(210) 4.2 測試網(wǎng)絡中長線傳輸若干問題分析(215) 4.3 基于手機模塊TC35的單片機短消息收發(fā)系統(tǒng)(219) 4.4 GSM網(wǎng)絡在遠程抄表中的應用(223) 4.5 基于鍵盤接口的單片機與PC的無線數(shù)據(jù)通信(228) 4.6 基于TRF4900的無線發(fā)射電路設計與應用(234) 4.7 電力線載波通信方案設計(240) 4.8 消費總線電力線接口電路的設計(246) 4.9 LC帶通濾波器在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中的應用(252) 4.10 基于P300芯片組的電力線載波通信模件開發(fā)(257) 4.11 PL2101電力線載波芯片I2C通信的實現(xiàn)(264) 4.12 電力線Modem在音頻傳輸系統(tǒng)中的應用(269) 4.13 SSC技術及P485在電力線通信中的應用(274) 4.14 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中的抗干擾問題(279) 4.15 RS232口與RS485口轉換的免供電與免控制實現(xiàn)(284) 4.16 利用并口實現(xiàn)PC機應用程序與I2C總線間的通信(287) 第五章 總線技術 5.1 一線總線的軟件接口(292) 5.2 提高1Wire總線器件驅動能力的方法(296) 5.3 1Wire Bus指令卡的應用(299) 5.4 模擬I2C總線多主通信的通用軟件包(303) 5.5 USB OnTheGo技術概述(306) 5.6 USB總線信號環(huán)境分析(312) 5.7 USB電路保護技術和實施方案(318) 5.8 可移植的USB協(xié)議棧實現(xiàn)原理與技術研究(324) 5.9 一種USB外設的實現(xiàn)方案(329) 5.10 基于PDIUSBD12芯片的USB接口設計(334) 5.11 無線USB的設計與實現(xiàn)(339) 5.12 RS232/USB轉換器的設計(343) 5.13 CAN總線冗余方法研究(348) 5.14 CAN總線中循環(huán)冗余校驗碼的原理及其電路實現(xiàn)(352) 5.15 CAN總線位定時參數(shù)的確定(356) 5.16 基于P80C592的DeviceNet通信節(jié)點接口的設計(363) 5.17 MBUS總線及其應用(367) 第六章 可靠性及安全性 6.1 印制電路板的可靠性設計(374) 6.2 正確選擇和安裝EMI濾波器(380) 6.3 電磁兼容與電子產品(386) 6.4 電磁兼容性襯墊安裝結構設計及應用(390) 6.5 高速電路PCB板中電磁干擾的研究(395) 6.6電磁屏蔽抗干擾技術的探討(398) 6.7 ESD破壞的特點及對策(403) 6.8 屏蔽抗干擾技術在檢測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408) 6.9 藍牙技術中抗干擾能力的分析(413) 6.10 光電編碼器信號抗干擾算法(416) 6.11 集成電路的噪聲抑制(420) 6.12 智能硬件電路加密方法(425) 6.13 一種新型電子安全密碼鎖的設計(428) 6.14 光電耦合器的實用技巧(433) 第七章 PLD與SoC設計 7.1 SoC與芯片設計方法(438) 7.2 SoC片上總線綜述(443) 7.3 SoC片上總線技術的研究(450) 7.4 SoC體系結構中AMBA總線的系統(tǒng)級設計(454) 7.5 MCS51兼容芯片的正向設計(461) 7.6 一種低功耗8位MCU的設計與實現(xiàn)(467) 7.7 ASIC設計中基于Verilog語言的Inout(雙向)端口程序設計(472) 7.8 硬件描述語言HDL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480) 7.9 FPGA設計中關鍵問題的研究(486) 7.10 浮點加法器的VHDL算法設計(493) 7.11 基于CPLD的系統(tǒng)中I2C總線的設計(498) 7.12 基于CPLD的條形碼譯碼電路設計(503) 7.13 I2C總線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的設計及其應用(508) 第八章 典型應用技術 8.1 CYGNAL高速片上系統(tǒng)單片機C8051F交叉開關的使用(516) 8.2 基于FT245BM的簡易USB接口開發(fā)(520) 8.3 CY7C63001的PS/2USB鍵盤轉換設備設計(525) 8.4 用AT89C52單片機實現(xiàn)RS422到CAN總線的轉換(529) 8.5 基于通信器S1503的門禁系統(tǒng)的設計(534) 8.6 用PMM8713和SI7300A構成的一種步進電機功率驅動電路(540) 8.7 基于DS1616的定時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545) 8.8 用AT89C2051實現(xiàn)電話遠程控制家用電器(548) 8.9 基于S6700芯片與ISO/IEC15693標準的讀卡器設計(551) 8.10 用單總線DS2450實現(xiàn)紅外式觸摸屏的設計方法(556) 8.11 電阻式觸摸屏在智能儀表中的應用(560) 8.12 PDA觸摸屏控制芯片TSC2200及其應用(565) 8.13 高性能鐵電存儲器FM24C256及其在單片機中的應用(570) 8.14 DTMF撥號與條形碼閱讀器的接口設計(576) 第九章 文章摘要 一、  專題論述(582) 1.1 移動存儲技術及其發(fā)展(582) 1.2 Java技術在嵌入式系統(tǒng)中的應用(582) 1.3 用Java實現(xiàn)基于向量空間的搜索引擎優(yōu)化(582) 1.4 利用TINI和Java設計遠程測控系統(tǒng)(582) 1.5 無線技術綜述(582) 1.6 藍牙技術及其現(xiàn)狀與發(fā)展淺析(582) 1.7 藍牙及系統(tǒng)實現(xiàn)技術(583) 1.8 藍牙技術在音頻網(wǎng)關中的應用(583) 1.9 現(xiàn)場總線技術及標準化現(xiàn)狀(583) 1.10 iButton的工作原理及其特點(583) 1.11 單總線技術及其應用(583) 1.12 MBUS二級制總線(583) 1.13 基于電力線數(shù)字家庭實現(xiàn)方案(583) 1.14 嵌入式系統(tǒng)的組成、設計與調試(584) 1.15 基于軟件的智能傳感器的概念與實現(xiàn)(584) 1.16 入侵檢測系統(tǒng)的歷史、現(xiàn)狀與研究進展(584) 1.17 嵌入式應用系統(tǒng)的實質——兼論應用系統(tǒng)軟件的開發(fā)方法(584) 1.18 硬件演化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584) 1.19 一種糾錯編碼器的實現(xiàn)(584) 1.20 UML在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585) 1.21 嵌入式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測試和可靠性評估(585) 1.22 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中的低功耗設計(585) 1.23 開關電源新技術與發(fā)展前景(585) 1.24 單片機系統(tǒng)中漢字字庫的設計與實現(xiàn)(585) 1.25 嵌入式系統(tǒng)中的CACHE問題(585) 1.26 基于先驗預知的動態(tài)電源管理技術(585) 1.27 一種MCU時鐘系統(tǒng)的設計(586) 1.28 定時用戶的時間獲取技術(586) 1.29 基于Windows平臺的高精度定時的實現(xiàn)(586) 1.30 微秒級定時技術的實現(xiàn)與改進(586) 1.31 電力系統(tǒng)GPS同步時鐘應用技術(586) 1.32 基于單片機的GPS授時系統(tǒng)設計(586) 1.33 大容量串行Flash的快速編程(587) 1.34鐵電存儲器在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應用(587) 1.35 提高閃速存儲器寫入速度的方法(587) 1.36 提高單片機A/D轉換速度的方法(587) 1.37 新型流水線型模/數(shù)轉換器的接口技術(587) 1.38 超高速A/D轉換器的原理及其應用(587) 1.39 32位ARM嵌入式處理器的調試技術(587) 1.40 JNI技術在數(shù)據(jù)采集中的應用(588) 1.41 測控系統(tǒng)中的通信技術的應用(588) 1.42 適用于儀器儀表通信的若干新技術(588) 1.43 微機系統(tǒng)通用遙控輸入模塊(588) 1.44 嵌入式系統(tǒng)和基于Windows CE的在線監(jiān)測設備(588) 1.45標準非接觸式IC卡在智能化儀表中的應用(588) 1.46 數(shù)字視頻信號的長線傳輸(589) 1.47 基于單片機的MicroDridve接口設計(589) 1.48 接近開關原理及其應用(589) 1.49 嵌入不敷出式器件的測試技術研究(589) 1.50 樓宇自動化元件及其應用(589) 1.51 高速密碼卡的設計與實現(xiàn)(589) 1.52 無線溫度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589) 1.53 一種基于雙CPU的無線通信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590) 1.54 單片機嵌入式系統(tǒng)在遠程電網(wǎng)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的應用(590) 1.55 微控制器撥號上網(wǎng)的實現(xiàn)(590) 1.56 遠程監(jiān)控技術在信息家電領域的研究與應用(590) 1.57 在遠程數(shù)據(jù)采集中多線程串口通信的應用(590) 1.58 高分辨率D/A轉換器及其在系統(tǒng)辨識中的應用(590) 1.59 計算機增強型并行口與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590) 1.60 ∑Δ型ADC轉換速度的分析(591) 1.61 基于DAGs模型的RAID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591) 1.62 一種新穎的模擬信號光電隔離方法(591) 1.63 CIP51及其在嵌入式單片機系統(tǒng)的應用(591) 1.64 線性電位器產生非線性傳遞函數(shù)分析(591) 1.65 MPC555微控制器與汽車電子(591) 1.66 嵌入式設備鼠標接口的設計與實現(xiàn)(592) 1.67 曼徹斯特碼異步解調的單片機實現(xiàn)及性能分析(592) 1.68 基于智能卡的數(shù)字簽名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592) 1.69 構建S3C4510B嵌入式系統(tǒng)的開發(fā)應用平臺(592) 1.70 電壓基準(592) 1.71 單片開關電源的原理與應用(592) 二、 綜合應用(593) 2.1 JTAG口及其對Flash的在線編程(593) 2.2 AVR嵌入式單片機接口技術與應用(593) 2.3 基于51系列單片機的串行口擴展技術(593) 2.4 異步高速雙口RAM多串口接口電路設計(593) 2.5 單片機PC機串行數(shù)據(jù)通信的工程實踐(593) 2.6 8051高速單片機串行通信的時鐘新配置(593) 2.7 一種用于單片機的紅外串行通信接口(594) 2.8 串行DataFlash存儲器及其與單片機的接口(594) 2.9 一種低成本高性能的LED數(shù)碼顯示器(594) 2.10 一種新型的LED屏獲取顯示數(shù)據(jù)方法(594) 2.11 一種經濟實用顯示驅動電路的設計(594) 2.12 PIC單片機與基于HD44780液晶顯示模塊接口的設計(594) 2.13 單片機與軟盤驅動器的接口(594) 2.14 基于PIC單片機的視頻矩陣開關的設計(595) 2.15 嵌入式GSM短信息接口的軟、硬件設計(595) 2.16 將AT89C52用作多功能外圍器件使用(595) 2.17 基于8位微控制器控制硬盤進行HDTV碼流讀/寫(595) 2.18 一種新型電渦流位置傳感器(595) 2.19 編碼傳感器接口裝置設計及應用(595) 2.20 數(shù)字式溫濕度傳感器SHT15及其應用(596) 2.21 溫度傳感器的簡化μC接口(596) 2.22 全串行單片機系統(tǒng)在光纖氣敏傳感器中的應用(596) 2.23 基于混沌電路設計陣列觸覺傳感器的采集系統(tǒng)(596) 2.24 光學傳感器陣列在測定水硬度中的應用(596) 2.25 智能儀表的一種數(shù)據(jù)交換技術(596) 2.26 用過采樣和求均值技術提高模/數(shù)轉換器的分辨率(597) 2.27 數(shù)字頻率計分頻電路的設計(597) 2.28 一種遠程數(shù)據(jù)采集模塊的設計(597) 2.29 單片精密儀器儀表放大器應用電路(597) 2.30 12位高速ADC存儲電路設計與實現(xiàn)(597) 2.31 EPP模式500 Ksps數(shù)據(jù)采集接口(597) 2.32 精密時間間隔測量方法的改進(598) 2.33 精密信號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598) 2.34 多通道高速數(shù)據(jù)采集記錄系統(tǒng)(598) 2.35 新型精密石英晶體溫度儀(598) 2.36 GPS多天線數(shù)據(jù)采集與控制系統(tǒng)(598) 2.37 DMA方式的A/D轉換器接口電路設計(598) 2.38 多通道可編程A/D轉換芯片在現(xiàn)場總線智能從站開發(fā)中的應用(599) 2.39 溫控型非易失性數(shù)字電位器DS1847(8)智能接口的設計與其在測量中的應用(599) 2.40 高性能18位D/A轉換器設計(599) 2.41 由單片機控制的單相SPWM變頻器的研究(599) 2.42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步進電機細分驅動器設計(599) 2.43 一種高精度智能溫控裝置的研究(599) 2.44 光電耦合器用于數(shù)字開關電源(600) 2.45 酒店中非接觸式IC卡系統(tǒng)的應用設計(600) 2.46 89C51單片微機在自動定位系統(tǒng)中的應用(600) 2.47 PCI通用板卡結構(600) 2.48 多種串行接口技術在LED大屏幕顯示系統(tǒng)中的應用(600) 2.49 嵌入式系統(tǒng)中使用USB盤存儲(600) 2.50 一種簡單串行鼠標控制的單片機實現(xiàn)(601) 2.51 便攜式MP3播放器的設計(601) 2.52 基于IDE硬盤的大容量語音記錄儀(601) 2.53 數(shù)字存儲式自動應答錄音系統(tǒng)(601) 2.54 RS編譯碼的一種硬件解決方案(601) 2.55 SDRAM在任意波形發(fā)生器中的應用(601) 2.56 無線控制授時技術(RCT)及其應用(601) 2.57 低功耗IC卡門鎖系統(tǒng)設計(602) 2.58 IC卡讀寫器用的一種四元振子天線分析(602) 2.59 一種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數(shù)字視頻混合器(602) 2.60 車載GPS接收機與PC機的串口通信及數(shù)據(jù)截取(602) 2.61 基于keil c51的紅外遙控器解碼設計(602) 2.62 基于DTMF的解碼器設計(602) 2.63短消息電話中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控制技術(602) 2.64 寬帶CDMA發(fā)射機低相噪本振源的設計(603) 2.65 智能型多芯片數(shù)碼語音錄放電路(603) 三、 軟件技術(604) 3.1 實時多任務嵌入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604) 3.2 4種實時操作系統(tǒng)實時性的分析對比(604) 3.3 應用于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的Java技術(604) 3.4 嵌入式軟件測試研究(604) 3.5 淺談組態(tài)軟件發(fā)展趨勢(604) 3.6 8051單片機開發(fā)工具DIY(604) 3.7 如何仿真單片機的外圍設備(605) 3.8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統(tǒng)程序開發(fā)要點(605) 3.9 基于MSP430單片機的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605) 3.10 在單片AT89C52上實現(xiàn)多任務實時處理(605) 3.11 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多任務、多線程機制的實現(xiàn)(605) 3.12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移植技術的分析與應用(606) 3.13 一種新的基于單片機的多字節(jié)浮點快速開平方算法(606) 3.14 單片機與PC機串行通信時浮點數(shù)的處理(606) 3.15 AVR90三字節(jié)浮點庫及其使用說明(606) 3.16 嵌入式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中的通信協(xié)議研究(606) 3.17 PIC單片機軟件異步串行口實現(xiàn)技巧(606) 3.18 用匯編語言實現(xiàn)GPS時間、日期轉換(606) 3.19 實時任務處理程序設計中“易變的”變量(607) 3.20 VB與C51之間浮點類型數(shù)據(jù)的傳輸和轉換(607) 3.21 用匯編語言實現(xiàn)BCH解碼校驗算法(607) 3.22 嵌入式RTOS中就緒任務查找算法和優(yōu)先級反轉的解決方案(607) 3.23 AVR單片機軟件模擬UART通信接口(607) 3.24 基于EJB2.0的MessageDrivenBean組件設計與實現(xiàn)(607) 3.25 基于AT89C51的通信協(xié)議轉換系統(tǒng)(607) 3.26 USB密碼鑰及其軟件設計(608) 3.27 任意長度信息序列的CRC快速算法(608) 3.28 設備驅動程序通知應用程序的幾種方法(608) 3.29 基于嵌入式系統(tǒng)的改進快速壓縮算法(608) 3.30 點縫焊控制系統(tǒng)人機接口設計及C51編程(608) 3.31 8K智能卡DTT4C08及其應用程序設計(609) 3.32 利用數(shù)碼相機SDK開發(fā)圖像采集應用程序(609) 3.33 Windows 2000下設備驅動程序的設計(609) 3.34 Windows CE下通用串行總線驅動程序開發(fā)(609) 3.35 基于Windows  CE的嵌入式網(wǎng)絡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609) 3.36 基于Windows CE的嵌入式焊接質量在線監(jiān)測設備的研究(609) 3.37 在Windows CE下實現(xiàn)串口通信(610) 3.38 Windows 2000/98下USB驅動程序的開發(fā)(610) 3.39 VxWorks下PC/104CAN驅動器程序設計(610) 3.40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的特點及應用(610) 3.41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μC/OS定時器服務的改進(610) 3.42 μC/OSⅡ在AT89C51上的移植(610) 3.43 μC/OSⅡ在C8051F020中的移植(611) 3.44 實時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在196KC上的移植(611) 3.45 μC/OSⅡ在AT91X40單片機上的移植(611) 3.46 實時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在MPC555上的移植(611) 3.47 μC/OSⅡ實時嵌入式系統(tǒng)在電機保護裝置中的開發(fā)(611) 3.48 基于μC/OSⅡ的網(wǎng)絡控制系統(tǒng)通信接口設計(611) 3.49 嵌入式Linux技術研究(612) 3.50 嵌入式Linux硬實時性的研究與實現(xiàn)(612) 3.51 Linux實時機制分析與改進(612) 3.52 Linux中PCI設備驅動程序的開發(fā)(612) 3.53 嵌入式Linux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的設計與實現(xiàn)(612) 3.54 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及其應用研究(612) 3.55 Linux在保護模式下的中斷處理分析(612) 3.56 Linux系統(tǒng)下USB設備驅動程序的開發(fā)(613) 3.57 嵌入式Linux中斷設備驅動程序設計(613) 3.58 Linux下漢字輸入實現(xiàn)技術(613) 3.59 SPI串行總線在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中的編程實現(xiàn)(613) 3.60 紅外通信在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中的實現(xiàn)(613) 3.61 基于LinuxJava的新一代智能電話軟件平臺的研究(613) 3.62 實時Linux下數(shù)控系統(tǒng)多任務的結構與實現(xiàn)(614) 3.63 嵌入式Linux在數(shù)控系統(tǒng)中的應用(614) 3.64 TMS320C6X DSP的C語言與匯編混合編程技術(614) 3.65 單片機C語言編程應注意的若干問題(614) 四、 網(wǎng)絡與通信(615) 4.1 工業(yè)控制網(wǎng)絡中的以太網(wǎng)技術(615) 4.2 工業(yè)以太網(wǎng)協(xié)議EtherNet/IP(615) 4.3 基于SX52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統(tǒng)以太網(wǎng)接口設計與實現(xiàn)(615) 4.4 嵌入式以太網(wǎng)技術及其在工業(yè)測控領域中的應用(615) 4.5 基于CSoC芯片的嵌入式以太網(wǎng)接口設計(615) 4.6 基于Internet的測試網(wǎng)時間同步問題的研究(616) 4.7 提升實時測量數(shù)據(jù)在Internet上的傳輸可靠性(616) 4.8 TCP/IP協(xié)議中嵌入硬件設備的驅動程序設計實現(xiàn)(616) 4.9 TCP/IP協(xié)議的安全性分析及對策(616) 4.10 基于工業(yè)以太網(wǎng)的嵌入式控制器的研究(616) 4.11 基于Web的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616) 4.12 CAN總線與以太網(wǎng)互連系統(tǒng)設計(617) 4.13 SX52嵌入式Internet網(wǎng)關設計及實現(xiàn)(617) 4.14 利用單片機控制以太網(wǎng)網(wǎng)卡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shù)难芯?617) 4.15 一種雙MCU結構的嵌入式Internet接入服務器(617) 4.16 嵌入了TCP/IP協(xié)議的單片機數(shù)據(jù)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617) 4.17 異步串行接口與以太網(wǎng)服務器的連接(617) 4.18 基于TCP/IP的樓宇自控網(wǎng)BACnet(618) 4.19 基于SX52BD單片機的以太網(wǎng)控制應用(618) 4.20 網(wǎng)絡處理器IP2022及其在嵌入式牌照識別系統(tǒng)中的應用(618) 4.21 藍牙與控制系統(tǒng)通訊技術研究(618) 4.22 藍牙基帶數(shù)據(jù)傳輸機理分析(618) 4.23 Jini與藍牙技術的結合應用(618) 4.24 藍牙技術軟件實現(xiàn)模式分析(618) 4.25 藍牙個人區(qū)域網(wǎng)(PAN)的設計與實現(xiàn)(619) 4.26 藍牙技術安全性分析與安全策略(619) 4.27 藍牙技術在測控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619) 4.28 藍牙無線測控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619) 4.29 基于藍牙技術實現(xiàn)家域網(wǎng)的設計(619) 4.30 基于藍牙技術的無線智能傳感器網(wǎng)絡的實現(xiàn)(619) 4.31 藍牙技術在車輛導航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620) 4.32 藍牙技術在機械手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620) 4.33 藍牙HCI接口及其在工控和智能儀器儀表中的應用(620) 4.34 藍牙芯片ROK 101 007在藍牙語音系統(tǒng)中的應用(620) 4.35 基于藍牙技術家庭網(wǎng)絡的研究和實現(xiàn)(620) 4.36 基于藍牙技術的移動遠程教育系統(tǒng)實現(xiàn)方案(620) 4.37 藍牙技術及其在遙控器中的應用(621) 4.38 無線局域網(wǎng)安全機制研究(621) 4.39 無線局域網(wǎng)技術及其未來應用(621) 4.40 藍牙無線通訊技術在AGV的應用(621) 4.41 突發(fā)解調器STEL9257在寬帶無線接入系統(tǒng)中的應用(621) 4.42 無線因特網(wǎng)上的數(shù)據(jù)傳輸(621) 4.43 單片射頻收發(fā)芯片nRF403在醫(yī)院監(jiān)護系統(tǒng)中的應用(622) 4.44 射頻收發(fā)芯片nRF401在語音傳輸中的應用(622) 4.45 PBA313 01藍牙射頻芯片特性與應用(622) 4.46 基于點對點無線通信技術的nRF401芯片的應用研究(622) 4.47 基于CDMA的無線DCS系統(tǒng)(622) 4.48 基于GSM短信息的離散油井監(jiān)控系統(tǒng)(622) 4.49 基于GSM技術的無線環(huán)保監(jiān)測儀的研制(622) 4.50 GSM模塊在車輛監(jiān)控系統(tǒng)無線通信中的應用(623) 4.51 基于GSM的變電所遙測遙控系統(tǒng)(623) 4.52 基于GSM傳輸方式的電管所現(xiàn)代管理系統(tǒng)(623) 4.53 基于GSM短消息業(yè)務的預裝式變電站綜合保護裝置(623) 4.54 基于GPRS無線傳輸?shù)谋銛y式圖像監(jiān)控系統(tǒng)(623) 4.55 RF8000 GPS接收器的原理及應用(623) 4.56 無線家庭網(wǎng)絡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624) 4.57 智能家庭網(wǎng)絡性能分析(624) 4.58 基于CEBus的家庭網(wǎng)關研究與開發(fā)(624) 4.59 一種基于無線通訊與公用電話網(wǎng)的智能抄表系統(tǒng)(624) 4.60 電力線載波通訊模塊在機器人控制技術中的應用(624) 4.61 溫控系統(tǒng)VB實現(xiàn)的PC機與單片機串行通訊(624) 4.62 用定時中斷方式實現(xiàn)單片機與PC機之間的串行通信(624) 4.63 PC機與多臺單片機并行通信接口的設計(625) 4.64 PC并口EPP通信外圍電路設計(625) 4.65 在VC++6.0中用內嵌匯編語言實現(xiàn)PC機與單片機的串行通信(625) 4.66 VB6.0實現(xiàn)與 ADμC824串行通信(625) 4.67 VC下利用串口進行數(shù)據(jù)通訊的研究(625) 4.68 長距離通信器S1503的應用編程原理(625) 4.69 利用MODEM芯片實現(xiàn)單片機遠程通訊(626) 五、 新器件與新技術(627) 5.1 Cygnal在片系統(tǒng)單片機的特點與應用(627) 5.2 C8051F02X外部存儲器接口和I/O端口配置(627) 5.3 C8051F單片機電壓基準的不同用法(627) 5.4 C8051F236在精密定位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627) 5.5 C8051F041在智能功率柜中的應用(627) 5.6 基于ADμC812的測控平臺軟硬件設計(627) 5.7 ADμC812單片機A/D轉換介紹及軟件校準方法(627) 5.8 利用ADμC812實現(xiàn)高頻的數(shù)字測量(628) 5.9 ADμC812微控制器在供熱系統(tǒng)的應用(628) 5.10 采用ADμC824的數(shù)字調節(jié)器(628) 5.11 ADμC812單片機溫度控制器(628) 5.12 用ADμC812開發(fā)高精度多功能的動物呼吸機(628) 5.13 P89C51RD2中的WatchDog用法(628) 5.14 W78E516B在系統(tǒng)可編程的應用(628) 5.15 一種新型單片機MSC1210及其應用(629) 5.16 M16C/62單片機在儀器儀表中的應用(629) 5.17 24位A/D轉換的51單片機MSC1210及其應用(629) 5.18 基于AT90單片機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29) 5.19 基于80C196KC的PSD934F2遠程程序升級技術(629) 5.20 基于80C196單片機的空間矢量控制簡潔算法實現(xiàn)(629) 5.21 80C196ADMC401雙CPU接口電路設計及其應用(629) 5.22 基于196KC的步進電機檢測系統(tǒng)的設計(630) 5.23 8097BH系統(tǒng)與80C196系統(tǒng)的替換(630) 5.24 基于MSP430的一維光纖滑覺傳感器(630) 5.25 基于MSP430的擴展Flash Memory系統(tǒng)(630) 5.26 MSP430串行寫入BOOTSTRAP與加密熔斷功能(630) 5.27 基于MSP430的極低功耗系統(tǒng)設計(630) 5.28 MSP430的低功耗特性在藍牙產品中的應用(631) 5.29 新型16位單片機SPCE061A及應用展望(631) 5.30 基于凌陽單片機的語音信號實時采集(631) 5.31 基于PIC16F877的溫室自動控制系統(tǒng)(631) 5.32 PIC16C78系列混合信號嵌入式芯片的原理和應用(631) 5.33 基于PIC16C54單片機的智能軟件狗設計(631) 5.34 用PIC單片機控制DDS芯片AD9852實現(xiàn)雷達跳頻系統(tǒng)(631) 5.35 “龍珠”微處理器電源管理設計在GPS接收機中的應用(632) 5.36 ARM7TDMI內核微處理器的調試原理及方法(632) 5.37 32位ARM核微處理器芯片PUC3030A及其應用(632) 5.38 基于W77E58雙串口通信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632) 5.39 用N87C196MH構成的交流電動機變頻器(632) 5.40 基于MB90F549單片機的頻率測量儀(632) 5.41 基于MB90F549單片機的數(shù)據(jù)自動記錄儀(633) 5.42 基于MB90F549單片機的直流伺服電機調速系統(tǒng)(633) 5.43 Fujitsu F2MC16LX系列單片機的特點及應用(633) 5.44 MB90F540/545單片機的接口技術(633) 5.45 用ATmega8單片機設計串行編程器(633) 5.46 一種基于μPD780208的低功耗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633) 5.47 基于Z85C30的多協(xié)議串行通信設計(633) 5.48 嵌入式處理器MPC8250與CF卡的接口設計(634) 5.49 電流型PWM控制芯片PUCC3801的原理及應用(634) 5.50 帶A/D和LCD驅動器的51兼容單片機控制家電(634) 5.51 內含標準字庫的中文液晶模塊OCMJ5X10(634) 5.52 ispPAC10芯片及其應用(634) 5.53 PSoC的動態(tài)配置能力及其實現(xiàn)方法(634) 5.54 在系統(tǒng)可編程模擬器件ispPAC20及其應用(634) 5.55 超大容量Flash Memory的應用與開發(fā)(635) 5.56 超大容量E2PROM存儲器TH58100及其應用(635) 5.57 Super Flash型存儲器SST39SF020的特性及應用(635) 5.58 閃速存儲器AT29C040與單片機的接口設計(635) 5.59 鐵電存儲器FM24C16原理及其在多MCU系統(tǒng)中的應用(635) 5.60 16 Kbits非易失性鐵電存儲器芯片F(xiàn)M25C160原理及其應用(635) 5.61 PLX9054對SRAM讀/寫及DMA操作(635) 5.62 DS1302數(shù)據(jù)暫存器的靈活應用(636) 5.63 DS18B20串行通信誤碼的解決辦法(636) 5.64 DS1820數(shù)字溫度傳感器在輪胎溫度信號采集中的應用(636) 5.65 單片機與串行時鐘DS1307的接口設計(636) 5.66 用實時時鐘芯片DS1305啟動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36) 5.67 實時時鐘芯片RX8025的原理及其應用(636) 5.68 X25043的原理及在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應用(637) 5.69 X25045在智能儀表系統(tǒng)中的應用設計(637) 5.70 EG7564RS點陣液晶的開發(fā)應用(637) 5.71 串行顯示管理芯片PS7219在智能儀表系統(tǒng)中的應用設計(637) 5.72 AD7711與單片機AT89S8252的接口技術(637) 5.73 AD7715模/數(shù)轉換器在小信號測量中的應用(637) 5.74 帶信號調理的16位A/D轉換器AD7715的原理及應用(637) 5.75 高精度A/D轉換器AD7730及其應用(638) 5.76 高精度模數(shù)芯片組AD1555與AD1556應用(638) 5.77 18位串行低功耗A/D轉換器MAX1402(638) 5.78 智能溫度傳感器DS18B20的原理與應用(638) 5.79 提高DS1631溫度傳感器精度的方法(638) 5.80 數(shù)字溫度測控芯片DS1620的應用(638) 5.81 單片K型熱電偶放大與數(shù)字轉換器MAX6675(639) 5.82 一種采用專用芯片TCA355渦流傳感器的研制(639) 5.83 數(shù)字加速度傳感器ADXL210在軌檢儀中的應用(639) 5.84 ADXL202加速度計在振動測試中的應用(639) 5.85 PSD9xxF在在線編程中的應用(639) 5.86 單片機與LM629芯片相結合的全數(shù)字位置直流伺服系統(tǒng)(639) 5.87 步進電機驅動芯片HH204原理及應用(640) 5.88 PCI9052接口電路功能及使用(640) 5.89 LN82530串行通訊控制器的研制(640) 5.90 通用異步收發(fā)芯片SCC2691的原理及應用(640) 5.91 UART多串口擴展器SP2338DP及其應用(640) 5.92 基于nRF401的雙絞線故障診斷(640) 5.93 單片機集成調頻發(fā)射芯片MC2831A的應用(640) 5.94 基于MCX314控制器的數(shù)控機床運動控制系統(tǒng)(641) 5.95 DS80C400在遠程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中的應用(641) 5.96 TLC5618在測控系統(tǒng)中的應用(641) 5.97 SDH凈荷提取/定位處理芯片PM5313及其應用(641) 5.98 DAC714在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層疊應用(641) 5.99 基于PIC單片機和μPD6453的新型視頻字符疊加系統(tǒng)(641) 5.100 電壓電流電量測量芯片CS5460及其應用(641) 5.101 二維條碼PDF417譯碼技術(642) 5.102 基于SAA6752的MPEG2編碼系統(tǒng)(642) 5.103 ISD4004語音芯片在語音報站器中的應用(642) 5.104 可編程正弦波發(fā)生器芯片ML2035的原理及應用(642) 六、 總線技術(643) 6.1 RS232C串口紅外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643) 6.2 多路RS232、RS485通信的單片機擴展方法(643) 6.3 RS232與CAN總線通信協(xié)議轉換單元設計(643) 6.4 串行通訊接口RS232/RS485的應用與轉換(643) 6.5 RS485智能串行通信接口的設計(643) 6.6 一種通用的RS232/RS485轉換器(643) 6.7 基于RS485總線的單片機對等網(wǎng)絡的設計與實現(xiàn)(643) 6.8 基于單片機的RS485總線網(wǎng)絡擴展方法(644) 6.9 基于RS485的多個LED屏實時顯示(644) 6.10 具有隔離性能的RS485中繼器及其設計(644) 6.11 一種基于RS485總線的網(wǎng)絡協(xié)議及其實現(xiàn)方法(644) 6.12 通信協(xié)議宏在RS485總線通信中的應用(644) 6.13 RS485和LonWorks協(xié)議轉換的節(jié)點設計(644) 6.14 串行通信的兩種格式(645) 6.15 基于ISA總線的RS232/RS485(RS422)通信轉換卡(645) 6.16 CAN總線雙環(huán)光纖網(wǎng)絡設計(645) 6.17 CAN總線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層協(xié)議CANopen剖析(645) 6.18 CAN總線網(wǎng)絡前端模塊的接口設計與編程(645) 6.19 CAN總線在低壓變電站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645) 6.20 CAN中繼器設計及其應用(646) 6.21 基于CAN總線的接口控制系統(tǒng)通信卡設計與實現(xiàn)(646) 6.22 一種基于CAN總線的高可靠汽車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646) 6.23 基于CAN總線的網(wǎng)絡傳感器的研究與實現(xiàn)(646) 6.24 基于CAN總線技術的一類智能節(jié)點開發(fā)及應用(646) 6.25 基于SJA1000的CAN總線智能控制系統(tǒng)設計(647) 6.26 一種基于CAN總線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47) 6.27 車輛變速電控系統(tǒng)ECU和顯示器之間CAN總線通信設計(647) 6.28 MB90F540/545系列單片機內置CAN總線及其應用(647) 6.29 利用MCP25050設計CAN總線前端測控節(jié)點(647) 6.30 分布式系統(tǒng)中的CAN總線應用設計(647) 6.31 單片機在線編程的CNA總線實現(xiàn)技術(647) 6.32 列車總線控制系統(tǒng)的CAN485總線網(wǎng)關設計(648) 6.33 1553B與CAN總線的互連(648) 6.34 基于PCI9052的CAN總線控制卡及WDM驅動程序設計(648) 6.35 在EPP模式下利用并口實現(xiàn)上位機與CAN總線的數(shù)據(jù)通信(648) 6.36 無驅動USB認證模塊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648) 6.37 基于DeviceNET網(wǎng)絡的變頻器遠程監(jiān)控(649) 6.38 DeviceNet通訊產品開發(fā)(649) 6.39 DeviceNet智能節(jié)點的開發(fā)(649) 6.40 LonWorks控制器芯片的設計擴展方法(649) 6.41 LonWorks現(xiàn)場總線與USB接口的設計與實現(xiàn)(649) 6.42 基于80C552單片機的現(xiàn)場總線控制器設計與實現(xiàn)(649) 6.43 通用串行總線USB及其應用(650) 6.44 通用串行總線數(shù)據(jù)傳輸模型(650) 6.45 通用串行總線的OTG技術(650) 6.46 EZUSB接口設備的軟配置技術(650) 6.47 采用PDIUSBD12的USB系統(tǒng)固件程序設計(650) 6.48 一種新型USB2.0高速集線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650) 6.49 USB接口的CAN總線網(wǎng)絡適配器(651) 6.50 USB接口器件在DMA模式下的設計與應用(651) 6.51 USB總線上連接ISA擴充卡的實現(xiàn)(651) 6.52 USB技術在圖像傳輸系統(tǒng)中的應用(651) 6.53 MBUS總線的遠程供電及拓撲構成(651) 6.54 USB接口通訊系統(tǒng)應用開發(fā)(651) 6.55 EZUSB及其在圖像采集中的應用(652) 6.56 EZUSB單片機的開發(fā)(652) 6.57 USB OTG 5 V電荷泵(652) 6.58 USB設備控制器緩沖區(qū)特性和實現(xiàn)方案(652) 6.59 USB數(shù)據(jù)傳輸中CRC校驗碼的并行算法實現(xiàn)(652) 6.60 USB接口的高速數(shù)據(jù)采集卡的設計與實現(xiàn)(652) 6.61 基于USB接口終端的PC機互聯(lián)與接口擴展(653) 6.62 基于USBN9604的通用USB設備接口的研究與開發(fā)(653) 6.63 基于USB和GPIF的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53) 6.64 基于USB總線的柴油發(fā)動機測控儀的設計與實現(xiàn)(653) 6.65 基于USB雙機通信系統(tǒng)中應用程序的研究與實現(xiàn)(653) 6.66 基于USB的高速隔離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653) 6.67 基于USB總線的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設計(654) 6.68 基于HID類的USB接口技術研究(654) 6.69 基于USB接口的多通道實時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54) 6.70 基于USB總線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54) 6.71 基于USB總線的高速實時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54) 6.72 工控系統(tǒng)中的USB口CAN總線通信技術(654) 6.73 微控制器在USB接口中的應用(654) 6.74 虛擬儀器與基于USB總線的測試設備(655) 6.75 PDIUSBD12芯片在USB接口電路中的應用(655) 6.76 智能儀器中數(shù)據(jù)高速傳輸?shù)腢SB實現(xiàn)(655) 6.77 一種USB接口的A/D轉換卡設計(655) 6.78 采用USBN9602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655) 6.79 iButton技術在安防系統(tǒng)中的應用(655) 6.80 單總線式數(shù)字溫度傳感器MAX6575的應用(656) 6.81 一種新型單總線數(shù)字溫度傳感器的特性與應用(656) 6.82 基于1WireTM技術的單片機單線通信的實現(xiàn)(656) 6.83 1Wire總線數(shù)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及應用(656) 6.84 基于一線總線的遠程混凝土溫度檢測系統(tǒng)(656) 6.85 用嵌入式系統(tǒng)的SPI模塊實現(xiàn)I2C總線通信(656) 6.86 ADμC812的I2C總線接口及其應用(656) 6.87 用于嵌入式系統(tǒng)的I2C總線主控器的設計(657) 6.88 I2C總線CMOS型的PB0300數(shù)字圖像傳感器(657) 6.89 采用8位單片機驅動PCI總線網(wǎng)卡的設計方案(657) 6.90 ISP技術在PCI總線接口設計中的應用(657) 6.91 VIC64實現(xiàn)ADSP2106x與VMEbus的接口(657) 6.92 通過串行口訪問Modbus現(xiàn)場控制網(wǎng)絡(657) 6.93 GPIB口實現(xiàn)及應用(658) 6.94 GPIB芯片TNT4882在多路程控電源中的應用(658) 七、 可靠性及安全性(659) 7.1 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抗干擾技術(659) 7.2綜述單片機控制系統(tǒng)的抗干擾設計(659) 7.3 單片機軟件抗干擾編程技術的探討(659) 7.4 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掉電檢測和數(shù)據(jù)保護(659) 7.5 嵌入式計算機CMOS掉電、校驗和出錯解決方案(659) 7.6 基于MCS96單片機控制系統(tǒng)的程序失控防洪(659) 7.7 基于MB90F543微控制器的雙CAN冗余設計(659) 7.8 MAX1480B在DCS中的應用及提高RS485通訊可靠性的研究(660) 7.9 計算機電磁兼容技術研究(660) 7.10 微控制器的電磁兼容性設計(660) 7.11 電磁兼容屏蔽的設計(660) 7.12 電磁干擾濾波的半導體解決方案(660) 7.13 低電磁干擾時鐘振蕩器(660) 7.14 電磁兼容技術在變頻中的應用(661) 7.15 單片機測控系統(tǒng)干擾分析與抗干擾措施(661) 7.16 單片機控制系統(tǒng)中的抗干擾技術及應用(661) 7.17 地環(huán)流抑制技術的探討(661) 7.18 光電隔離抗干擾技術及應用(661) 7.19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電源抗干擾問題的研究(661) 7.20 計算機電源對電網(wǎng)的干擾及抑制(662) 7.21 變頻器應用中的干擾問題及其對策(662) 7.22 DSP控制電機中減少電磁干擾的幾項技術(662) 7.23 抗干擾的16位LED顯示模塊軟、硬件設計(662) 7.24 錯誤檢測與糾正電路的設計與實現(xiàn)(662) 7.25 AVR單片機CRC校驗碼的查表與直接生成(662) 7.26 AVR單片機的RC5和RC6算法比較與改進(662) 7.27 實用可控的按鍵抖動消除電路(663) 7.28 基于89C51的計算機可鎖定加密鍵盤設計(663) 7.29 一種新的實用安全加密標準算法——Camellia算法(663) 7.30嵌入式指紋識別系統(tǒng)開發(fā)(663) 7.31 基于指紋的網(wǎng)絡身份認證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663) 7.32 基于DSP指紋識別核心算法的設計與實現(xiàn)(663) 7.33 基于DSP和以太網(wǎng)的指紋識別系統(tǒng)(664) 7.34 基于TMS320VC5402的指紋識別系統(tǒng)(664) 7.35 IPM驅動和保護電路的研究(664) 7.36 數(shù)字保密電話的設計與實現(xiàn)(664) 八、 DSP技術(665) 8.1 單片機與DSP結合的dsPIC芯片(665) 8.2 一種高性能用于電機控制的嵌入式DSP芯片TMS320LF2401A(665) 8.3 電機控制嵌入式DSP芯片ADMC401及其應用(665) 8.4 一種DSP小系統(tǒng)接口電路可移植性設計方案(665) 8.5 雙DSP緊耦合控制系統(tǒng)(665) 8.6 DSP接口效率的分析與提高(665) 8.7 DSP與慢速設備接口的實現(xiàn)(666) 8.8 基于DSP的跟蹤頻率變化的交流采樣技術(666) 8.9 利用DSP和CPLD增加數(shù)據(jù)采集的可擴展性(666) 8.10 通過JTAG口對DSP外部Flash存儲器的在線編程(666) 8.11 TMS320C31與MAX125 A/D轉換器的接口設計及應用(666) 8.12 TMS320VC5402 DSP與串行AD73360 A/D轉換器的接口設計(666) 8.13 TMS320C54X系列DSP擴展外部Flash存儲器的方法及應用(667) 8.14 高速DSP與SDRAM之間信號傳輸延時的分析及應用(667) 8.15 TMS320F240片內PWM實現(xiàn)D/A擴展功能(667) 8.16 全功能異步收發(fā)器與DSP的SPI接口技術(667) 8.17 EPP并口與ADSP2181 DSP的接口設計(667) 8.18 TMS320C5402與PCI總線的接口電路設計(667) 8.19 DSP系統(tǒng)中鍵盤處理的一種新方法(668) 8.20 嵌入式系統(tǒng)中FFT算法研究(668) 8.21 用定點DSP處理實現(xiàn)浮點DSP仿真(668) 8.22 基于TMS320C55x DSP的代碼優(yōu)化(668) 8.23 嵌入式C語言開發(fā)ADSP21XX系列DSP(668) 8.24 TMS320C62X DSP的混合編程研究(668) 8.25 μC/OSⅡ在ADSP21535上的實現(xiàn)(669) 8.26 TMS320VC5402的Flash并行Bootloader技術(669) 8.27 基于鐵電存儲器編程技術的DSP SPI引導裝載方案(669) 8.28 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統(tǒng)中BOOTLOADER程序的設計方法(669) 8.29 TMS320C5410燒寫Flash實現(xiàn)并行自舉引導(669) 8.30 多核DSP的BootLoader程序的實現(xiàn)(669) 8.31 TMS320VC5402外部并行引導裝載方法的研究(669) 8.32 RSA算法的TMS320C54x DSP實現(xiàn)(670) 8.33 基于定點DSP的MP3音頻編碼算法研究及實現(xiàn)(670) 8.34 機器視覺中的圖像采集技術(670) 8.35 在Windows NT/2000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微機與DSP系統(tǒng)的串行通信(670) 8.36 基于單片收發(fā)器的DSP無線串行通信設計(670) 8.37 DSP系統(tǒng)的通信與控制接口設計(670) 8.38 高速串行總線在DSP系統(tǒng)中的開發(fā)與研究(671) 8.39 TMS320C30處理器與PC機串行口異步雙向通訊的方法(671) 8.40 TMS320C54XX系列DSP與PC機間串行通信的實現(xiàn)(671) 8.41 TMS320F240 DSP與C51單片機串行通訊的實現(xiàn)(671) 8.42 基于DSP平臺的嵌入式系統(tǒng)與以太網(wǎng)的接口技術(671) 8.43 基于DSP的以太網(wǎng)的數(shù)據(jù)采集處理系統(tǒng)(671) 8.44 Windows下PC機與DSP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672) 8.45 DSP與單片機基于MODBUS協(xié)議的通信(672) 8.46 基于DSP的CAN總線智能節(jié)點通信的設計(672) 8.47 基于TMS320LF2407A的CAN通信程序設計方法(672) 8.48 TMS320F2812內嵌eCAN模塊的CAN總線通信(672) 8.49 TMS320LF2407A的CAN控制器應用實例(672) 8.50 TMS320C54xx DSP的USB接口實現(xiàn)(672) 8.51 基于DSP的USB語音傳輸接口設計(673) 8.52 利用I2C總線實現(xiàn)DSP與音頻采樣芯片TLV320AIC23的接口控制(673) 8.53 SPI接口協(xié)議實現(xiàn)的DSP與其他設備的通信技術(673) 8.54 DSP TMS320C控制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673) 8.55 基于DSP的網(wǎng)絡化無刷直流電動機控制系統(tǒng)(673) 8.56 基于TMS320LF240x DSP的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的設計(673) 8.57 基于DSP的遠程醫(yī)療系統(tǒng)設計(674) 8.58 TMS320VC5402 DSP與ISD4004語音錄放芯片的接口設計及其信息管理(674) 8.59 基于TMS320VC5416 DSP的自適應變速率聲碼器的實現(xiàn)(674) 8.60 基于DSP的嵌入式二維條碼識別器(674) 九、 PLD與SoC技術(675) 9.1 系統(tǒng)級芯片設計研究(675) 9.2 一種適合SoC的時鐘控制器IP核(675) 9.3 適于SoC的統(tǒng)一設計語言SystemVerilog(675) 9.4 捕獲單元的研究和設計(675) 9.5 在測控系統(tǒng)中用IP核實現(xiàn)D/A轉換(675) 9.6 高性能、低功耗微控制器IP軟核設計綜述(676) 9.7 SoC應用中寄存器組設計的自動化(676) 9.8 基于WISHBONE的SoC接口設計(676) 9.9 電機控制的MCU芯片設計(676) 9.10 新一代CPLD及其應用(676) 9.11 VHDL及高層綜合(676) 9.12 FPGA設計網(wǎng)絡與技巧(677) 9.13 基于消息驅動機制的VHDL程序設計(677) 9.14 一種應用VHDL語言設計有限狀態(tài)機控制器的方法(677) 9.15 開發(fā)FPGA應用的新設計環(huán)境(677) 9.16 VHDL語言在寄存器描述中兩個局限性的探討(677) 9.17 FPGA以ASIC轉換: 從原型到生產(677) 9.18 Flash編程器的FPGA實現(xiàn)(678) 9.19 在PLD開發(fā)中提高VHDL的綜合質量(678) 9.20 使用VHDL進行EDA電路設計(678) 9.21 VHDL在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中的運用(678) 9.22 VHDL語言及其在實際電路設計中的簡化問題(678) 9.23 FPGA可重構系統(tǒng)結構分析與三態(tài)總線設計(678) 9.24 一種用VHDL設計實現(xiàn)的專用數(shù)據(jù)通訊方案(678) 9.25 基于CPLD的可編程信號調理模塊(679) 9.26 CPLD器件在時間統(tǒng)一系統(tǒng)中的應用(679) 9.27 一種基于FPGA的誤碼性能測試方案(679) 9.28 PCI總線協(xié)議的FPGA實現(xiàn)及驅動設計(679) 9.29 基于VHDL的UART IP核設計(679) 9.30 基于RAM結構的CAM的Verilog HDL設計(679) 9.31 基于FPGA實現(xiàn)快速移位器的設計方案比較(680) 9.32 基于Verilog HDL語言的USB收發(fā)器設計(680) 9.33 通用異步串行通信電路的VHDL設計與實現(xiàn)(680) 9.34 使用VHDL語言開發(fā)計算機中的接口芯片(680) 9.35 一種將CPLD系統(tǒng)擴展成具有遠距離通訊的方法(680) 9.36 基于VHDL的異步串行通信電路設計(680) 9.37 基于VHDL的四通道12位SXZ(D/A)模塊接口設計(680) 9.38 應用VHDL語言設計A/D和LED顯示控制器(681) 9.39 基于FPGA/CPLD和USB技術的無損圖像采集卡(681) 9.40 采用VHDL設計電話機自動撥號系統(tǒng)(681) 9.41 基于FPGA的高速高精度頻率測量的研究(681) 9.42 利用FPGA解決TMS320C54x與SDRAM的接口問題(681) 9.43 基于FPGA的智能誤碼測試儀(681) 9.44 DDR SDRAM控制器的FPGA實現(xiàn)(682) 9.45 基于FPGA的SDRAM控制器設計(682) 9.46 基于FPGA技術的以太網(wǎng)遠程網(wǎng)橋的實現(xiàn)(682) 9.47 基于FPGA的PCI總線接口設計(682) 9.48 PCI總線控制器的VHDL設計與FPGA實現(xiàn)(682) 9.49 用FPGA實現(xiàn)數(shù)據(jù)遠距離的高精度傳輸(682) 9.50 實現(xiàn)PWM脈寬調制的FPGA芯片研制(683) 9.51 基于FPGA的數(shù)控交流電源設計(683) 9.52 FPGA控制實現(xiàn)圖像系統(tǒng)視頻圖像采集(683) 9.53 圖像相關系統(tǒng)中的兩維FFT的FPGA實現(xiàn)(683) 9.54 基于FPGA的多路模擬量、數(shù)字量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683) 9.55 基于CPLD的線陣CCD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的開發(fā)(683) 9.56 基于CPLD的電子安全系統(tǒng)接口電路設計(684) 9.57 串口通信星型連接的CPLD實現(xiàn)(684) 9.58 用CPLD控制曼徹斯特編解碼器(684) 9.59 一種基于CPLD的I/O總線驅動液晶顯示的方法(684) 9.60 用CPLD實現(xiàn)中央信號裝置設計(684) 9.61 基于CPLD的直流電動機PWM驅動器設計(684) 9.62 CPLD器件在電機調速中的應用(685) 9.63 用CPLD設計高精度超聲液位檢測系統(tǒng)(685) 9.64 基于CPLD集成芯片F(xiàn)LEX6016實現(xiàn)DDS技術的任意波形發(fā)生器的研制(685) 9.65 基于CPLD的高速視頻采集/轉發(fā)系統(tǒng)設計(685) 十、 典型應用技術(686) 10.1 ARM核SoC EP7312及其EP7312顯控系統(tǒng)的設計(686) 10.2 基于32位高性能嵌入式處理器的門禁考勤系統(tǒng)(686) 10.3 ARM CPU S3C44B0X與C54X DSP的接口設計(686) 10.4 AT89C2051單片機在焊縫自動跟蹤系統(tǒng)中的應用(686) 10.5 基于89C2051單片機的遠距離高精度溫度測控電路(686) 10.6 P87LPC768單片機在電動機保護器的應用(686) 10.7 用PIC16F877構成的二線制溫度變送器(687) 10.8 一種基于M68HC08和DS1820的溫度監(jiān)控系統(tǒng)(687) 10.9 基于ADμC824的便攜式數(shù)據(jù)采集儀的設計(687) 10.10 ADμC812開發(fā)板的內燃機試驗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87) 10.11 基于MSP430步進電機驅動位移檢測系統(tǒng)的研制(687) 10.12 一種基于MSP430F413的智能IC卡熱量表系統(tǒng)(687) 10.13 用SPCE061A單片機構成的控制式計熱表(688) 10.14 TMS320C54XX系列DSP異步串行數(shù)據(jù)傳輸?shù)难芯颗c實現(xiàn)(688) 10.15 SA9904B在電力參數(shù)遠程測控系統(tǒng)中的應用(688) 10.16 基于MSC1210的多路高精度溫度采集系統(tǒng)模塊(688) 10.17 基于ST72單片機的快速充電系統(tǒng)(688) 10.18 一種新型的IGBT短路保護電路的設計(688) 10.19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報警呼叫系統(tǒng)(689) 10.20 一種基于單片微機的步進電機控制系統(tǒng)(689) 10.21 I2C串行總線技術在DSP系統(tǒng)中的虛擬實現(xiàn)(689) 10.22 PS7219在LED光柱顯示中的應用(689) 10.23 高精度時鐘芯片SD2001E及其應用(689) 10.24 非接觸式e5551讀寫器的開發(fā)(689) 10.25 級聯(lián)驅動LED的MAX7221在智能測控儀器中的應用(690) 10.26 電機控制芯片TPIC2101的一個應用(690) 10.27 用MC9S12H256實現(xiàn)異步電機變頻調速(690) 10.28 基于實時時鐘芯片X1228的電源控制器設計(690) 10.29 用ST72141實現(xiàn)無刷直流電機的控制(690) 10.30 采用PCI9052及GP2010實現(xiàn)GPS信號采集(690) 10.31 基于TM1300的可視電話終端研究(691) 10.32 PSD913F2在一種電臺中的應用(691) 10.33 極低功耗無線收發(fā)集成芯片CC1000(691) 10.34 單片機與AD1555/AD1556的接口和軟件設計(691) 10.35 使用TEMIC感應卡技術的智能電子門鎖系統(tǒng)(691) 10.36 媒體信號處理器MAPCA及其應用實例(691) 10.37 基于無線數(shù)字溫度傳感器的多點溫度測量系統(tǒng)設計(692) 10.38 基于PCI總線的高速高精度實時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692) 10.39 用一片8D鎖存器實現(xiàn)的單片機鍵顯接口電路(692) 10.40 旋鈕式鍵盤及其與AT89C52的接口技術(692) 10.41 基于模/數(shù)一體化設計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統(tǒng)(692) 10.42 多功能智能函數(shù)信號發(fā)生器的設計(692) 10.43 高精度智能轉速測量模板的設計(693) 10.44 家庭GSM短消息遙控監(jiān)測系統(tǒng)(693) 10.45數(shù)字單總線環(huán)境狀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693) 10.46 非接觸式IC卡預收費電度表的設計(693) 10.47 AM30LV0064D在單片機系統(tǒng)中的典型應用(693)

    標簽: 單片機 應用技術

    上傳時間: 2013-11-06

    上傳用戶:569342831

  • rs232串口通信大全

    1. RS-232-C 詳解 22. 串口通信基本接線方法 123. 串口通訊的概念及接口電路 134. 有關RS232和RS485接口的問答 145. 同步通信方式 166. 通信協(xié)議197. 實戰(zhàn)串行通訊258. 全雙工和半雙工方式 339. 淺析PC 機串口通訊流控制 3410. 奇偶校驗 3511. 開發(fā)通信軟件的技術與技巧 3612. 接口技術的基本知識 4113. 一個單片機串行數(shù)據(jù)采集/傳輸模塊的設計 4414.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的定義 4815. 從RS232 端口獲得電源4916. 串行同步通信的應用5017. 串行通信波特率的一種自動檢測方法5318. RS-232、RS-422 與RS-485 標準及應用5619. 串口泵 6串行通信接口標準經過使用和發(fā)展,目前已經有幾種。但都是在RS-232標準的基礎上經過改進而形成的。所以,以RS-232C為主來討論。RS-323C 標準是美國EIA(電子工業(yè)聯(lián)合會)與BELL等公司一起開發(fā)的1969 年公布的通信協(xié)議。它適合于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在0~20000b/s 范圍內的通信。這個標準對串行通信接口的有關問題,如信號線功能、電器特性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由于通行設備廠商都生產與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設備,因此,它作為一種標準,目前已在微機通信接口中廣泛采用。在討論RS-232C 接口標準的內容之前,先說明兩點:首先,RS-232-C標準最初是遠程通信連接數(shù)據(jù)終端設備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與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而制定的。因此這個標準的制定,并未考慮計算機系統(tǒng)的應用要求。但目前它又廣泛地被借來用于計算機(更準確的說,是計算機接口)與終端或外設之間的近端連接標準。顯然,這個標準的有些規(guī)定及和計算機系統(tǒng)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有了對這種背景的了解,我們對RS-232C標準與計算機不兼容的地方就不難理解了。其次,RS-232C 標準中所提到的“發(fā)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 立場上,而不是站在DCE 的立場來定義的。由于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往往是CPU 和I/O設備之間傳送信息,兩者都是DTE,因此雙方都能發(fā)送和接收。

    標簽: 232 rs 串口通信

    上傳時間: 2013-11-21

    上傳用戶:crazyer

  • 基于TMS320C6701的擴頻通信自適應濾波器

    擴頻通信體制在現(xiàn)代通信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由于擴頻碼的偽隨機性和優(yōu)良的相關特性,這種體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干擾性能。但擴頻信號的帶寬寬,容易受到空間電磁信號和人為發(fā)射的惡意信號干擾,干擾信號較強時,需要采取抗干擾措施。針對擴頻通信中的窄帶干擾,提出了一種基于TMS320C6701的抗干擾自適應濾波器的實現(xiàn)方案,并在其EVM板上進行了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抗干擾效果。

    標簽: C6701 320C 6701 TMS

    上傳時間: 2013-11-18

    上傳用戶:zl5712176

  • TMS320VC33擴展異步串口及串口通信的實現(xiàn)

     DSP 在與多個外設進行通信時,通常需要對DSP 的串口進行擴展。本文詳細介紹了利用TL16C554 芯片對TMS320VC33 DSP 芯片進行串口擴展

    標簽: TMS 320 33 VC

    上傳時間: 2013-10-29

    上傳用戶:咔樂塢

  • 一階IIR數(shù)字濾波器時域濾波效果模擬

    一階IIR數(shù)字濾波器時域濾波效果模擬tzl1963摘要- 供初學如何設計實際的數(shù)字濾波器參考。一,基本概念FIR Filter-有限長單位脈沖響應濾波器,傳遞函數(shù):Σ−=−=10)()(NnnznhzH ; (1))(nh是一個有限長序列。IIR Filter-無限長單位脈沖響應濾波器,傳遞函數(shù): ΣΣ=−=−−=NiiNiizbzazH01011)( ; (2)二,沖激響應不變法設模擬濾波器的沖激響應是h,取樣周期是T,則它的取樣沖擊響應是。又設數(shù)字濾波器的沖擊響應是。如果讓 )(tA)(n)(nThAh)(nh= (3) )(nThA這就是沖激響應不變法,物理概念就是讓數(shù)字濾波器的沖激響應等于對應的模擬濾波器沖激響應的抽樣函數(shù)。模擬濾波器的傳遞函數(shù)是它的沖激函數(shù)的拉氏變換,數(shù)字濾波器的傳遞函數(shù)的它的沖激函數(shù)的z變換。

    標簽: IIR 數(shù)字濾波器 時域 濾波

    上傳時間: 2013-11-20

    上傳用戶:gaome

  • 數(shù)字信號處理選擇指南pdf

    德州儀器 (TI) 處理器幾乎能滿足您所能想到的各種應用需求。我們陣營強大的處理器系列擁有各種價位、性能及功耗的產品可供選擇,能滿足幾乎任何數(shù)字電子設計的要求。利用 TI 廣博的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針對外設設計的全方位支持以及隨時可方便獲得的全套軟件與配套模擬組件,您能夠實現(xiàn)無窮無盡的設計方案。德州儀器 2008 年第二季度 數(shù)字信號處理選擇指南TI 數(shù)字信號處理技術介紹1Ô數(shù)字媒體處理器OMAP應用處理器C6000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C5000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C2000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MSP430微控制器音頻汽車通信工業(yè)醫(yī)療安全監(jiān)控視頻無線主要特性完整的定制型視頻解決方案低功耗與高性能高性能低功耗與高性能結合高性能與高集成度可實現(xiàn)更環(huán)保的工業(yè)應用超低功耗達芬奇數(shù)字媒體處理器:針對數(shù)字視頻而精心優(yōu)化達芬奇 (DaVinci) 技術包括可擴展的可編程信號處理片上系統(tǒng) (SoC)、加速器與外設,專為滿足各種視頻終端設備在性價比與特性方面的要求進行了優(yōu)化。最新的 OMAP™ 應用處理器:最佳的通用多媒體與圖形功能TI 高度可擴展的 OMAP 平臺能夠以任何單芯片組合實現(xiàn)業(yè)界通用多媒體與圖形處理功能的最佳組合。最新推出的四款 OMAP35x 器件的目標應用非常廣泛,其中包括便攜式導航設備、因特網(wǎng)設備、便攜式媒體播放器以及個人醫(yī)療設備等。最高性能:TMS320C6000™ DSP平臺C6000™ DSP 平臺可提供業(yè)界最高性能的定點與浮點 DSP,理想適用于視頻、影像、寬帶基礎局端以及高性能音頻等應用領域。低功耗與高性能相結合:TMS320C5000™ DSP 平臺C5000™ DSP 平臺不僅可提供業(yè)界最低的待機功耗,同時還支持高級自動化電源管理,能夠充分滿足諸如數(shù)字音樂播放器、VoIP、免提終端附件、GPS 接收機以及便攜式醫(yī)療設備等個人及便攜式產品的需求。結合類似 MCU 的控制功能與DSP 的高性能:TMS320C2000™數(shù)字信號控制器C2000™ 數(shù)字信號控制器 (DSC) 平臺融合了控制外設的集成功能與微控制器 (MCU) 的易用性,以及 TI 先進DSP 技術的處理能力和 C 語言編程效率。C2000 DSC 理想適用于嵌入式工業(yè)應用,如數(shù)字馬達控制、數(shù)字電源以及智能傳感器等。MSP430 超低功耗微控制器平臺TI MSP430 系列超低功耗 16 位 RISC 混合信號處理器可為電池供電的測量應用提供具有終極性能的解決方案。TI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混合信號與數(shù)字技術領域卓越的領先優(yōu)勢, 推出的MSP430 使系統(tǒng)設計人員不僅能夠同時實現(xiàn)與模擬信號、傳感器與數(shù)字組件的接口相連,而且還能實現(xiàn)無與倫比的低功耗。輕松易用的軟件與開發(fā)工具對于加速 DSP 產品開發(fā)而言,TMS320™ DSP 獲得了 eXpressDSP™ 軟件與開發(fā)工具的支持,其中包括Code Composer Studio™ IDE、DSP/BIOS™內核、TMS320 DSP 算法標準以及眾多可重復使用的模塊化軟件等,均來自業(yè)界最大規(guī)模開發(fā)商網(wǎng)絡。配套模擬產品TI 可提供各種配套的數(shù)據(jù)轉換器、電源管理、放大器、接口與邏輯產品,能夠充分滿足您設計的整體需求。

    標簽: 數(shù)字信號處理 選擇指南

    上傳時間: 2013-10-14

    上傳用戶:jasson56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米易县| 石阡县| 孟连| 济源市| 蒙山县| 黑河市| 平远县| 泸定县| 彭阳县| 靖远县| 五寨县| 贵德县| 遵义县| 惠安县| 石门县| 宝清县| 塔城市| 昔阳县| 聊城市| 延边| 闵行区| 宜君县| 健康| 林西县| 临猗县| 梁河县| 永昌县| 广德县| 枞阳县| 泉州市| 兴仁县| 深圳市| 界首市| 察隅县| 安吉县| 安丘市| 乐都县| 安徽省| 崇仁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