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核心內容是關于半導體器件和有源電路的模擬電子電路基礎。兩位作者Robert L.Boylestad和Louis Nashelsky都是在大學從事電路分析、電子電路基礎等相關學科教學的資深教授,在電子電路學科領域出版了多部優秀教材,受到很高的評價。本書自1972年首次出版至今已經修訂至第九版,涵蓋了更廣泛和新穎的內容,成為流行30多年的優秀經典教材。這本改編版在第九版原版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國內高等教育中模擬電子電路課程的特點,進行了部分內容的調整。 內容提要 本書是英文原版教材Electronic Devices and Circuit Theory,Ninth.Edition之英文改編版《模擬電子技術》的翻譯版,內容包括半導體器件基礎、二極管及其應用電路、晶體管和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基本原理及頻率響應、功率放大電路、多級放大電路、差分放大電路、電流源等模擬集成電路的單元電路、反饋電路、模擬集成運算放大器、電壓比較器和波形變換電路等。本書對原版教材進行了改編,精簡了內容,突出了重點,補充了必要知識點,內容更加新穎和系統化,反映了器件和應用的發展趨勢,強調了系統工程的概念。 本書與英文版教材配套使用,適合電子、計算機、通信等相關專業電子電路基礎課程40學時到68學時的中文或雙語教學要求,也可供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和參考。
標簽: 模擬電子
上傳時間: 2022-03-21
上傳用戶:
歷時四年,在繼好評如潮的《你好,放大器》之后,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楊建國老師攜模電系列叢書《新概念模擬電路》再度歸來!全書共五冊,近50萬字,一樣的風趣幽默,一樣的social化語言,深入淺出地將枯燥深奧的模電知識講得簡單易學。《新概念模擬電路》叢書包含了《晶體管》、《負反饋和運算放大器》、《運放電路的頻率特性和濾波器》、《信號處理電路》以及《源電路·信號和電源》,絕大部分內容都是楊教授親自實驗或仿真總結之后才寫出來的,非常有價值。楊教授表示,"盡管全書囊括眾多模電知識點,但它絕不會是一本有著欺世盜名名字卻包羅萬象的大雜燴。"
標簽: 模擬電路
上傳時間: 2022-03-22
上傳用戶:zhanglei193
頻綜電路設計的經典教材,張剛教授出品,清晰版本PDF。
上傳時間: 2022-04-09
上傳用戶:jiabin
本課程為復旦大學蔣玉龍教授主講的半導體物理學精品課程講義。 《半導體物理學》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主要涉及半導體中的電子狀態和能帶、半導體中的雜質和缺陷能級、半導體中載流子的統計分布、半導體的導電性、半導體中的非平衡載流子、金屬半導體接觸、半導體表面及MIS結構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半導體的相關基礎理論和半導體的表面和界面知識,了解半導體性質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及其變化規律,為后續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微電子工藝原理》和《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等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本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科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創新能力以及工程實踐能力等。為畢業生從事微電子、光電子、電子材料及其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奠定扎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標簽: 半導體物理
上傳時間: 2022-04-13
上傳用戶:
現代電機控制技術是王成元教授的得意之作,附件為隨書膠片,幾乎是書的翻版,本書共分6章。第1章為基礎知識,介紹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的技術基礎,即機電能量轉換、電機統一理論和空間矢量理論的相關知識。第2~5章重點介紹了三相感應電動機和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的控制原理、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統。第6章介紹了這兩種交流電動機的無傳感器控制及智能控制的原理與應用。對這幾種控制技術,強調技術先進性。
標簽: 電機控制
上傳時間: 2022-04-14
上傳用戶:shjgzh
網上較為熱傳的陳愛軍老師的《深入淺出通信原理》,附件內容是通信人家園連載版的共562頁最全的。紙質的書也看過了,內容比這個要少,可能作者出于避免技術爭議的考慮吧。陳老師在華為做通信研發20余年,該連載內容是多年理論聯系實踐加個人總結的結晶,大大不同于高校教授的講課風格,直接從最容易理解的本質入手,大道至簡,開篇就從兩個多項式相乘得出頻域卷積定義的本質含義,令人豁然開朗,可以說有點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教學方法了。傅里葉級數的本質也是從三維空間不同頻率螺旋旋轉的波形在三維空間的線性疊加一語點破,是不可多得的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學習的好書,特意推薦給大家。 當然前提是要有高等數學的基礎、以及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及電路分析的基礎,可以相互參照穿插學習。前面也是清華人寫的《通信之道-從微積分到5G》寫的也不錯,還有更早的《大話無線通信》等,但是廣度和深度和這本書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標簽: 通信原理
上傳時間: 2022-04-21
上傳用戶:
歷時四年,在好評如潮的《你好,放大器》之后,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楊建國老師攜模電力作《新概念模擬電路》再度歸來!一樣的風趣幽默,一掃模電的枯燥無趣;一樣的生活化語言,深入淺出讓深奧的模電簡單易懂。不一樣主題,更深入詳細的闡述和豐富的電路案例,楊教授要將每一個技術主題講透講明白。新的模電經典已出,模擬的江湖從此波瀾壯闊!
標簽: 模擬電路
上傳時間: 2022-04-28
上傳用戶:
統計學習基礎:數據挖掘、推理與預測介紹了這些領域的一些重要概念。盡管應用的是統計學方法,但強調的是概念,而不是數學。許多例子附以彩圖。《統計學習基礎:數據挖掘、推理與預測》內容廣泛,從有指導的學習(預測)到無指導的學習,應有盡有。包括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分類樹和提升等主題,是同類書籍中介紹得最全面的。計算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醫學、生物學、財經和營銷等諸多領域的海量數據。理解這些數據是一種挑戰,這導致了統計學領域新工具的發展,并延伸到諸如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生物信息學等新領域。許多工具都具有共同的基礎,但常常用不同的術語來表達。【內容推薦】《統計學習基礎:數據挖掘、推理與預測》試圖將學習領域中許多重要的新思想匯集在一起,并且在統計學的框架下解釋它們。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統計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都有了急劇增加。數據存儲、組織和檢索領域的挑戰導致一個新領域“數據挖掘”的產生。數據挖掘是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涉及數據庫技術、機器學習、統計學、神經網絡、模式識別、知識庫、信息提取、高性能計算等諸多領域,并在工業、商務、財經、通信、醫療衛生、生物工程、科學等眾多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者簡介】Trevor Hastie,Robert Tibshirani和Jerome Friedman都是斯坦福大學統計學教授,并在這個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Hastie和Tibshirani提出了廣義和加法模型,并出版專著“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Hastie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非參數回歸和分類、統計計算以及生物信息學、醫學和工業的特殊數據挖掘問題。他提出主曲線和主曲面的概念,并用S-PLUS編寫了大量統計建模軟件。Tibshirani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應用統計學、生物統計學和機器學習。他提出了套索的概念,還是“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tstrap”一書的作者之一。Friedman是CART、MARS和投影尋蹤等數據挖掘工具的發明人之一。他不僅是位統計學家,而且是物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先后在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學的一流雜志上表發論文80余篇。
標簽: 統計
上傳時間: 2022-05-04
上傳用戶:
《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C++描述》 (第3版)是數據結構和算法分析的經典教材,書中使用主流的程序設計語言C++作為具體的實現語言。書的內容包括表、棧、隊列、樹、散列表、優先隊列、排序、不相交集算法、圖論算法、算法分析、算法設計、攤還分析、查找樹算法、k-d樹和配對堆等。編輯推薦《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C++描述》(第3版)適合作為計算機相關專業本科生的數據結構課程和研究生算法分析課程的教材。本科生的數據結構課程可以使用本書第1章~第9章,多學時課程還可以講解第10章;研究生算法分析課程可以使用第6章~第12章。作者簡介作者:(美國)維斯 (Mark Allen Weiss) 譯者:張懷勇 等Mark Allen Weiss,1987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算法大師Robert Sedgewick,現任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計算與信息科學學院教授。他曾經擔任全美AP(Advanced Placement)考試計算機學科委員會的主席(2000-2004)。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數據結構,算法和教育學。
上傳時間: 2022-05-12
上傳用戶:
《數字集成電路:電路、系統與設計(第二版) 》,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外文書名: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A Design Perspective,Second Edition,作者:簡·M.拉貝艾 (Jan M.Rahaey) (作者), Anantha Chandrakasan (作者), Borivoje Nikolic (作者), 周潤德 (譯者), 等 (譯者)。本書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an M. Rabaey教授等人所著。全書共12章,分為三部分: 基本單元、電路設計和系統設計。本書在對MOS器件和連線的特性做了簡要的介紹之后,深入分析了數字設計的核心——反相器,并逐步將這些知識延伸到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控制器、運算電路以及存儲器這些復雜數字電路與系統的設計中。為了反映數字集成電路設計進入深亞微米領域后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本書以CMOS工藝的實際電路為例,討論了深亞微米器件效應、電路最優化、互連線建模和優化、信號完整性、時序分析、時鐘分配、高性能和低功耗設計、設計驗證、芯片測試和可測性設計等主題,著重探討了深亞微米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所面臨的挑戰和啟示。
上傳時間: 2022-05-13
上傳用戶:zhaiy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