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歷算法分析:萬年歷算法一、 陽歷算法具體算法見函數Void get_solar_day_date(void),這樣陽歷日歷的星期排法就確定了。表1:
上傳時間: 2013-05-23
上傳用戶:林魚2016
汽車行駛記錄儀(文中也簡稱為記錄儀),亦稱“汽車黑匣子”,是安裝在車輛上,對車輛行駛速度、時間、里程以及有關車輛行駛的其它狀態信息進行監控、記錄、存儲并可通過接口實現數據輸出的數字式電子記錄裝置。為分析和判斷汽車駕駛狀態和處理交通事故提供了可靠準確的科學依據。本課題的來源是國家信息產業部下達的電子發展基金項目,與同類產品相比,增加了音/視頻功能,目前已通過信產部驗收。 本文主要分析和設計了一種具有低成本高擴展性的基于ARM與ARMLinux的汽車行駛記錄儀方案,該系統作為信產部項目中的主控模塊實現了記錄儀的標準功能。硬件方面分析了汽車行駛記錄儀的標準功能對應ARM片內外圍電路與外部器件的設計。軟件方面分析了基于YAFFS文件系統與Linux 2.6的軟件平臺在嵌入式應用方面的高可用性,主要描述YAFFS的特點與基本原理,Linux中線程的實現機制與Linux Kernel 2.6在響應時間上的改進。并給出了該記錄儀基于Liinux的多線程結構應用程序的設計要點、流程圖和主要的數據結構。 作為擴展,為記錄儀增加了采集和處理音/視頻信號的DSP模塊。DSP采用TI公司的專用于數字媒體應用的高性能DSP DM642。DSP模塊同時采集3路視頻并進行壓縮,壓縮算法可以采用MPEG-2、MPEG-4、H.263、H.264等。論述了實現音/視頻功能的基本原理、DSP模塊的存儲器結構、ARM與DSP的通信及一些實用性的考慮。
上傳時間: 2013-07-02
上傳用戶:W51631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一項融合計算機技術、半導體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等的新興技術,它在軍事、工業、農業、建筑、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包含眾多關鍵技術,因此需要一種功能強大的節點支持網絡的正常運行,為用戶提供多功能的服務。 目前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硬件平臺絕大部分是基于單片機實現的,它們具有有限的存儲和處理能力,只能完成簡單的傳感器數據采集、處理和轉發功能。有少部分硬件平臺采用32位的處理器,但是這些平臺的價格昂貴或者靈活性較差,不利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實驗研究及應用的拓展。 基于上述研究現狀,本文設計并實現一個基于32位ARM處理器和Linux操作系統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該節點具有強大的存儲、處理能力,而且成本和功耗較低,能夠配合不同類型的傳感器節點使用,便于二次開發,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各種理論和算法的驗證及實現各種應用有重大意義。論文主要分為三部分: 1、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硬件設計:在分析現有硬件平臺缺點的基礎上,設計本文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硬件結構,進行硬件選型并分析各個模塊的結構和硬件原理,搭建好硬件平臺。 2、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軟件實現:根據設計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硬件結構分析軟件應包含的內容及層次結構。由于Linux支持多種體系結構、開源等優點,因此本文選擇其作為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操作系統,并分層次地實現基于Linux的整個軟件系統,包括引導程序、內核、根文件系統、驅動程序。 3、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應用:在1、2部分完成的基本功能上需要擴充具體的應用程序才能將該節點應用到實際環境中。這部分首先分析本文所實現的節點的幾種典型應用場景,然后在該節點上實現幾種常用的服務程序,最后設計并實現質心定位應用案例,展示了在此節點上可方便地實現功能擴充和特定應用開發,同時也說明了該節點強大的功能。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wmwai1314
能通過電話按鍵時的錄音文件,采用離散傅立葉變換Goertzel算法,通過軟件能夠精確分析按鍵聲音0-9、#、*的識別,通過最新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分析,能夠完美的呈現出音頻文件中電話號碼發聲的識別數字號碼及按鍵順序. 作者:小光 QQ:1512839549
上傳時間: 2013-06-13
上傳用戶:gengxiaochao
能通過電話按鍵時的錄音文件,采用離散傅立葉變換Goertzel算法,通過軟件能夠精確分析按鍵聲音0-9、#、*的識別,通過最新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分析,能夠完美的呈現出音頻文件中電話號碼發聲的識別數字號碼及按鍵順序. 作者:小光 QQ:1512839549
上傳時間: 2013-05-22
上傳用戶:baiom
射頻識別技術(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目前自動識別技術發展的趨勢所在,更被譽為21世紀最重要的十大技術之一。當成本這一始終阻礙RFID得到全面發展的問題在全球各國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得到解決后,RFID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發展和應用。在條形碼逐步被RFID標簽取代的今天,作為RFID系統核心組成部分的RFID閱讀器,有著極其廣泛的技術開發空間和市場前景。如何根據應用的需要,設計出性能良好、使用方便并且具有相當通用性的RFID閱讀器產品,是眾多企業和單位在應用中會遇到的課題。 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RFID基本原理和RFID閱讀器系統結構,然后結合工程項目的要求,介紹了一個基于ARM嵌入式平臺的便攜式RFID閱讀器的設計實現的實例。在設計和實現過程中,首先進行了系統需求和特點的分析,結合系統便攜化和功能復雜性方面的特點以及ARM嵌入式系統的優勢制定了系統方案并進行了功能模塊劃分。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各模塊的硬件電路,編寫了相應的驅動和測試程序。并且利用這些驅動和測試代碼在ADS環境下通過JTAG接口對電路進行了調試和功能驗證。接著采用802.11b/g方案對閱讀器進行了無線組網的設計。此后在硬件系統的基礎上,簡述了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下閱讀器軟件的開發。文章最后還介紹了將所設計實現的樣機投入實際應用環境下的測試情況,詳細描述了測試的內容、方法和結果。 文章試圖通過對一個閱讀器開發實例的詳細介紹,提出一套完整的閱讀器設計思路和流程,為學習和開發人員提供幫助。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hmr0452
本書首版于1962年,目前已是第六版。得益于作者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本書已被國外許多著名大學選為電子、電力工程領域入門課程的教材。作者從3個最基本的科學定律(歐姆定律、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和基爾霍夫電流定律)推導出了電路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分析工具。書中首先介紹電路的基本參量以及電路的基本概念,然后結合基爾霍夫電壓和電流定律,介紹節點和網孔分析法以及疊加定理、電源變換等常用電路分析方法,并將運算放大器作為電路元件加以介紹;交流電路的分析開始于電容、電感的時域電路特性,然后分析RLC電路的正弦穩態響應,并介紹交流電路的功率分析方法,接著還對多相電路、磁耦合電路的性能分析進行了介紹;為了使讀者更深入了解電路的頻域特性,本書還介紹了復頻率、拉普拉斯變換和s域分析、頻率響應、傅里葉分析、二端口網絡等內容。作者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很多例題、練習、章后習題還是正文中的應用實例都取自于業界的典型應用,這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本書可作為信息電子類、電氣工程類、計算機類和應用物理類本科生的雙語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從事電子技術、電氣工程、通信工程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上傳時間: 2013-05-27
上傳用戶:cccole0605
隨著21世紀的到來,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半導體技術和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與此同時,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當今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領域。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有著很多的優點和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在軍事,工業,城市管理和監控系統等重要領域都有潛在的使用價值。 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有著顯著的特征,例如:網絡節點能源有限;網絡帶寬有限;對處理速度要求較高等。由此可見,傳統的視頻編碼標準無法應用于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MPEG-4,H.263,H.264等視頻編碼標準,全是基于運動估計補償實現的,計算量十分巨大,在能量,存儲空間和處理能力均有限的節點難以實現這類高復雜度的編碼算法。 本文針對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對視頻編碼算法的具體需求,提出一種基于運動檢測的低復雜度視頻編碼算法。該算法只對當前編碼幀中的運動對象進行編碼,并且以面向對象的結構輸出碼流。實驗結果表明,與H.264全I幀編碼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編碼速度提高了約3倍,編碼性能提高了約2dB。與H.264基本檔次相比,雖然編碼性能略有下降,但是編碼速度平均提高了8倍左右。因此,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在編碼效率和編碼速度之間獲得很好的折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的需求。 本文選用ALDVK_270作為硬件實驗平臺。在分析算法結構的同時,結合嵌入式系統的特點,從算法,內存,高級語言和匯編語言等幾個方面提出優化方案,最終在ARM嵌入式平臺下實現了面向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的低復雜度視頻編碼算法。測試結果表明,與優化前相比,優化后的編碼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于CIF格式的監控視頻序列能夠滿足實時處理的要求。
上傳時間: 2013-07-26
上傳用戶:小小小熊
本論文的工作是針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嵌入式系統實驗和專業建設的實際需要而進行的。本文對ARM處理器及其寄存器結構做了認真的分析,對于文中涉及的系統硬件平臺核心即基于ARM7TDMI的S3C44BOX芯片進行了研究,分析了ARM7TDMI內核結構和使用特點,并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研究了如何發揮器件的功能。在嵌入式操作系統的選擇上,考慮了ARM7內核的具體情況,選擇了μC/OS-II操作系統。論文對μC/OS-II的內核數據結構、運行機制以及μC/OS-II操作系統在S3C44BOX上的移植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根據要求安排有A/D、D/A實驗、LCD顯示驅動、觸摸屏及鍵盤:還安排了綜合實驗,內容包括:跑馬燈、數碼管、蜂鳴器、A/D、D/A、LCD等。 第一章介紹了嵌入式系統及嵌入式處理器的基礎知識,包括目前常用的幾種嵌入式處理器、操作系統,以及如何進行嵌入式系統的選型。 第二章介紹了嵌入式實驗/開發系統使用的硬件平臺,包括處理器、存儲器、串行通信接口、以太網接口,提出了系統軟件的調試方法。平臺的硬件核心為SAMSUNG(三星)公司的S3C44BOX芯片。 第三章介紹了開發調試環境的建立,包括交叉編譯環境的建立以及相關程序庫、工具的安裝,編寫了相關程序。 第四章詳細介紹了μC/OS-II系統的移植。包括Bootloader的移植、啟動部分移植以及內存部分的移植,并給出了內核編譯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給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結論,并對系統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上傳時間: 2013-06-27
上傳用戶:hakim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得視頻處理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尤其是實時圖像處理受到了廣泛關注。近年來,DSP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數字信號處理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系統中,并推動了新理論和應用的發展,對視頻處理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網絡、移動通訊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嵌入式系統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本文分析了嵌入式系統、DSP技術、以及視頻處理系統等領域的最近發展現狀,結合本實驗室在嵌入式開發、H.264.圖像編解碼、DSP技術三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實際開發經驗,提出了采用TIC6000系列的TMS320DM642和ARM(S3C2410)為主體的硬件系統架構,設計了一種基于ARM+DSP的嵌入式視頻處理系統。該系統將專門用于視頻圖像處理的DSP與在通訊和實時控制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ARM處理器結合起來,為嵌入式實時環境下一些復雜算法的實現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 文中首先介紹了系統的相關技術及標準,包括控制端用到的ARM技術和處理端的DSP技術及核心處理算法H.264編碼原理,給出了系統的整體架構及設計思路。整個系統分控制端和處理端以及兩者之間的通信三個部分,控制端主要由一個最小系統、LCD及觸摸屏和矩陣鍵盤構成,在ARM上移植了Linux操作系統,并在其上編寫了外設驅動。處理端包括視頻輸入、輸出模塊、存儲模塊、網絡傳輸模塊,移植了基于基本檔次的T264代碼到DM642中,并進行了優化,完成了視頻信號的采集和回顯程序的編寫,并將采集、處理、回顯三個進程加入到BIOS中,實現了處理端的功能。兩者通信采用HPI16模式的通信方式。最后,就系統的性能進行了測試,給出了測試效果圖,并對結果進行了詳細分析。 在文章的最后,總結了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其不足之處;給出了系統進一步研究和改進的思路。嵌入式是未來發展的主流,隨著本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必將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wc41246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