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單片機硬件電路設計238頁第 章 智能化/網絡化傳感器及接口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基礎是信息采集(即傳感器技術)、信息傳輸(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 (計算機技術)。傳感器屬于信息技術的前沿尖端產品,被廣泛用于工農業生產、國防、科研和 生活領域。本章專門介紹智能化溫度傳感器、轉速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以及網 絡化智能精密壓力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接口技術及典型應用。 智能化集成溫度傳感器的產品分類及發展趨勢 近百年來,溫度傳感器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傳統的分立式溫度傳感器(含 敏感元件) 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 制器; 智能溫度傳感器。目前,國際上新型溫度傳 感器正從模擬式向數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產品分類 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 集成傳感器是采用硅半導體集成工藝而制成的,因此亦稱硅傳感器或單片集成溫度傳感 器。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是在 世紀 年代問世的,它是將溫度傳感器集成在一個芯片上、 可完成溫度測量及模擬信號輸出功能的專用 。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的主要特點是功能單 一(僅測量溫度)、測溫誤差小、價格低、響應速度快、傳輸距離遠、體積小、微功耗,適合遠距離 測溫、控溫,不需要進行非線性校準。外圍電路簡單,它是目前在國內外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 集成傳感器。典型產品有 等。
上傳時間: 2022-03-23
上傳用戶:得之我幸78
本設備電氣性能優良,結構堅固,主要組成部分為收信機和整流器。能裝車,且具有人力或獸力搬運的可能。適合于師、團一級或船舶、郵電部門使用。收信的頻率范圍為1.5~30兆赫,分五個波段。可以接收電報和電話。供電為190,200,220,240伏交流電源。收信機采取一次變頻超外差式電路。有二級高頻放大器,三級中頻放大器,中頻頻率為600千赫。中頻通帶有四種,其中3種借助于中頻晶體濾波器得到的。機內尚有可控的抑制脈沖干擾的噪聲抑制電路開關收信機的頻率度盤是用照相法按機刻度的,因此頻率刻度的準確度較高。機內有500千赫晶體校準器用以校準度盤刻度。由于在高波段采用了波段展闊電路,故調諧方便。調諧旋鈕軸與主調可變電容器及頻率度盤由無間隙齒輪傳動因此具有良好的再定度與使用可靠性。收信機由傳動機構的飛輪慣性作用達到快速調諧效果,而由主調電容器比調諧旋鈕軸減速108倍的作用達到慢調的效果。二者是通過同一個旋鈕完成的本收信機結構可靠,機箱底部裝有減震器。(或裝有避震器供裝車使用)故能經受顛簸沖擊振動長途運輸的考驗。由于中頻回路是密封的,高頻電感與波段開關板等經過良好的處理工藝,在電路上則采取溫度補償等措施,使收信設備能在低溫、高溫及潮濕的條件下使用。機箱及底座均用鋁板制成,減輕了收信機的重量。收信機還具有音頻,自動增益控制,半雙工等輸出線。輸出端可接二副TA4低阻抗耳機。整流器內用硅二極管作整流,還具有穩流燈絲及穩壓電路。本設備使用的電子器件如下:
標簽: 短波接收機
上傳時間: 2022-03-29
上傳用戶:shjgzh
IC封裝前仿和后仿的PI/SI/EMC分析直流壓降-仿真直流壓降,電流密度分布,功率密度分布,電阻網絡2.電源完整性-分析電源分配系統的性能,評估不同的疊層,電容容值選擇和放置方法,最佳性價比優化去耦電容3.信號完整性一分析信號回流路徑的不連續性,分析串擾和SSN/SS0,分析信號延遲,畸變,抖動和眼圖4.電磁兼容一分析電磁干擾和輻射寬帶模型抽取-提取電源分配網絡的精確寬帶模型,信號和電源/地模型
標簽: sip
上傳時間: 2022-04-03
上傳用戶:qdxqdxqdxqdx
HLA(高層體系結構)是實現分布式仿真系統的核心口作為一種軟件體系結構,HLA為仿真應用的開發者提供了構造和描述仿真應用的通用框架,解決了仿真中的兩大關鍵問題:一是提高了仿真應用之間的互操作性,二是促進了模型在不同領域的重用。 本書以IEEE 1515標準為基礎,對HLA技術的基本內容以及基于HLA的仿真程序設計的方法和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
標簽: hla
上傳時間: 2022-04-21
上傳用戶:
近幾年,中國汽車行業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電氣功能出現在了汽車上。設計與開發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成為一個相當巨大的工程,涉及到軟件,硬件,網絡,線束等具體的專業知識。PREEvision是一款用于實現電子電氣架構設計構想的開發工具。這款工具的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可以在不同的層面進行電子電氣架構的建模本文首先回顧了汽車電氣系統的基本概念,并對其中涉及到電子電氣架構設計的部分,比如汽車線束,端子,電纜,保險絲,CAN總線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其次介紹了基于模型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設計流程。在整車電子電氣系統的開發進程中,會涉及到功能需求設計、網絡設計、邏輯功能設計、原理設計,線束設計等多方面內容,由不同部門或工程團隊進行共同開為了實現多團隊并行開發過程中的合理分工與協作,整個電子電氣架構設計需要按照分層設計的思路展開。在模型開發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的評估優化,最終選擇最優的設計方案。PREVision概念開發工具在德爾福工具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該工具集合了從客戶獲取的基本數據,以及全局數據網絡中獲取的基本數據,而且該工具是對不同架構設計進行詳細分析及評佔的最優環境。在定義了需求層之后,抽象出功能模塊及相互之間的關系,隨后將功能模塊分配到網絡層。在網絡層中詳細描述ECU、帶有不同總線系統的網絡、復雜的供電系統等內容。原理層中對電路圖進一步的細化。德爾福的核心競爭力在物理層,在該層中分布式模塊、控制器傳感器及執行器等相互之間的關系能夠通過引腳、連接器、對接件、護套等連接下,形成完整的網絡。最后,在車輛的拓撲圖中定義電子部件的位置以及線束可能的布局信息。設計中可以對這些結果進行不斷的優化,并通過 Metrics算法評估架構。在為神龍汽車有限公司DXX項目開發過程中,德爾福承擔了電子電氣架構設計與研究的職責。我們運用導入參照車型建模,變量管理及應用,得出了最適合研發車型的電子電氣架構,極大的縮短了研發周期。本文是利用長期從事汽車電子電氣結構設計與研究的經驗結合電子電氣架構設計開發工具 PREVision提出了一套新的電子電氣架構開發的新方法以適應于日益緊縮的汽車開發周期。
標簽: 汽車電子
上傳時間: 2022-04-28
上傳用戶:
FPGA那些事兒--TimeQuest靜態時序分析REV7.0,FPGA開發必備技術資料--262頁。前言這是筆者用兩年構思準備一年之久的筆記,其實這也是筆者的另一種挑戰。寫《工具篇I》不像寫《Verilog HDL 那些事兒》系列的筆記一樣,只要針對原理和HDL 內容作出解釋即可,雖然《Verilog HDL 那些事兒》夾雜著許多筆者對Verilog 的獨特見解,不過這些內容都可以透過想象力來彌補。然而《工具篇I》需要一定的基礎才能書寫。兩年前,編輯《時序篇》之際,筆者忽然對TimeQuest 產生興趣,可是筆者當時卻就連時序是什么也不懂,更不明白時序有理想和物理之分,為此筆者先著手理想時序的研究。一年后,雖然已掌握解理想時序,但是筆者始終覺得理想時序和TimeQuest 之間缺少什么,這種感覺就像磁極不會沒有原因就相互吸引著?于是漫長的思考就開始了... 在不知不覺中就寫出《整合篇》。HDL 描述的模塊是軟模型,modelsim 仿真的軟模型是理想時序。換之,軟模型經過綜合器總綜合以后就會成為硬模型,也是俗稱的網表。而TimeQuest 分析的對象就是硬模型的物理時序。理想時序與物理時序雖然與物理時序有顯明的區別,但它們卻有黏糊的關系,就像南極和北極的磁性一樣相互作用著。編輯《工具篇I》的過程不也是一番風順,其中也有擱淺或者靈感耗盡的情況。《工具篇I》給筆者最具挑戰的地方就是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將其簡化并且用語言和圖形表達出來。讀者們可要知道《工具篇I》使用許多不曾出現在常規書的用詞與概念... 但是,不曾出現并不代表它們不復存在,反之如何定義與實例化它們讓筆者興奮到夜夜失眠。《工具篇 I》的書寫方式依然繼承筆者往常的筆記風格,內容排版方面雖然給人次序不一的感覺,不過筆者認為這種次序對學習有最大的幫助。編輯《工具篇I》辛苦歸辛苦,但是筆者卻很熱衷,心情好比小時候研究新玩具一般,一邊好奇一邊疑惑,一邊學習一邊記錄。完成它讓筆者有莫民的愉快感,想必那是筆者久久不失的童心吧!?
標簽: FPGA TimeQues 靜態時序分析 Verilog HDL
上傳時間: 2022-05-02
上傳用戶:qdxqdxqdxqdx
FPGA那些事兒--Modelsim仿真技巧REV6.0,經典Modelsim學習開發設計經驗書籍-331頁。前言筆者一直以來都在糾結,自己是否要為仿真編輯相關的教程呢?一般而言,Modelsim 等價仿真已經成為大眾的常識,但是學習仿真是否學習Modelsim,筆者則是一直保持保留的態度。筆者認為,仿真是Modelsim,但是Modelsim 不是仿真,嚴格來講Modelsim只是仿真所需的工具而已,又或者說Modelsim 只是學習仿真的一部小插曲而已。除此之外,筆者也認為仿真可以是驗證語言,但是驗證語言卻不是仿真,因為驗證語言只是仿真的一小部分而已,事實上仿真也不一定需要驗證語言。常規告訴筆者,仿真一定要學習Modelsim 還有驗證語言,亦即Modelsim 除了學習操作軟件以外,我們還要熟悉TCL 命令(Tool Command Language)。此外,學習驗證語言除了掌握部分關鍵字以外,還要記憶熟悉大量的系統函數,還有預處理。年輕的筆者,因為年少無知就這樣上當了,最后筆者因為承受不了那巨大的學習負擔,結果自爆了。經過慘痛的經歷以后,筆者重新思考“仿真是什么?”,仿真難道是常規口中說過的東西嗎?還是其它呢?苦思冥想后,筆者終于悟道“仿真既是虛擬建模”這一概念。虛擬建模還有實際建模除了概念(環境)的差別以外,兩者其實是同樣的東西。換句話說,一套用在實際建模的習慣,也能應用在仿真的身上。按照這條線索繼續思考,筆者發現仿真其實是復合體,其中包括建模,時序等各種基礎知識。換言之,仿真不僅需要一定程度的基礎,仿真不能按照常規去理解,不然腦袋會短路。期間,筆者發現愈多細節,那壓抑不了的求知欲也就愈燒愈旺盛,就這樣日夜顛倒研究一段時間以后,筆者終于遇見仿真的關鍵,亦即個體仿真與整體仿真之間的差異。常規的參考書一般都是討論個體仿真而已,然而它們不曾涉及整體仿真。一個過多模塊其中的仿真對象好比一塊大切糕,壓倒性的仿真信息會讓我們喘不過起來,為此筆者開始找尋解決方法。后來筆者又發現到,早期建模會嚴重影響仿真的表現,如果筆者不規則分化整體模塊,仿真很容易會變得一團糟,而且模塊也會失去連接性。筆者愈是深入研究仿真,愈是發現以往不曾遇見的細節問題,然而這些細節問題也未曾出現在任何一本參考書的身上。漸漸地,筆者開始認識,那些所謂的權威還有常規,從根本上只是外表好看的紙老虎而已,細節的涉及程度完全不行。筆者非常后悔,為什么自己會浪費那么多時間在它們的身上。可惡的常規!快把筆者的青春還回來! 所以說,常規什么的最討厭了,最好統統都給我爆炸去吧!嗚咕,過多怨氣實在一言難盡,欲知詳情,讀者自己看書去吧...
上傳時間: 2022-05-02
上傳用戶:
藍牙PZ-HC05原理圖。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和語音通信開放的全球規范,它是基于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固定和移動設備建立通信環境的一種特殊的近距離無線技術連接。
標簽: 藍牙
上傳時間: 2022-05-10
上傳用戶:
本書是自適應信號處理領域的一本經典教材。全書共17章,內容包括:自適應LMS橫向濾波器、自適應格型濾波器、自適應遞歸濾波器、頻域和子帶自適應濾波器、盲自適應濾波器、神經網絡、非線性自適應濾波器等及其在通信與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目錄背景與預覽第1章 隨機過程與模型第2章 維納濾波器第3章 線性預測第4章 最速下降算法第5章 最小均方自適應濾波器第6章 歸一化最小均方自適應濾波器第7章 頻域和子帶自適應濾波器第8章 最小二乘法第9章 遞歸最小二乘自適應濾波器第10章 卡爾曼濾波器第11章 平方根自適應濾波器第12章 階遞歸自適應濾波器第13章 有限精度效應第14章 時變系統的跟蹤第15章 無限脈沖響應自適應濾波器第16章 盲反卷積第17章 反向傳播學習后記附錄A 復變量附錄B 對向量微分附錄C 拉格朗日乘子法附錄D 估計理論附錄E 特征分析附錄F 旋轉和映射附錄G 復數Wishart分布術語參考文獻 現在網上流傳的技術類書籍好多都是預覽版本,此書為全本,非常難得,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自適應濾波器
上傳時間: 2022-05-14
上傳用戶:默默
本書主要講述了Altium Designer13的電路設計、制板、仿真技巧與實例,全書共21章,介紹了AltiumDesigner13的安裝、激活、軟件漢化的方法,原理圖編輯環境及原理圖的設計方法、原理圖元件庫的制作方法及添加封裝的方法,PCB封裝庫元件的制作方法和3D封裝元件的制作方法,PCB板的各種設計規則,布線規則的設計方法和PCB板的布局布線,信號仿真、信號完整性分析,PCB的加工制作,PCB的抄板等。本書的主要特點是在講述技巧的同時,結合典型實例鞏固所學知識,使讀者能夠快速成為電路設計高手。本書配套資源提供了400分鐘視頻教學課程以及全書上機練習源文件,可以直接從網上下載獲取。本書面向廣大的電子線路初學者及有一定基礎的Altium電子線路設計愛好者和大中專院校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
標簽: altium designer 電路設計
上傳時間: 2022-05-19
上傳用戶: